刘晓敏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资源丰富,养殖业发达,生物制品产业在全国生产经济总值中占比明显。由于生物制品生产的特殊性,工厂生产基地的管理对提升企业经济生产效益的作用举足轻重。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居世界前列,但中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例仍然偏低,不利于终端自主采购疫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以小规模散养为主。随着人民群众追求绿色、生态、无药物残留、安全的动物食品的观念逐步形成,对安全高效的动物疫苗需求旺盛。以下研究从生物制品智能化的工厂财务管理模式,养殖业、疫苗业的现有现状及政策分析;提高疫苗工厂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等三方面对生物制品工厂财务管理进行探索,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成本效益;疫苗行业;工厂财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50
工厂生产基地管理在日常需对工厂各事项做好管理、监督和安全生产。其中工廠财务管理是以采购、生产、仓储、成本管理等日常运营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以产品为管理核心,以流程化管理为导向,建立精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最终实现运营效率最大化、企业综合成本最低化。
以下通过目前生物制品工厂财务管理现状和建议展开探讨:
1 目前生物制品智能化的工厂财务管理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运作管理
(1)推动工厂流程与信息系统相结合,打造智能化运作;
(2) 细分工厂财务岗位;
(3) 优选采购商,集中采购,质检现场抽检,减少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质量波动对饲料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对生物制品行业内的饲料工厂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提升。以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流程设计,使得饲料从原料采购、检验入库、投放生产、打包装袋、成品入库、产品出库等步骤清晰明了。另一方面,饲料的玉米、豆粕价格受全球价格影响较大,在合适的时机购买,能直接影响最终的利润。
但是目前所推动的工厂智能化财务管理并不太适用于疫苗产业,因为疫苗生产科技含量高,工艺流程复杂,要求的生产环境也都和饲料产业相差甚远。在疫苗的成本结构中,直接的原辅料仅占总成本的44%左右,其余的皆为间接费用(其中包含专利专有技术的生产转化等无形资产)。现有已知在产疫苗品种综合毛利高达70%以上,市场经济形势下销售渠道的拓展非常重要,这也导致了公司的战略更多的偏向于市场运作,而忽视对工厂的管理,因此难以发挥成本效益。另外由于疫苗生产所需原材料的特殊性使得公司在挑选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时的可选择性不高,所选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过程,且同一个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均会由于养殖过程中环境、气候、突发原因等导致每批次抽检结果也不同,这直接加大了质检部的工作量,无疑也加大产品的生产成本。再者,我国生物制品行业的成本核算因其生产工艺过程的特殊性,在投入风险、收益、工艺等方面都比其他制造业水平高。生产使用的原辅料的特定性、局限性以及按照国家GMP管理的相关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对原材料的批号、存放、状态、收发、库存等信息都有十分严格的管理要求。“全过程的追踪和追溯管理”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下,是达不到这些要求的。
2 养殖业、疫苗业的现有政策分析
2.1 强制免疫政策
农业部现有公布的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5种强制免疫疾病的免疫计划。总体要求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政府苗的增加,意味着从事市场苗企业市场推广空间的缩小,并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推行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制度。而大部分只做市场苗,不做政府招标苗。受国家政策导向性影响大,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2.2 实施批签发管理政策
自2003年开始,我国兽药生物制品已全部实施批签发管理。生物制品国家批签发就是指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质量控制机构必须对每一批生物制品的出厂实行审批和签发制度。这项制度对提高动物疫苗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但是从产品投入生产至出厂销售,往往需要2~3个月时间,批签发的时间越长,对产品的有效期影响越大,给市场销售带来更大的压力。一般产品有效期在1~2年,由于用户对有效期时间的敏感,真正疫苗有效销售时间只有6~9个月。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容易造成有效期过短客户不用,导致报废的风险。
2.3 环保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养猪业还处于“小而散”阶段,科学养猪意识薄弱,养猪环境“脏乱差”。在养猪集中区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和废弃物,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附近居民生产生活及猪自身的环境影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近年来,国家加大民生工程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和控制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养殖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有大量的养猪企业被迫拆迁、减产或停产、转型,对动物疫苗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2.4 法律风险分析
根据《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2002年6月农业部202号文规定,兽药GMP自2006年1月1日起强制实施,新开办的企业必须取得兽药GMP合格证后方可办理《兽药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文号;自2007年1月1日起,各地不得经营、使用未取得兽药GMP合格证的企业、车间所生产的兽药产品。兽药GMP的强制实施,使得兽药企业的固定成本加大,整体利润水平下降。
3 针对生物制品工厂财务管理现状,提高疫苗工厂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3.1 重视公司的治理结构,加速规范流程建设
公司治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开端环节,如果治理结构不完善,则不能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独立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很大程度影响工厂正常有效的运作。
首先,从供应商的筛选环节入手。建立实际有效的采购机制,例如成立由生产部、质检部、质管部、采购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采购委员会。因为疫苗使用原料的特殊性,生产部及质检部、质管部在筛选供应商的过程中应做为主导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去寻求长期稳定的供应商群体,优胜劣汰,避免在主要的原材料采购上出现一家独占的情况。目前存在着生产猪瘟的原料(脾脏及淋巴)、蓝定抗的稀释液、原液原料仅由一家战略合作的供应商提供的情况。
其次是疫苗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疫苗生产工艺复杂,要求生产环境空气级别也很高,它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菌种、活病毒毒株的开封、培养、灭活、纯化、冻干等一系列工艺步骤,需要运用细菌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专业技术方法。整个生产制造工艺流程技术要求高、生产周期长;原材料有效期短、容易污染、生产收获量波动性大,对设备设施要求高,对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有特殊要求。因此生产过程中要强化车间、班组和员工严格执行产品技术标准、严格按照GMP操作规程进行;强化质量监控和质量检验管理,严把质量标准关。企业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工艺技術创新、技能竞赛等活动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性,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最终提升生产效益。
最后,就是产成品的储运环节。疫苗的仓储保管及运输也是有它很特殊的特点。疫苗的生产周期较长,从原材料投入、生产、成品抽检合格至省药检所签发,一般需要经过是3-4个月,但是有效期又比较短,这就对库存量的控制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因疫苗产品生产和储存特点,库存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大,因此必须要求科学、务实编制生产预算,并与市场上的销售预算、仓库管理能力等相结合,这也是对公司生产管理层一个较大的挑战。工厂财务要配合生产部、采购部,切时根据销售计划做好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库存计划。并不断的要求自己,提高对行业、对产品的认识,多与各部门沟通了解实际情况,避免产生存在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过期报损等风险,这样才能提升整个工厂财务的管理水平。
3.2 加强信息化运用与成本核算
信息化建设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便利和快捷,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是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与饲料产业不同,疫苗产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将生产环节中兽药GMP制度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到并设计进日常生产管理、流通环节中。在销售终端环节中设计进国家药品监管码质量跟踪系统二维码进行追溯跟踪,这些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的要素。
另一方面,要加强成本核算,制定标准成本。原则上要以成本效益为中心,财务人员日常编制物料平衡计算表和预算实际纠差表,以此进行反映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从中找出规律不断提升成本效益。进行标准成本的核定:根据疫苗的生产工艺特点把生产过程分成多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投入的原材料按理论投入量进行价值核算,形成产品的制造成本。根据疫苗的特殊特点可以进一步精细化到“批次”或者“工序”,提高成本核算精准度。总之,强化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就必须对成本项目进行细化,但是在目前公司OA信息系统模块下很难实现,所以应根据疫苗企业的流程,开发生产模块、成本核算模块等。
3.3 注意风险管控
每个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时时都在影响公司所面临的管理、生产、销售风险和内部控制。公司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预案用以发现和处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公司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遵守GMP和GSP要求。由于动物有个体差异性,且疫苗主要在于预防,并不是治疗,用户在使用产品后或多或少还是会发生疫病,从而导致用户损失。为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就要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以销售售后技术人员为主体的高效的应急处理部门,对事后发生的问题,及时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解决。另外还需注意如扩大产能追加基建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所需资金带来的银行借款以及遇到周期性市场行情波动而面临的偿还借款的压力。
信息系统应对生产工艺的每道工序进行监控,特别是各个功能车间的领料、退料情况等,防止无效浪费使成本增加。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数据能对生产发生的数据进行实时控制,统计人员不足,这要求生产人员需要做好工作记录的基础性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比较散乱,在生产车间内部没有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随意借用设备情况比较严重,且没有进行借用记录,也未与工厂财务进行沟通,导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加大了抽盘固定资产的难度,并且由于主体不明,保管不善,造成维修成本增加。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还是需要培养生产管理人员的设备责任人意识,做到有记录可循;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把车间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成本核算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人员的成本意识,减少工作上的不合理现象;最后,工厂财务人员还需在流程上、信息建设上与生产部门进行沟通,多下车间帮助解决问题。
动物疫苗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取得较高的利润率,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资金向动物疫苗产业聚集,各省新建很多新企业、新车间,疫苗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在我国,动物疫苗生产企业大多都是通过原各省生物药品厂改制或者新建而成。改制的企业有着有经验的工人、药品生产许可证等,但新建企业从企业性质、经验来说还远远不够,所以总体疫苗行业落后于其他行业,另外多数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因此要不断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转换机制。大北农的疫苗产业也正值加速发展期,福州生物、南京天邦、北京科牧丰、动物医学中心的相继发展,奠定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我们意识到,除了必须确保科技研发能力、市场运营能力表现优势外,工厂的管理模式相对来说是薄弱的环节,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规范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保障市场的供给和质量、帮助养殖户发展及肉制品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埃里克赫尔弗特.财务分析技术——值创造指南(第11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
[2]张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商论,2020,(13).
[3]孔艺涵.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讯,2020,(19).
[4]江村.探讨财务与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20,(19).
[5]万兴亚.中小企业成长原理与方略[M].人民出版社,2005,(2).
[6]孟笑杨.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