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
摘 要:当前,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挖掘海量数据信息并加以利用的图书馆新型智库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模式,对该时代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在构建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SWOT矩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新型智库;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081-03
智力资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资源[1]。1967年,全球首家图书馆智库——耶鲁大学图书馆智库成立,历经数十年发展,图书馆智库已经成为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重要渠道[2]。图书馆新型智库既是全面整合知识资源的重要支撑,又是推动知识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还是提供智力决策、智慧服务的平台。
1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模式
人工智能具有较强的决策价值、感知价值、监管价值,用于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可最大化体现其价值。图书馆新型智库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应用场景,而人工智能也为图书馆新型智库的智慧服务提供了较佳的建设方案[3]。学界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新型智库的服务种类、学科范围、作用职能等,将其分为面向企业、面向政府、面向科研单位等3种智库建设模式。
1.1 面向企业的智库建设模式
图书馆针对企业的智库建设主要侧重于为企业提供数据资源支持、市场战略发展方向预测、行业数据调研、新政策解读等服务,上述服务均可通过图书馆新型智库中的人工智能分析机制予以获取。例如,宋维媛提出面向企业的智库建设要立足于塑造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项优势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诠释与预测,以便企业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4]。
1.2 面向政府的智库建设模式
政府颁布重大决策前需要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图书馆新型智库中的人工智能服务能够协助政府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和行业调研,用智力支持的方式确保重大行政决策有效落地。例如,王俊英等深入剖析了基于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工科图书馆功能拓展情况,建议图书馆新型智库为政府决策的制定开展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服务[5]。
1.3 面向科研单位的智库建设模式
科研单位是图书馆新型智库的主要服务对象,科研单位通常都有较多的科研任务,科研压力较大。图书馆新型智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科研单位提供服务,在立项阶段提供文献检索、政策分析等服务,在研究阶段提供学科智能咨询、学科前沿动态自动总结等服务。例如,陆雪梅认为面向科研单位的智库建设模式要始终坚持为科研单位提供专业学科服务,为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研究提供支撑[6]。
2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的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S)
一方面,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图书馆的智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图书馆可基于馆藏特色文献与学科优势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如:黑龙江大学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俄文文献,其中包括许多从未公开过的俄文影音档案、俄文访谈录等,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为中俄全面深化合作、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良好的智库服务[7];四川大学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拥有26.8万册古籍特藏文献,其中有许多唐代孤本、宋元刻本,还收藏有大量抗战时期的出版物,能够为开展智库服务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8]。另一方面,近年来图书馆的学科分布结构在不断优化,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依靠全面、扎实的图情专业知识,图书馆员能够较好地掌握智库服务的技巧与方法,确保科技查新、信息检索等服务顺利开展,如:美國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开展了Ask an Librarian智库服务项目,全馆156名图书馆员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9]。
2.2 内部劣势(W)
与国外智库相比,我国图书馆智库建设存在底子薄、起步晚、技术落后等问题,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在开展智库建设,但大部分是被动地向用户提供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满足不了用户更高层次的需求。当前,我国图书馆对智库建设认识不足,尚未形成“走出去”的开放意识,也未能将学科思维转换为智库思维,导致新型智库建设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使智库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一些图书馆员思维僵化,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不能很好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建设。
2.3 外部机会(O)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智库建设。2013年11月12日,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强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肯定了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型智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数据的记录、储存、共享及计算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图书馆可立足于开放式MOOC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课程教学服务,通过RFID技术实现文献资源智能管理,极大增强智库建设过程中资源共享与使用的便捷性。此外,不同组织的信息需求也促使图书馆加快智库建设,如: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政策需要图书馆智库提供决策依据及预判;企业制定营销策略、获取情报信息需要图书馆智库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制定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图书馆智库提供可行性研究;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立项同样需要图书馆智库提供科技查新、前沿热点信息等服务。
2.4 外部威胁(T)
总体来看,一个地区的图书馆智库数量和建设水平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东部地区的GDP总值为592,202亿元,占全国GDP总值的52.9%,因此东部地区对当地图书馆的财政投入远高于其他地区,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进入该地区图书馆系统,该地区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建设也优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智库建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2.5 SWOT矩阵的构建
对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进行SWOT分析后,笔者构建了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SWOT矩阵,包括强化策略(WO)、维持策略(SO)、防御策略(ST)、避险策略(WT)。其中,强化策略旨在增强图书馆智库建设意识,提升图书馆智库建设水平和图书馆员素质;维持策略是利用图书馆的现有优势与信息技术满足不同组织的智库服务需求;防御策略是通过重点图书馆“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全国图书馆的智库建设,同时做到建设资金多元化;避险策略是指积极引入先进的图书馆智库建设经验,招聘高素质人才加入智庫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智库“智囊团”作用。
3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的具体路径
3.1 对智库资源进行交互式处理
在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建设离不开对智库资源的交互式处理,包括交互式存储、交互式挖掘、交互式运算等,以便深度提取智库中的高价值信息资源,将馆藏数据资源转变为智力资源。通过智库资源交互式处理,可将已存储知识与新知识连接起来,从而开展更加智能化的分析,包括知识预测、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等,让知识实现增值,如:智能检索系统是基于AI技术的新型搜索引擎,也是智库资源交互式处理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检索信息让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与智能化。与传统搜索引擎相比,智能检索系统还增加了资源智能发现、智能信息化过滤、自动识别用户兴趣等多项功能。同时,数据的迅猛发展也给图书馆的数据传输、数据存储能力带来了挑战,图书馆需引入相关数据关联技术解决这一问题。数据关联技术可用于处理数据间的连接问题,实现机器智能协同与信息共享,如:天津图书馆推出的抗疫救灾知识服务平台中的抗疫救灾资源总量超过200万条[10],天津图书馆采用数据关联技术实现了海量数据间的相互连接。
3.2 制定科学的新型智库建设标准
图书馆构建新型智库智慧服务模式需要与社会各界积极协调、主动沟通,通过制定科学的新型智库建设标准实现智库资源的共享共建。图书馆要以兼容并包的合作理念从第三方机构引入新型智库建设方案,并对智库资源进行妥善分配,同时基于用户实际需求,遵循新型智库建设标准为其提供智慧服务,最大限度提升智库智慧服务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在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妥善设计移动终端,为多用户提供统一的智库服务接口,切实提升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能力。
3.3 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提升智库服务水平
图书馆只有全方位掌握智库用户的需求,才能发现其与智库用户需求的契合点。图书馆开展智库服务,要以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尽量避免“学术化”“理论化”的建议与方案。针对政府机关,图书馆的智库服务内容要侧重于网络舆情管理、内参报送、辅助重大决策制定等;针对企业,图书馆的智库服务内容要侧重于国内外技术前瞻、市场调研、科研成果转化等;针对高校领导层,图书馆的智库服务内容要侧重于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招生就业指导、学生培养方案等;针对高校科研团队,图书馆的智库服务内容要侧重于知识产权管理、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
3.4 加强图书馆智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图书馆智库联盟
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丰富的信息数据支持,而取得丰富信息数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图书馆通过智库建设能够集中多方优势,利用多种渠道整合各类资源,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切实解决单个图书馆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图书馆通过智库建设能够衍生新的服务理念,从而为不同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图书馆智库间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协同创新,形成图书馆智库联盟,打造一流的国际化智库,如:复旦大学图书馆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建立了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为政府决策提供大量的数据依据;与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以及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魏德海国际事务中心等16家世界知名的图书馆智库进行深度合作,构建图书馆智库联盟战略合作关系,让中国更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了解发展中的中国[11]。
参考文献:
[1] 成鑫,曾庆华.情报研究视角下智库情报能力建设路径[J].图书情报工作,2018(21):105-111.
[2] 杨蔚琪.现代智库建设视域下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研究[J].现代情报,2014(9):145-148.
[3][5] 王俊英,张妤.基于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工科高校图书馆功能拓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5(S1):20-22,29.
[4] 宋维媛.图书情报机构面向企业智库建设的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6] 陆雪梅.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6(8):79-82,88.
[7][11] 赵雪岩,彭焱.图书馆智库服务的多维度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2):87-92.
[8] 赵雪岩,彭焱.图书馆参与高校智库建设与服务的优势及路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1):28-33.
[9] 刘敬仪,廖宇,江洪.国外图书馆支撑智库建设的启示[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8(8):33-38.
[10] 天津图书馆推出“抗疫救灾知识服务平台”[EB/OL].[2023-02-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282218850366796&wfr=spider&for=pc.
(编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