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闻舆论“四力”: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重构

2023-05-15 12:42:51赵睿芳王虹凯张鹂
新闻爱好者 2023年4期
关键词:引导力播音员主持人新闻舆论

赵睿芳 王虹凯 张鹂

【摘要】在媒介深度融合背景下,结合播主圈频出乱象的现实语境,现从提高新闻舆论“四力”的现实需求出发,结合播音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提出了重构播音员主持人的媒介形象、重构播音员主持人的姿态语态、重构播音员主持人的全媒体能力,旨在重构播音员主持人的主体身份,强化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体自觉,以“新形象、新姿态、新语态、新技术、新能力”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平台、新人类、新挑战”,从而更好地助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高。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

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党和政府的传声者、作为媒体组织的代言人,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建设中,职责重大,使命光荣。但是,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自我职业危机、媒体‘形式融合、唯‘流量论考核”等因素裹挟下,播主圈乱象也轮番上演。重构播音员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姿态语态、全媒体能力,是提高新闻舆论“四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意识前提,更是最终实现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的人力保障。

一、播音员主持人是提高新闻舆论“四力”的关键一环

播音员自诞生之日起,就架起了新闻信息与节目受众间的“桥梁”,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了解、认知、判断皆与播音员的播报效果息息相关。时至今日,播音员依然是节目播出的最后“把关人”,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助力者”,打造强势节目品牌的“代言人”。

在主持人的发源地——美国,以“Anchor”,即“锚,关键时刻具有强劲支撑力的人”;以“Moderator”,即协调人;用“Host”,即以主人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的人,来分别表述主持人的功能与定位。“Moderator、Host、Anchor”词汇的选择使用,明确表明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传播中所具备的基本要素:节目的协调者、主导者,总之是节目中的关键人物。俞虹对于主持人的概念界定是:“节目主持人是在电子媒介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媒介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能动地操作和把握着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2]从以上表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节目主持人虽以个体行为出现,但其代表着媒介群体观念,在我国,即代表着党和政府、媒体组织、频道栏目,同时,节目主持人把握着节目的进程,能够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节目收视率的高低,节目效果的实现,节目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等都与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密不可分,犹如白岩松之于《新闻1+1》,董卿之于《朗读者》。可以说,主持人是提升传播力的关键人物,是形成引导力的能动核心,是扩大影响力的耳目喉舌,是打造公信力的门户窗口。

二、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重构

(一)重构播音员主持人的媒介形象

施拉姆曾说:“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變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3]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组织的人格化传播主体,其媒介形象将直接影响媒体组织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与公信力。播音员主持人的媒介形象,至少应包含荧屏形象、生活形象、专业形象三个方面。荧屏形象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基础形象,荧屏形象受生活形象、专业形象的影响;生活形象是荧屏形象的外延,是实现人格化传播的强力推手;专业形象是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促进着荧屏形象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一是珍视荧屏形象。在工作中,要爱岗敬业,严谨务实,乐于奉献,树立大局观、全局观,明确政治立场,坚守职责本分,避免因小失大,避免情绪化,避免想当然,充分发扬“为党发声、为民服务、寓教于乐、格调高雅”的舆论引导理念。荧屏形象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既要坚持,更要坚守。

二是拓展生活形象。生活形象包含生活化形象与私人生活形象。从康辉的Vlog受网友追捧,到任鲁豫在《你好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得以突破单一维度向多维空间进展,这是媒体融合的必然结果,也是受众精神需求使然。进入融媒时代后,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人”的传播再次复兴,人格化传播成为更加普遍的审美需求。[4]播音员主持人拓展树立良好的生活化形象,培育媒介形象的人格化养成,是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荧屏形象的有力补充,也是适应融媒体语境下的现实需要。

三是打造专业形象。融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包含业务能力、创新能力、专家能力。(1)业务能力是指有稿播读与主持串联能力,该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夯实业务能力,方能行稳致远。(2)创新能力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背景下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平台、新人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有效利用新技术、新语态、新方式,去创造提高新闻舆论“四力”的新力量。(3)专家能力是指播音员主持人的知识纵深能力。因受“窄播化,圈层化”的影响,知识“垂直化,纵深化”的主播备受追捧,而面对知识型网红的崛起,脸谱化的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夺取传播高地,只有自我革新,再塑“金身”,利用自身语言优势与平台资源,加快实现从单一的“播读稿件者”向多元的“内容生产者”的身份转换。

(二)重构播音员主持人的姿态语态

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在1980年发表的《编码/解码》一文中分析了受众解码的三种可能立场,即“主导—霸权的立场”“协商的立场”与“对抗的立场”[5],立场的变化体现出媒介和人之间关系的较量。“技术赋权”之下,受众在人—媒关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他们越来越多地在解码过程中采取协商或对抗立场。例如,当前一些缺乏“科班”式“字正腔圆”“一本正经”的主持语态受到网友和市场的追捧,便可视为受众对于既往强调标准化、机构化、政治化的播音主持语态的一种抵抗。[6]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介组织人格化表达的窗口,发挥“类人际传播“优势,主动调整姿态、语态,既是融媒体时代“技术赋权”之下的现实选择,也是践行群众路线“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传播工作,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四力”的实践要求。

一是姿态适宜调整。姿态,一般是指体态、态度、气度。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主体心理状态与行为状态。播音员主持人的传播姿态,由宣传告知,我播你听,到虚拟人际,亲切交流,传统广播电视从业者,也在不断进行着传播“姿态”调整。融媒体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更要适时果断调整“姿态”。(1)我是人民,服务人民。播音员主持人把自己当作人民,心里有人民,传播为人民,才是姿态的真实重构。强调“我是人民”,不是对于“党的喉舌”的身份背离,而是从人民的视角,把握传播规律,践行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舆论宣传工作。强调“我是人民”,也是对当下受众背离传统主流媒体,追捧新媒体的冷思考。播音员主持人以“人民”的身份底色,以“喉舌”的身份重任,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下受众对于平等、真实、强互动的类人际传播的情感追求。(2)专业化形象,平民化呈现。播音员主持人要坚守“专业化、权威感”的媒介形象,重构“平民化、低姿态”的呈现方式。以百姓视角,说百姓能听懂的话,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完成舆论宣传工作。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播说联播》的推出,就是《新闻联播》节目组及节目组成员姿态调整的良好尝试,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变播为说,播音员变身评论员,枯燥生涩的新闻变成了生动有趣的话题,当新闻节目不再高高在上,也就可以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二是语态适时调整。语态,在这里特指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表达样态。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曾说:“媒体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时还是两个系统,媒体的语言表达群众不愿意听,没有吸引力;而群众的语言表达在媒体看来又不符合某种习惯。”[7]时至今日,“信息渠道垄断”被打破,信息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新媒体平台发展如火如荼,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使命在肩,要想助力实现新闻舆论“四力”的提升,播音员主持人唯有重新分析受众的接受心理与视听习惯,重构表达语态。(1)鲜活真诚平民化。以往,过分强调“字正腔圆”,较少显露播讲者态度;过分强调“宣传引导”,较少考虑受众接受心理。无形之中,人为制造了传受双方的疏离感,不利于传播效果的实现。语言鲜活,表达真诚,平民视角,应是播音员主持人语态重构的第一发力点。(2)平等亲切人性化。播音员主持人主体身份可适度剥离官方背景,凸显人性魅力;语言表达可抛却官话套话,寻求寓情于理;传播方式可突破点对面传播,探寻一对一交流。广大受众热切期待与其交流的播音员主持人是真实的、平等的、亲密的,放大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性美”,以此培育“媒介溫度”的养成,最终服务于新闻舆论“四力”的提升。(3)示范引领灵活化。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示范引领是业务的根本也是传播底气,语言接地气不是无规矩,表达平民化不是无章法。不同平台使用不同语态,不同受众使用不同表达,语态的灵活转化,是播音员主持人全媒体传播能力的体现,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语言能力支撑。

(三)重构播音员主持人的全媒体能力

一是导向把控力。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闻舆论工作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坚持政治正确是第一位的。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组织的代言人和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导向把控事关重大,它是播音员主持人个人发展的压舱石,是媒体组织新闻舆论引导力形成的校准器。首先,在技术赋能背景下,话语权逐渐泛化,传统主流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坚守本位,牢牢把握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成为互联网信息洪流中的一股清流。其次,播音员主持人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导向,不因融合忘职责,不因利益失导向,确保媒体融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视频传播力。社交传播、圈层传播、短视频传播等全新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是当下信息传播的新特点与新面貌。播音员主持人应紧跟媒介融合步伐,紧抓融媒时代“传播语言视频化”特征,主动拓展视频传播能力。视频传播力包含:视频语言能力、内容生产能力。首先是视频语言能力。视频语言是身体全部感官的系统性延伸,是融合了有声语言、文字语言和影视语言的综合性语言系统,并将在未来发展成为一种支撑虚拟与现实同构进程的融合性语言体系。[8]站在视频时代,遥望“元宇宙”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突破传统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表达样态,拓展文字语言与影视语言的运用,是其今日必备之技能,也是为明日做足准备。其次是内容生产能力。视频传播时代,内容依旧为王,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主播或短视频博主,其身份已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播讲者”,而要身兼多职,深度参与内容生产。播音员主持人要充分主动利用传统主流媒体的“渠道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身份资源”等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有看点、强引导、促传播的优质视听内容,进而不断锤炼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最终实现从“播读稿件者”到“内容生产者”的身份转换。

三是人格传播力。高贵武教授认为:“主持传播的核心和实质始终是传播的人格化。”[9]人格化传播能力,应该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最大优势所在。在广播电视发展黄金期,播音员主持人以“信息中间人”的身份,为受众营造了一种接近真实的“类人际传播”形态,为媒体组织大众传播的信息到达与舆论引导创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

在融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社交传播等传播新形态成为主流,传统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传播渠道式微,但是,媒介虽变,人性未变,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格化传播能力依旧是最大优势。施拉姆曾说:“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人性的。”[10]播音员主持人即媒介传播中“人性”的显现。如何放大“人性”,如何凸显“真我”,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背景下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关键。播音员主持人在融媒体语境下,要在语态上放下来、姿态上平起来、表达上真起来,与受众建立起“平等、友好、真切、鲜活”的传播互动关系,以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体人格”促建媒介组织的“媒体人格”,以人格传播力的提升促进大众传播效果的提升,最终实现新闻舆论“四力”的提高。

三、结语

新闻舆论“四力”的提高,播音员主持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新闻舆论“四力”的提升,应是新闻媒体单位全员通力合作的成功转化,甚至要明白,“四力”的主体并非只是新闻媒体,政府机构部门及有关单位在相当程度上同样是主体。[11]面对全新的传播语境,播音员主持人处于改革转型前沿,要勇担时代重任,争做改革创新排头兵,不忘初心,牢记本心,为新闻舆论“四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2]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3-7.

[3]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25.

[4]詹晨林.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自觉意识变迁研究[J].中国主持传播研究,2019(3):22.

[5]霍尔.编码/解码[M].罗刚,刘象愚,译.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45-358.

[6]王媛.主持传播多态化与主持人专业身份再建构[J].中国主持传播研究,2021(5):56.

[7]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523.

[8]廖祥忠.视频天下:语言革命与国际传播秩序再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1):5.

[9]高贵武.让心灵与心灵相遇:主持传播中的人格与人文[J].中国主持传播研究,2021(5):44.

[10]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4.

[11]丁柏铨.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J].新闻爱好者,2018(1):4.

[赵睿芳为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王虹凯(通讯作者)为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张鹂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引导力播音员主持人新闻舆论
浅谈重文轻语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走向
新闻世界(2016年12期)2017-02-05 17:40:23
边疆都市类媒体如何强化引导力、构建影响力
中国记者(2016年4期)2016-12-20 09:43:50
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提升党报集团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中国记者(2016年4期)2016-12-20 09:41:45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中国记者(2016年4期)2016-12-20 09:41:17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9:57:16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新闻世界(2016年9期)2016-12-10 08:20:46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中国记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36:10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5:46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4:43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
新闻世界(2016年2期)2016-05-18 08: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