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赏析

2023-06-23 06:52:45陈思竹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双音扬琴林冲

扬琴是我国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乐器,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音乐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在乐坛上独树一帜[1]。在众多经典的扬琴曲目中,《林冲夜奔》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收获了高度赞誉。本文旨在通过对《林冲夜奔》的深入赏析,探究其具有的音乐魅力以及艺术价值内涵。

在扬琴套曲《国魂篇》中,《林冲夜奔》被誉为当代中国扬琴曲库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故事原型和音乐动机,成功塑造了一位忠君爱国的英雄艺术形象,成为众多扬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2]。《林冲夜奔》由我国著名扬琴大师项祖华创作而成,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为题材,以昆曲音乐为基调,采用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刻画了英雄林冲落难、怒火满腔、顶风踏雪、战胜险阻、夜奔梁山的豪情壮举,乐曲充满悲壮和抗争的激情。

故事原型出自该本名著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这一章节,并充分汲取了昆曲《宝剑记·夜奔》中的昆曲元素,融入了指套滑抹、拨片摇拨、双音头琴竹等多种新型扬琴技法,其创作手法独特,将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曲式与标题音乐相互结合起来,为听众描绘出一幅如歌如泣、大气磅礴的英雄赞歌[3]。作为中国古典名曲之一,《林冲夜奔》以其深沉激昂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林冲这位英雄在遭受冤屈后,毅然决然地踏上逃亡之路的悲壮历程。这首乐曲共分为引子(散板)、愤慨(慢板)、夜奔(小快板)、风雪(散板)和上山(广板)五个部分。接下来,本文就扬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方式展开详细的阐述。

1 引子(散板)

《林冲夜奔》的引子部分灵感源于中国古老的昆曲武场,独特地采纳了武场中别具一格的鼓点节奏型,通过模拟昆曲中武场的锣鼓等打击乐伴奏,赋予了这段乐曲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底蕴[4]。在演奏时,双音竹与轮音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这种由点到面(单音到轮音)、由慢起渐快再渐慢、由强到弱再到渐强的特点,犹如主人公林冲跌宕起伏的情绪一般。每一个音符的跳动,都与其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在一起,仿佛是在用乐曲诉说着一段唏嘘震撼的故事。此时,扬琴演奏者不仅要严格遵守乐谱上的强弱力度变化,还需根据音乐的呼吸来调节乐句之间的气口,使乐句之间的层次更显分明。而这种对音乐的细腻处理,也使得整段乐曲在起伏变化中保持了一种内在逻辑感和自然的连贯性。

虽然引子部分乐曲被标记为散板,但演奏者仍需要巧妙地把控音乐“散”与“聚”的平衡,如同戏曲的张力一般。音符之间的松紧结合要做到恰到好处,使得整段乐曲在错落有致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乐曲节奏上,也体现在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层面上。双音头琴竹击弦的运用,打破普通琴竹一次敲击一音的局限,利用“左四右三”的音程关系扩展完善和声进行,为这一段增添了丰富的音色层次,使得音色更加饱满,富有立体感,为听众带来了更丰富的听觉体验[5]。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之前,演奏者必须要调整好情绪状态,以适应音乐所需表达的情感诉求,以及双音琴竹的演奏方式,区别于单音琴竹对击弦的角度,双音琴竹对手腕的要求更为严格。只有当演奏者的内心与之融为一体时,才能将这首扬琴曲目的魅力完美地呈现给广大听众。

2 愤慨(慢板)

此刻乐曲主题悄然展开,作曲者选用了《宝剑记·夜奔》中的“新水令”曲牌为曲调,使其主旋律具备了独特的韵味[6]。为让音乐与昆曲更加完美地融合,作曲者在部分乐曲上巧妙地添加了后倚音,犹如点睛之笔一般,令该部分乐曲更加形象生动,充满了歌唱性。C调的部分作为乐曲的第一乐段,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仿佛是在营造出一种深邃宁静而暗夜深沉的压抑氛围。作曲者运用了单音轮、双音轮、双声部轮等不同形式的轮音技法,使扬琴演奏者展示多种平稳感,仿佛主人公林冲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在黑暗中徘徊,倾诉着自己内心的苦闷不堪。这种情感的传递需要演奏者情系其中,将器乐与情感高度结合,让乐曲更加地触动人心[7]。

随着旋律的深入,第二乐段转为F调,速度也相比之前要稍快一些。这一变化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思绪开始发生变化,情绪变得较为激动。在此阶段,乐曲通过曲调和节奏的变化,展现了林冲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令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五小节后情绪再次升华,此时乐曲的速度明显加快,进一步彰显出主人公内心的不安与彷徨。在这一段中,乐曲中巧妙地运用了两处“摘音”,是为模仿戏曲中的板鼓声,明亮且清脆的音色在众多低沉且浑厚的音色中尤为突出,这样明显的对比更能强烈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踌躇与犹豫不决。在丰富戏曲色彩的同时,也让听众更深入感受到了林冲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此外,在该段乐曲的结尾处还加入了扬琴刮奏技巧,在扬琴的山口处进行不和谐音程的刮奏,旨在模仿风吹而起的音响效果,营造出一种不寒而栗的紧张气氛。不仅转换了乐曲的情绪,也预示着乐曲即将进入到下一部分[8]。

3 夜奔(小快板)

“夜奔”这段以林冲的冲动、决心和坚韧为主线,通过音程、速度、力度的变化,生动地描绘了林冲在风雪中毅然决然冲上梁山的决心和情景,使听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交融。第一段小快板的起始速度并不快,节奏型也是偏于平和稳重的,但是每一个双音都显得坚定且有力。这段乐曲仿佛描绘了林冲稳健而扎实的步伐,他一步一个脚印,毫不畏惧前方的艰难险阻。他的决心如同这乐曲一般,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听众的内心。进入第二段,乐曲速度由慢渐快,如同林冲的情绪一样,随着剧情的推进愈发激动。这段乐曲的上行部分,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描绘林冲在山林中穿梭的景象,他穿过茂密的树林,跨过崎岖的山路,不断向前;尤其是原本弱拍的双音被标记重音记号,打破了原本的强弱平衡,更加坚定了林冲上梁山的决心,同时也给演奏者带来新一轮的鼓舞。之后连续十六分音符的乐段,密集的音色及速度的加快,仿佛林冲在夜色中迅速消失,只留下一地的风雪和坚定的脚印。在这段乐曲中,林冲的情绪与速度的变化相互呼应,他内心的激动与坚定在乐曲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同时,乐曲中的力度变化也生动地再现了林冲在山林中的行走过程,从最初的稳健,到后来的疾步如飞,都在音乐中得到了细腻生动的描绘。总的来说,夜奔这段以其独特的和声和节奏,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在风雪中冲上梁山的情景,其乐曲的速度、力度和旋律的变化,都与剧情的发展和主人公的情绪紧密交织在一起,使得这段乐曲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听众的心。

4 风雪(散板)

这段是整首乐曲的华彩之笔,作曲者运用了多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将主人公内心的激动与复杂情感以及呼啸凛冽的风雪环境生动地展现出来。此段对演奏者有着极高的专业要求,必须拥有深厚的基本功,才能将半音阶演奏得流畅清晰且富有颗粒性。如此高的演奏要求,无疑增加了这段乐曲的演奏难度,但也为听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听觉体验。乐曲开始,在倍低音的颤音烘托中用十六分音符的音阶模进犹如暴风雪的前奏,为接下来的乐曲铺垫了氛围。随着音高的逐渐推进,半音阶下行赫然显现,如同暴风雪忽然变得强大猛烈起来,呼啸着寒风席卷而来。这样的乐曲表现手法,无疑是对主人公内心复杂情感的完美诠释。而后为增强情感的传递,乐曲后快板部分转为G调,双音轮的加入及调性转换使得演奏整体的速度和力度都有所提升。六小节前八后十六节奏型与两句十六分音符半音阶上下行的组合,如同暴风雪中夹杂的暴雨,将乐曲情绪全面推向了高潮。配合着打击乐伴奏的戏曲韵味再次出现,让听众仿佛感受到主人公在风雪中奋力前行的坚定决心,以及他内心的呐喊与斗争。接下来的上下行交替的半音阶,更是对演奏者技巧的挑战。其力度变化层次更为丰富,要求演奏者必须把握好对音乐强弱的控制力。在演奏过程中,要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噪,这无疑是对演奏者技巧与情感的双重考验;同时,半音阶之间的衔接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在本段结尾处,还运用了滑抹与摇拨的技巧,更是将暴风雪呼啸的音响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奏前,演奏者需将左排下方第一个琴码的弦调成#f-a-c-c,左手戴好金属指套由慢渐快再至慢连续左右贴住琴弦滑抹,同时右手用拨片或琴竹尾部进行摇拨。

5 上山(广板)

此乐段为本曲的再现部,犹如一幅画卷描绘了林冲的传奇经历。第一乐段,以辉煌的广板呈现,再次使用了双音头琴竹,使得音乐更加饱满而富有张力。作曲者精心地运用和弦与音程交错,为这段乐曲注入了浓厚的气氛。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讲述主人公历经艰险终上梁山的经历。当主人公与梁山好汉们相聚在一起时,音乐达到了最高潮,让听众眼前浮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瞬间。演奏这段乐曲时,演奏者要特别注意双音头琴竹的击弦角度。无论是单音还是双音,都要保持力度的均衡,音色流畅且自然,避免出现音色不平衡的现象。这就需要演奏者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对曲目的深刻理解,才能完美地呈现出这段乐曲的魅力。与第一乐段相比,第二乐段则显得更为激动和紧凑。速度明显加快,节奏更加紧凑,使得音乐充满了张力和活力。八度齐竹的三连音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犹如一股激流涌动,将音乐推向了另一个高潮。随后再度采用大量双音、轮音等丰富的和声展示,使乐曲在热烈而辉煌的氛围中结束。

6 总结

总之,《林冲夜奔》无疑是一部将文学与戏剧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这部扬琴独奏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还通过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将主人公林冲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中国传统审美的角度深入挖掘其内涵,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在音乐表演层面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赋予了故事主人公丰富的音乐色彩。项祖华先生在这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创新技法,使得扬琴音色变化丰富多样,既展现了扬琴独特的音色魅力,又使得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创新技法不仅丰富了扬琴的表现力,更是为当代扬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扬琴这一传统民族乐器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总而言之,无论是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林冲夜奔》都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品。■

引用

[1] 李玲玲.当代中国扬琴艺术发展新态势——聚焦扬琴重奏艺术[J].人民音乐,2023(9):11-14.

[2] 何慧.赏析中国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J].广播歌选, 2007(4):56-57.

[3] 郭煜曦.扬琴曲《林冲夜奔》演奏力度探析[D].济南:济南大学,2021.

[4] 黄艳.扬琴曲《林冲夜奔》曲式结构新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7(2):165-169.

[5] 张力群.扬琴曲《林冲夜奔》的创作特色与演奏诠释[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

[6] 葛金莲,李哲.浅析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J].艺术评鉴,2019(9):1-2.

[7] 张贝贝.扬琴曲《林冲夜奔》的主体分析及演奏技法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186-187.

[8] 张力群.扬琴曲《林冲夜奔》的演奏诠释[J].北方音乐, 2016,36(17):55-56.

作者简介:陈思竹(1987—),女,重庆人,本科,国家三级演奏员,就职于海南省民族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双音扬琴林冲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乐器(2022年9期)2022-09-26 08:20:44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7:46
智海急流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读者(2019年9期)2019-04-17 01:56:02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西夏学(2018年1期)2018-04-29 09:08:24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心声歌刊(2018年1期)2018-04-17 07:23:00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