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霞 孙艳 朱德发 许奇
摘 要:本文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老年医学课程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选取临床医学五年制21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试验组借助雨课堂结合形成性评价模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评价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学生总评成绩(80.0±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75.1±11.2),试验组学生的及格率(96.4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88.89%),试验班同学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高。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提高老年医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老年医学;雨课堂;形成性评价;学习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寿命显著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老龄化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7%,与10年前人口普查结果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加了5.44%,提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1]。老年人患病率高,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23],但我国老年医学教育起步晚、发展慢,老年医学课程学时少,学生不够重视,教学考核形式单一等,造成老年医学教育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我国老年患者的医疗需求[4]。因此,如何在老年医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是目前老年医学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雨课堂平台开展形成性评价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为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提高老年医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提供新观点。
1 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21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所选学生的前期课程,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前期课程均完全相同。其中99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114名学生为试验组,借助雨课堂平台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随机分班,在生源素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参与本次研究的授课教师在学历、职称、从教年限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选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理论课学时等一致。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方法,课堂借助多媒体幻灯片,以教师讲解为主,偶尔穿插课堂提问,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课后留有思考题,督促同学们的课后复习。
2.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雨课堂平台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大班教学。(1)课前通过雨课堂发布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同学们提前预习。包括多媒体课件、视频和病例摘要等多种资料,由教师在雨课堂发布,同学们在手机端接收预习任务,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自己寻求答案或课堂上向老师求教。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能及时掌握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汇总、解答,发现学生的主要学习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2)课堂学习:教师登录多媒体PPT课件的雨课堂开始上课,学生通过微信扫描雨课堂二维码进入课堂,完成签到考勤。教师课堂讲解的多媒体课件、视频、习题等资料能实时呈现在学生的手机端,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弹幕、点击“不懂”按钮等将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反馈,提醒老师重点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布测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随机提问,掌握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课程教学中,通过雨课堂增加了教师与同学的互动,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课后复习: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收到雨课堂平台基于课程教学过程做出的教学情况反馈的课程报告。教师可以在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反馈情况制定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作业、拓展研究进展等资料,通过雨课堂发送给学生,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此外,课堂教学的视频、课件可以在雨课堂平台长期保存,学生通过雨课堂手机端可以进行反复查看,帮助学生课后复习。(4)教学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同时总结教师本身在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中的心得体会和不足之处,及时做出调整,更好地实施下一次课程教学。
3 考核评价方法
3.1 对照组
对照组考核采用终结性评价,其中出勤率占总评成绩20%,期末测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占总评成绩的80%。
3.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其中课程出勤率占总评成绩10%,预习情况占10%,课堂互动和习题占20%,课后复习题占10%,期末考试占50%。期末测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试题与对照组一致。
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以总评成绩和及格率比较两种评价方法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试验组同学对雨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问卷包括知识点掌握程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和师生互动等方面。
4 统计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成绩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的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之间的及格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5 結果
5.1 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
总评成绩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试验组同学的总评成绩平均分为80.0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分为75.1分。与对照组学生的总评成绩平均分相比,试验组的总评成绩平均分显著提高(t=3.536,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采用的同一套试卷进行期末考试,试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分平均为75.1,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分平均为71.7分。试验组学生的卷面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同学,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1.9,p>0.05,表1)。此外,及格率也是评价一个班级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表2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总评成绩及格率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总评成绩的及格率88.89%(χ2=4.678,p<0.05)。经比较两个班级的成绩和及格率,说明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能明显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老年医学的学习效果。
5.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
老年医学课程教学结束后,对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及课堂气氛等方面进行访谈。发现试验组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学习态度端正,教学过程中,基于雨课堂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度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频繁。而对照组班级的任课教师反馈,学生对老年医学课程整体的学习热情不够,部分同学不按要求预习教材,上课时对老师的提问不积极主动,有时需要点名才愿意回答提问等。从任课教师的反馈,借助雨课堂平台,实施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试验组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的调查问卷反馈
学期结束后,通过雨课堂向试验组的学生发放114份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114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满意度非常高(表3)。所有学生都认可这种教学、考评模式,对提高同学们对老年医学课程的兴趣、学习动力、活跃课堂氛围和增加师生沟通的便利性等方面非常满意或满意。此外,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意度达94.7%,对老年医学知识点的掌握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的满意度分别达956%和98.2%,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满意度达到了974%。通过试验组同学的反馈,说明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考核模式适应时代发展,提高了学生对老年医学的教学满意度。
6 讨论
老年医学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史,但在我国其仍是一门新兴学科,老年医学的教育、教学现状已经很难适应我国的国情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对老年医学的医疗需求。目前一些医学院校对老年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学校不开设老年医学课程,或者将老年医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老年医学课程学时少,考核要求低,以至于学生从思想上也不重视老年医学的课程学习。老年医学课程设置多模仿内科学模式设置,缺乏老化、老年疾病特点及老年人多种疾病共病的概念等,以及老年医学的师资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现在老年医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众多的痛点、难点[5]。提高老年医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快老年医学的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保障。
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斯克里文(Michael Scriven)首次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学习状态及成绩等多方面评估,提高教学效果[6]。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合作开发的新型智慧教学平台,免费对用户开放使用。雨课堂在教学时与学生互动性好,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助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雨课堂为开展形成性评价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应用,提高教学效果[78]。老年医学课程教学内容除了涉及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外,还涉及老年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康复保健及心理、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的知识,教学覆盖的内容多、范围广[9]。如何培养学生对老年医学课程的兴趣,认识到老年医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老年医学的教学、考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教育、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雨课堂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开发的教学辅助平台。雨课堂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多个层面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完美融合,有利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7]。雨课堂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等。方便教师对教学活动做出及时调整、改变,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课堂上学生遇到疑问时,可通过雨课堂的“不懂”按钮、弹幕功能,直接提醒老师,可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的动态了解[10]。弹幕也能用于一些问题的提问,教师口头提问后,让全班同学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能避免传统课堂提问时,部分同学担心回答错误,而不愿主动回答的难题,增强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雨课堂的课堂测试功能可以发送选择题、判断题等测试题到学生手机端,时时提醒同学们课堂上需要专注,避免因上课走神等错过答题,以免影响个人的学业评价。雨课堂的课后教学视频回放、作业推送、资料分享及解答学生疑问等功能,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复习和知识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雨课堂平台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本研究对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的老年医学课程开展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卷面平均分要高,但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研室要组织教师提前做好课程规划,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更新多媒体课件、开展试讲等环节,保证教师能熟练掌握雨课堂的操作,按要求实施形成性评价。此外,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也有一个適应过程,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还不能较好的适应。试验组学生的总评成绩和及格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学生,说明借助雨课堂平台,开展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帮助。对试验组学生开展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试验组学生对雨课堂平台的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非常高,而且学生对其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老年医学临床思维和提高时间利用率等方面的满意度达90%以上。对于老年医学课程,借助雨课堂平台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老年医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语
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考核模式,教师能充分利用的网络资源优势,提高老年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应用于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教学中,全面提高我校本科生的医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導小组办公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基本情况[J].中国统计,2021(05):67.
[2]徐永霞,谢明珠,宫牧雪,等.25羟维生素d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0,25(09):10211026.
[3]卢希娅,李玉星,李文智,等.老年医学科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服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2,27(11):12851291.
[4]蒋婧瑾,赵晓红,赵新秀,等.老年医学本科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03):280284.
[5]陈莉,胡立群,李萍,等.全科医师在老年医学科进行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4):34303431.
[6]张维瑞,李昌勤,袁王俊.《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探索与应用[J].科技风,2019,384(16):62.
[7]衣志爽,李德力,姜晓花,等.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在临床技能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02):153156.
[8]雷立立,牟玉庆.雨课堂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科技风,2022,499(23):2325.
[9]马高才,郝崇奇,商广喜.美国老年医学与医疗模式的发展及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4,28(07):486488.
[10]吴秀云,陈鲤翔,张静,等.基于“雨课堂”的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22,484(08):117119.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802268024);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项目编号:gjjyxm202013)
作者简介:徐永霞(1985— ),女,汉族,安徽望江人,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甲状腺疾病的神经功能损伤与康复机制。
*通讯作者:许奇(1981— ),男,汉族,安徽萧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睡眠与失眠调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