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索了大学文化和宿舍园区文明建设两者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并研究了将两者结合的发展路径。将大学文化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和谐的寝室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为大学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过强化大学文化影响、浓厚大学文化氛围、丰富大学文化内涵,高校宿舍园区文明建设将在制度文明、环境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得到推进和发展。
1 大学文化与高校宿舍园区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
文化对人的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导向作用。大学文化,不仅是学校内部文化交流的载体,也是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生之间相互认同的基础。学校内部的综合文化体系,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教育理念,也反映了大学生在学术、社交、艺术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1]。高校宿舍园区作为大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宿舍园区文明建设的有效开展关系到学生的生活质量,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学术氛围和精神风貌。如今高校宿舍园区中仍存在着普遍问题,随着时代变迁亦出现了新的挑战,大学文化视域将为高校宿舍园区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1.1 良好的大学文化是高校宿舍园区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文化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外显于大学的物质条件、行为方式、制度规范。构建起能提升大学生集体意识和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学文化,发挥大学文化对宿舍园区文明建设的独特影响力,是对高校学生最本质的引导与培养。其立足于学生群体当下的宿舍园区精神文明建设,更着眼于未来融入社会群体中的行为塑造,可以说是进一步实现高校学生社会化最重要的路径选择。良好的大学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尊和互助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健全高尚的人格,这将有力地支持学生宿舍园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1.2 高校宿舍园区文明建设是丰富大学文化的有效载体
高校承担着思想道德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责任。宿舍园区是发展优秀大学文化的重要场域,大学生宿舍园区文明建设是高校校园文明的反映。在宿舍园区这一大学生活的微观社区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厚植集体主义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习惯,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也是丰富大学文化内涵、使其愈加健康深厚的应有之义。宿舍文明不仅仅是宿舍规章制度的简单执行,学生得当的言行举止、融洽的宿舍关系、整洁宜人的宿舍生活环境也能够彰显出学校健康和谐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2]。因此,高校宿舍园区文明建设既是大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 高校宿舍园区文明建设现状
2.1 寝室卫生现状亟待改善,卫生习惯亟待加强
当前,高校寝室的卫生状况普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男生寝室的卫生问题尤为突出。寝室内垃圾随处可见,床铺和书桌杂乱无序,卫生间清洁度不足,食品残渣随处可见,极有可能因细菌滋生而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这一问题的根源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部分学生可能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缺乏自主维护寝室卫生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学生们可能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寝室内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要求,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没有意识到寝室内务管理实际上是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和个人健康的重要保障。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内务管理上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2.2 安全意识薄弱,组织纪律性亟待加强
学生宿舍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大部分高校的学生手册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安全规定,学校也反复强调要确保用电安全,但仍有学生置若罔闻,违规使用电器、乱拉乱接电线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部分学生在宿舍抽烟、使用电热棒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和火情的不文明行为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给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们不仅暴露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不充分,更凸显了当代大学生在组织纪律性方面的欠缺和性格的自由散漫[2]。
2.3 缺乏时间管理观念,自我管理意识不足
宿舍的秩序和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居住体验和学习效率。然而部分同学不遵守门禁制度,随意进出宿舍,严重影响了宿舍的正常秩序。还有不少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手机,甚至彻夜在寝室进行游戏,不按时作息,熬夜、赖床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干扰其他同学的休息,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并可能导致厌学、旷课、挂科、休学甚至退学等严重后果。这背后反映出学生们时间管理意识观念的错误、自我管理意识的缺失和自我约束力的不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忽视了作为寝室一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2.4 集体意识淡薄,寝室冲突较多
大学生大都第一次经历宿舍的集体生活,由于集体意识淡薄,部分学生过于关注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漠不关心,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会影响到寝室人际关系的建立,从而导致了寝室冲突的产生。如部分大学生噪音扰民,在寝室内放音乐、大声交谈或者晚间开派对等,扰乱其他人的休息,影响了整体学习和休息环境。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宿舍的集体活动或公共事务,与室友的沟通和交流较少,甚至可能存在恶意行为或言语。还有部分学生不懂得尊重室友隐私,未经允许随意进入室友的床铺区域或动用室友的私人物品,严重伤害到其他人的权益。除了学校的明文规定之外,宿舍中实际存在着许多约定俗成的“隐性宿规”,即需要同学们约束行为,实现与舍友的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减少宿舍矛盾的产生。
2.5 思想引领不足,寝室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宿舍园区不仅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塑造大学文化的关键阵地。然而,当前在寝室育人方面,大多数高校往往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忽视了其更深层次的思想引领层面的教育意义[3]。建设活动零碎、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宿舍文化建设未形成全校性的共建合力,缺乏有力的组织和推动。这些都使得宿舍园区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3 大学文化视域下高校宿舍园区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3.1 完善制度文明,强化大学文化影响
宿舍园区制度文明是大学制度文化的一种体现,更是大学文化得以发展的内在机制。宿舍园区的制度文明建设包含两个方面[4]。一是制度建设,学校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宿舍制度,补充和完善制度内容,明确学生的权利和责任。面对目前宿舍园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高校还应从整体布局出发,重点从园区文明评价机制着手,建立分层分类、系统多元的评价制度,科学制定考核周期,真正发挥评价机制对于园区风气、园区文明的导向作用和塑造作用。同时建立奖励制度,将学生园区表现纳入评奖评优的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自觉遵守寝室规章制度,提高室内环境的整洁度和文明程度,并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寝室进行奖励和表彰,树立典范,引导其他寝室争创文明寝室[5]。二是建设监管队伍,加强对宿舍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定期检查及时规范寝室内部秩序,防范违规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高校还可以在设置专门的辅导员或宿管人员的基础上,建立起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到监督和维护宿舍文明的工作当中去,如安排学生小队定期巡逻检查宿舍卫生和安全情况、鼓励学生提出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提高宿舍园区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3.2 营造环境文明,浓厚大学文化氛围
在学生开始宿舍集体生活的初期,高校可以要求各宿舍制定共同生活规则,并将“宿舍公约”张贴在宿舍中,倡导互相监督、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的精神,营造宿舍的友善、和谐、温馨氛围,使每个宿舍成员都感受到家的温暖。高校也应进一步强化宿舍园区文明主题的校园环境布置与氛围营造,如设立主题校园文化墙、开展专题展览等,借助园区的文化设施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宿舍生活,促进宿舍内的社交和文化交流。全方位展示新时期大学生的风采的过程中,学生文明行为的负面清单与典型优秀案例的宣传应高频率地出现在高校橱窗及各类学生评价的准则与要求之中,让学生长期浸润在强调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从而助力形成文明自觉。
3.3 凝聚精神文明,丰富大学文化内涵
大学文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社会人才。为引导学生树立文明行为观念,高校可以在文化课程中加入创建宿舍文明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其次,高校可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生宿舍园区活动,如举办宿舍文化节,开展以“环保”、“传统文化和节日”为主题的宿舍装饰大赛、宿舍读书会、宿舍健身挑战、消防演习现场示范等。通过活动宣传文明行为,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丰富宿舍园区的文化生活,增强学校文化氛围。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并进一步认可学校的价值观念、传统和规章制度,增强自身的文明素质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4 结语
高校学生宿舍园区作为大学生在校园中的核心生活场所,是大学生学习的延伸空间, 是大学生社交的主要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教育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关键任务,在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宿舍园区文明的形成离不开优秀的大学文化引领,而宿舍园区则是发展优秀大学文化的重要场域。大学文化视域下学校学生宿舍园区的文明建设工作,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这一工作的有效推进,高校必须紧密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打造并形成符合自身特点且深度融入大学整体文化之中的宿舍园区文明,扎实做好学生宿舍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强化大学文化的影响,完善寝室制度文明,需要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努力,形成校方引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良好局面,共同打造和谐、文明、温馨的大学宿舍园区环境,使学生在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发展成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引用
[1] 眭依凡,俞婷婕.大学文化及其思想演进:一种历时的观照[J].教育研究,2023,44(1):118-127.
[2] 刘相微.高校寝室管理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16(15):254-255.
[3] 隋艳,武云飞.高校学生寝室公寓化管理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6(7):157-159.
[4] 朱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5] 程鸿博.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高校寝室文化建设[J].理论观察,2016(8):114-116.
作者简介:张佳澄(1996—),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上海电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