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君
摘 要:随着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理念,音乐教学受到重视。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中,认知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与音响特征,强化审美感知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增强音乐表现技能,树立自我表达的自信心,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实践活动,教师应摆脱以往欣赏教学的误区,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来增强欣赏课堂的吸引力与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联觉启发,增强学生对音乐曲目的兴趣;更新教学理念,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增强欣赏过程的趣味性;借助丰富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路;落实文化传播与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艺术经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要深刻认识音乐的本质,不断地创新音乐教育观念,不断地创新音乐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1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音乐教师对于欣赏教学缺乏重视程度,觉得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作用不大,过多学习还会占用学习时间。由于音乐学习对学生的升学没有影响,导致学校、各科教师,甚至是学生,容易忽视音乐教学。部分音乐教师教学时不够认真,并未积极组织教学活动,只是在综合艺术教学中进行渗透,且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及掌握情况。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学生无法全面掌握音乐知识,会限制其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培养。小学生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音乐的认知及理解有限,需要由教师提供引导才能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式,不断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情感、思维、欣赏及审美能力。
2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2.1渗透德育,实现价值引导
音乐这类艺术课程在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以及审美意识提升等美育环节有着关键作用。音乐教师必须在以美育人的基本教育导向下,将德育渗透到音乐作品欣赏活动过程中,以此来实现价值观引导的目标。例如在欣赏《森林与小鸟》《沉思》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森林与小鸟》曲目进行聆听,而后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曲目在情绪、节拍、速度与旋律上的特点,并为第一圆舞曲与第二圆舞曲取新的名字。学生在聆听时,通过快慢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清晨相对宁静的森林,与鸟儿们欢腾鸣叫的不同情境,让学生对于小鸟的情绪进行感受,分析小鸟处于自由的森林环境中,产生了哪些情绪,通过不同的动作对乐曲中的类型不同的小鸟进行模仿。教师可增加《绿荫》乐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并交流聆听感受,有学生认为森林就像母亲宽大、温暖的臂膀与怀抱,庇护着小鸟们,所以小鸟才能够如此快乐幸福。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出表现环境被污染的图片,如随处可见的垃圾,河流与海洋被污染,森林被砍伐等,通过欢快的音乐与令人难以接受的环境污染情境来从视听两个角度强化教育效果,并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定的冲击,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2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学生充满乐趣地体验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为载体,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例如,讲授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森林狂想曲》时,笔者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教学活动,整体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度。
在导入部分,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了有关亚马孙雨林纪录片的节选片段并配上乐曲旋律,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仿佛置身森林情境,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接下来,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图文信息介绍乐曲背景,让学生更形象地对乐曲的背景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知,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紧接着,引导学生边完整聆听音乐边按照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出示的三个图形指示——拍手、拍腿、捻指,对应做肢体律动。在整个过程,学生全神贯注地用动作配合乐曲节奏进行卡点。当遇到一些动作没有准确的对应图形指示的时候,笔者会及时提醒学生,并带领他们找到正确的点位。最后,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整首乐曲的律动。可见,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技术支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被轻易转移,同时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随后,笔者还邀请学生走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前用画线条的方式展现自己听到同一音乐主题的情绪。他们有的画了直线,有的画了波浪线,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课上亦是如此。此时,笔者趁机讲解每种线条代表的旋律情感的实际意义,学生恍然大悟,获得了更深刻的过程性思考体验。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绘画线条这一教学环节,是笔者鼓励学生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与见解展示出来的一种尝试,也是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任务目标的落实。
2.3拓宽教学途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音乐教育中,要通过多种途径,使课堂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喜爱讲故事,老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时,可以将讲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让音乐富有故事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彼得与狼》,老师首先给孩子们讲述一个以音乐为基础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在聆听和享受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里面的角色特征,增强他们的感官,使他们能够感觉到各种乐器在音乐中的声响特征,通过对所描述的情景进行想象,加深对音乐的认识,进而增强对音乐的鉴赏。
把游戲与课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游戏与课堂教学的联系,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到音乐,学会唱歌,从中得到乐趣,达到教育目的。
结语
欣赏与聆听是学生开启音乐世界的重要钥匙。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欣赏课堂的教学元素,创新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充分利用教学情境,注重文化传播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艺术素养,强化情感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纪敏.小学音乐歌唱作品欣赏课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13):134-136.
[2] 赖春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2):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