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软件”文化理念在媒体专业的学习应用

2023-06-23 09:38:38马潇阳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影视人工智能软件

随着网络环境和数字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数字作品的需求已经转变,公司和个人都渴望网络上出现更多的共享资源,也有强烈的意愿去发布和共享自己的成果来获得关注/流量。同时,发布者也想保留一些权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至此,传统的版权理念开始不再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自由软件”思想将为数媒影视人提供全新的创作和发行视角,意味着数字媒体业界的一些陈旧习惯将会得到革新,而要落实这些做法,需要从专业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基于此,本文探讨“自由软件”文化理念在媒体专业的学习应用。

1 “自由软件”的魅力

1.1 “自由软件”是什么?

“自由软件”的概念起源于1983年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发起的“自由软件”运动。此运动主张,所有人都有使用、研究、修改、复制、再分享软件的权利,保障人类知识和文化成果持久的可访问性。这要求无论谁发布软件都必须将修改和再分发的授权传递下去,以完成这个目标。斯托曼创造了“著佐权”(Copyleft)一词来表述这个关键概念,并通过法律权利的方式来保护用户的自由[1]。

在发表自由软件时,一方面,作者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使公众能免费获取并使用软件的源代码,但自己不需要为软件的最终效果和不良后果负责;另一方面,公众遵守“自由软件”许可证,获取到软件源代码后,在使用与共享时需要遵循许可证的规定,比如发表源代码基础上创作的演绎作品时[2],应该以相同许可证发表。

1.2 自由文化

“自由软件”理论的核心是尊重用户自由,保障人类知识和文化成果持久的可访问性,这种思想同样可以应用到文化领域。如今的版权保护体系更看重保护创作者的利益,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成果难以实现共享。但共享才是使人类的文化成果得以传承的最优解,在数字时代,对文化成果的过度保护很容易使其彻底地遗失或被遗忘,抑或是在保护期间就彻底失去价值。在如今的人工智能(AI)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类生产的文化成果,比如用视频媒体作品去训练人工智能,从而将人从重复性的创作中解脱出来,去从事新的学习,进行新的创作事务。目前许多的人工智能的训练过程需要使用公司收集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的法律地位模糊,其中涉及艺术作品的部分,法律版权尤其不清晰。自由文化的概念指:人工智能从自由的文化作品中学习是正当与合法的,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也是如此,不会侵犯任何人的版权。

1.3 为什么要在影视产业中应用自由软件

传统版权制度是现代印刷术发明后,鉴于大量复制原作品的可能,法律回应社会对文字作品进行保护的需要而产生的[3],它所依赖的物质环境是单一的印刷媒介,作品的传播成本和物料成本深度绑定,因而版权主体的利益均衡格局能够较为稳固地维系[4]。然而,这样的传统版权体系没有预料到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复制物料的成本和难度大大降低,随即版权体系的重点只剩下保护内容的观看和传播。而目前行业主流的自媒体,是采用用户生成内容(UGC)模式的内容平台,绝大多数视频内容都由平台用户创作并免费提供,版权人放弃了版权专有性带来的垄断性收益,而选择了将作品免费提供给用户自由观看。创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将作品发表在视频平台上,能收获利润和人气。只有做出高质量的视频吸引到足够的粉丝,方能吸引能为其带来收益的广告商,通过合作来赚取收益。如果创作的视频需要付费才能观看,那么势必会对潜在的播放量造成严重的打击。随着传统版权法与现代的影视创作产业,尤其是与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的内容平台不再相容,在实际创作中使用传统版权条款也就不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如今在内容平台上,传统版权模式的意义大多数时候只在于对抗抄袭和转载之类的侵权了。“自由软件”模式符合了当下互联网不依赖直接、强制回报,而是追求人气增长带来的长期利益的特性,这种特性正是传统知识产权模式所不具备的。

2 影视媒体行业存在的困境

2.1 高等教育环境中常见的小组合作困境

目前,我国的初等、中等教育内容中,有关合作的内容和机会偏少,导致在高等教育环境中,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素养层次参差不齐,而影视行业生来就是一个需要合作的行业,合作意识和合作素养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许多学生因为合作能力和业务能力不足,小组合作常常破裂,经常产生矛盾,不同组之间更常常起冲突,班级范围的合作更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在传统版权思想影响下,学生抛弃合作精神,反而选择互相消耗,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于影视专业学生的德育、智育培养上都是一种损失。

2.2 专有软件和盗版软件带来的问题

影视行业中,作品的后期处理和包装、渲染工作,几乎总是依赖“专有软件”。比如常见的剪映、快剪辑等软件。专有软件含有大量的不公正因素:如软件设计上倾向于隐藏其中涉及的计算机技术细节,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障碍;专有软件为了验证用户付费,设置了很多会破坏使用体验和侵犯用户隐私的机制,有时甚至导致软件崩溃。

虽然在我国反对盗版软件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面临软件价格过高、收费和运营策略不公平、付款和安装手续复杂等问题时,使用盗版的影视创作软件的问题依旧经常存在。使用这些软件会给用户和其所属主体带来舆论和法律上的风险,长此以往还会影响业界习惯,导致同一款软件风行业界,使得影视软件的市场竞争失去公平性。

2.3 版权理念对于创作者的影响

版权设立的初衷之一是通过赋予创作者对其作品的垄断性收益权来激励创作者继续创作优秀的作品,但是这种权利却可能同时造成对创作者的干扰。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创作者会需要消耗额外的精力在管理和维护版权利益上,减少花费在创作上的精力,伤害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将创作者向商人转化。另一方面,传统体系将作者的粉丝拒之千里,将其作为潜在的侵权者看待,而对粉丝没有任何保护,加大了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隔阂。自由文化理念再现了艺术创作的价值基础,生产作品的快乐是关键的,重新发现、运用作品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5]。

3 实际应用的“自由软件”和自由文化

3.1 “自由软件”对于影视媒体教育的启示

3.1.1“行为守则”概念

“自由软件”社区中经常出现“行为守则”(code of conduct)这一概念,意味着为了维护社区的风气、目的和运行,作为社区的任何成员都需要遵循的一些行为规范。在小组合作中引入这一概念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引和判断标准,学生可以尽早接触并系统地学习这些守则,在实践中用这些守则彼此约束。

3.1.2 “自由软件”的项目化合作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生缺乏合理的管理思维、逻辑思维,难以在尚不熟悉的合作情景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抑或者小组缺乏有经验的组织者,导致日程、素材、拍摄计划管理混乱,创作因此受阻。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借鉴“自由软件”社区惯用的数字立项手段来解决。“自由软件”项目中经常需要依托线上代码托管平台,这些平台有着完善的工作流程(workflow)机制,拥有大量功能来量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任务。为了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种系统的逻辑可以被化用,通过建设一种针对影视创作的管理系统,可以将影视创作的过程,如:灵感构思、剧本创作、拍摄日程和素材管理等,悉数用可视化、可操作的在线项目来表示。学生所做的每一次操作都有迹可循,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

3.2 影视创作中换用“自由软件”带来的改善

换用自由的影视编辑软件,是相对于使用专有软件(尤其是盗版专有软件)来说更好的一项方案。首先,那些“自由软件”内部的限制很少,也不会出现付费订阅和功能锁等情况,更不需要使用敏感功能强制检查盗版。这些软件对于初学阶段的同学们来说,也足够他们了解相关软件的逻辑和技巧。第二,“自由软件”定制性强大,可以很容易在校内开设相关社区,发动有兴趣的学生开展对这些软件的研究和改进,让学生参与“自由软件”社区的活动。“自由软件”的社区是开放而充实的跨国技术社区,参与社区活动的学生可以收获很多知识和经验,培养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同合作的能力,取得更大的学术成果。

3.3 人工智能时代,自由文化的意义所在

在眼下的版权领域,允许作品被自由阅读和修改的最常见方式是进入公有领域,公有领域的作品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任人使用,然而它也有其缺陷。首先,作品需要等到版权过期后方可进入,这段时间对于许多作品来说太长,它们来不及进入公有领域就已经消亡。其次,公有领域对于作品的保护也不够到位,作品被大量二次创作的同时,经过改进和翻新的版本可被版权保护。例如,很多世界历史名著是公有领域作品,但它们的翻译版本就不一定。如今的人工智能创作,事实上对于已经无法发展的文化作品来说,是一种更好的归宿,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延续已经无法创作的作者的创作生命。

将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力解放的工具,可以创建一个更轻松的生产循环。鼓励创作者,尤其是学生将他们的作品以自由文化的方式授权,就能为人工智能训练提供更多可用且合法的素材。并且,使用自由文化的授权并不会影响他们将作品发布到自媒体和内容平台上。这些素材在被人工智能学习后,可以更好地辅助创作者快速地完成一些不重要的部分,从而优化他们的创作体验,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

传统版权思想已经陪伴了人类数百年,它在信息闭塞的过去社会中,保护了人类的文化,并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然而在信息发达的现代,传统版权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的文化产业,转而成为了信息流通和行业发展的障碍。“自由软件”思想可以有效地化解当代影视产业由于传统版权因素造成的困局,通过消除不必要的利益壁垒来鼓励创作的自由生长。在影视专业教学中,应用“自由软件”思想,使其与学生身上自带的理想主义色彩交相辉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为“自由软件”思想走向社会,改变产业的未来奠定基础。■

引用

[1] Richard M.Stallman.Free Software,Free Social[M].Boston,United States: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Inc.,2015.

[2] 彭艳.开放版权许可协议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3] 罗桂芸,鲁春梅.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制度构建的思考[J].北京: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4):51-54.

[4] 姚颉靖,彭辉.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利益平衡探究[M].北京: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52-56.

[5] 何炼红.从Copyright到自由软件:作者观念的反思与超越[J].甘肃社会科学,2005(5):61-67.

作者简介:马潇阳(2001—),男,江苏连云港人,本科。

猜你喜欢
影视人工智能软件
影视展
环球时报(2023-03-15)2023-03-15 17:22:12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江南(2022年3期)2022-04-30 08:23:53
禅宗软件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软件对对碰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影视风起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