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

2023-06-27 04:01:32梅丽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23期
关键词:诚信道德德育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时,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应如何应用传统文化,还需要系统评估。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的应用,评估其对学生德育发展的正面影响,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实证支撑和提升方向,提出优化策略。

0 引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更是塑造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当前,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以及增加这种融入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影响,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优化提供参考。

1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概述

德育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为目的,以具体的道德教育议题为手段。活动设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参与,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贯彻道德规范,为其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打下基础。

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性。德育主题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如开展情景模拟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与动手能力、通过讲道德故事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体验道德行为。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评价与反馈的系统性。对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是确保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包括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观察、家长反馈等多种评价方式在内的系统评价体系,全面了解学生在道德认知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变化[1]。这些测评结果对今后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的监测、存在问题的查找和改进工作的指导意义重大。

2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的价值

2.1 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的作用

弘扬优良品德。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丰富的德育资源,以儒家思想中的孝忠礼仁等道德观念为基础,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渗透和运用,引导学生学习并内化这些优良的品德,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使学生的品德得到全面的培养。

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传统艺术的欣赏、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等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还能够在无形中接受道德情操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2 传统文化与德育主题活动的契合性

德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契合性。传统文化中包含的道德故事、历史典故和经典格言等,为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这些内容与德育活动的目标高度契合,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其中的道德精髓,如诚信、尊重和责任感等。将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与现代德育理念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互动。诗歌、书法、戏曲、民间传说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为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多种途径。运用这些文化形式进行道德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强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比如,通过庆祝传统节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有关道德准则和社会风俗,在实践中体验、领悟道德教育的内涵。

2.3 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方面的意义

建立文化认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智慧的结晶,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对本民族的历史背景、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这种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自身文化立场,避免盲目跟风,树立文化自信。

培养民族自豪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并珍惜这些文化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民族自豪感是一种文化自信,它能激励学生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3 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3.1 传统文化元素的选择与运用

精选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中,精心挑选与学生生活贴近、易于理解的传统文化元素至关重要。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圣贤的故事,如孔子的仁、岳飞的忠,来传递诚信、尊重、爱国等道德观念[3]。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美德的种子,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与外化。

创新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提高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如利用多媒体展示传统书画戏曲民俗等文化内容,用动画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与外化等。在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上创新,既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道德上的熏陶与启迪。

3.2 传统文化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将传统节日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例如,在端午节组织“端午文化体验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包粽子,并通过对屈原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到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屈原所具有的高尚情操[4]。这样,学生既能了解民族历史,又能在实践中感受团结协作的精神。

传统艺术与德育融合。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传统的艺术形式,能促进学生审美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如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国画教学,既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又可以通过穿插讲述王羲之的勤奋好学、齐白石的谦恭为人等书画家的品德故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美术学习中。

3.3 传统文化与校本德育课程融合的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包含传统文化内容的校本德育课程为载体,进行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学校可创建“传统文学与德育教育”课程,以《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启蒙读物中的内容为蓝本,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托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孝顺”“尊重”“礼仪”等道德规范,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将传统美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校园环境布置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传统美德墙”,展示孔子、孟子等历史人物的格言和故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定期举办“传统美德故事会”“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传承传统美德,如诚信、孝顺、礼仪等。

4 效果评估与案例分析

4.1 评估德育主题活动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影响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剖析等方式,使学生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有一个较好的认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在道德上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力。可从参加活动的程度、讨论的深度、对道德话题的认识等几个方面来衡量活动的效果。

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德育主题活动通过模拟社会情境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实践性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良好的道德行为。评估活动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监测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以及通过同伴评价、教师观察和学生自我反馈等方式来进行。

4.2 案例分析:具体德育主题活动的效果评估与总结

深圳市龙华区鹭湖外国语小学德育小组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策划和实施了一项德育活动。活动一开始,学校就借着升旗仪式,向全体师生介绍了“诚信”的重要意义,并公布了学校近期开展的一系列道德教育活动。

随后,各班级召开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就诚信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分享了自己或同伴的诚信小故事。此外,学校还设计了“诚信承诺书”环节,鼓励孩子们写下自己的诚信承诺,并在班级公告板上展示,以此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

另外,学校还举办了诚信主题墙报比赛,鼓励学生团队合作,通过绘画、剪贴和文字描述,展现他们对诚信的理解和承诺。这些墙报作品不仅装饰了校园,也成为诚信教育的直观教材,让诚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通过这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有了显著提升。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了对诚信重要性的深刻理解。活动后的行为观察显示,学生在考试、作业提交和人际交往中更加诚实守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对诚信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实践证明,开展“诚信”主题道德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活动以多样的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认知与实践。通过诚信故事分享、主题班会等方式,提高了学生道德认识水平。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诚信意识,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3 学生与家长的反馈与感受分析

学生对德育主题活动的反馈极为正面,在活动结束后的反馈问卷中,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故事分享和班会讨论学习诚信的方式,自己对诚信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公开承诺,增强了自我监督和责任感,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关于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家长们普遍感到满意并对此表示支持,认为活动对学生在道德和行为上的积极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家长会上,家长们分享了孩子们对学校诚信教育的认识,以及孩子们在家庭作业和家庭责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诚信行为。家长们感到孩子在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意识和诚实守信的人,对学校在孩子德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认可。

5 结语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德育教学的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这种结合传统文化的德育实践,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促使他们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评估结果表明,学生在诚信、尊重、责任感等道德素养方面有了显著进步。未来的德育工作应继续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道德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引用

[1] 潘彪.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浅析[J].家长,2023(5):40-42.

[2] 胡万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应用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3(3):233-235.

[3] 保继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3(2):216-218.

[4] 张香君.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研究[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梅丽(1983—),女,四川广安人,本科,一级教师,就职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鹭湖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