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3-04-19 16:24:51贾宏广东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
体育风尚 2023年23期
关键词:立德价值观思政

贾宏 广东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

体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需要跟随“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充分借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并将“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巧妙地融入到每一节课中,协同完成育人职责,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德”功能,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体育课程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求。体育中的思政元素丰富多样,存在于许多方面,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以及体育精神所追求的“平等、公正”。这些价值观是振兴中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而体育同样能很好地诠释这些精神。许海峰夺得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中国女排精神、中国“梦之队”等,都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此外,体育还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诸如拼搏、责任、担当、勇敢、勤奋、刻苦、乐观、合作等既是体育精神,更是民族信仰。在中外外交史上,“乒乓外交”、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体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挖掘体育中的思政元素既切实可行,又十分必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也决定新时代体育育人功能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设计的战略工程。

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核心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体育是体格培养与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方式。体育教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合作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感等重要的社会价值观。此外,体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领导能力,以及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追求的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通过全面的方式来实现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体育的质的规定性都强调了立德树人这一重要属性。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根本任务,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健全身体和良好品德的人,成为“完整的人”(孙迎光,2011:102)[1]。

2.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

2.1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对教师们的殷切期望,也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人类文化传递者和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在“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教授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运动技能;教导学生如何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正确对待胜负,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也是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指导者和伙伴。因此,应重点开展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精神教育。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促进青少年身体发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2 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思政中的指挥作用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重要摇篮。为了做好学生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指挥棒作用,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并加强政策支持。高校领导应明确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在顶层设计中,围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爱国情怀等方面展开,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作为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同时结合不同体育课程的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通过组织各种培训、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让教师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思政领域的专家学者给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如成立专门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小组或办公室,负责规划、组织和实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设立专项经费,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便广大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对“课程思政”建设乐为、敢为、有为(王秀阁,2019:188)[2];要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以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为重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课堂表现等。通过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改进课程思政提供依据和参考。

体育课程思政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而是一个对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元素进行深入发掘、梳理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因此,高校管理者需要积极发掘体育学科知识和运动实践活动中的育人要素,并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其中,从而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2.3 充分鼓励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自主意识

高校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他们也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受众。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在历史使命与责任方面的自主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和学习需求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和发展自主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估和反思等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组织各种创新性的活动和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意识。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学习进度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和发展自主意识。

大学生处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年龄段,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因此,高校应该充分鼓励他们创新思政学习方式,用最适合、最自然、最丰富的方式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潜力、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社会交往素质等的新时代大学生。

3.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实践

3.1 借助常规教学贯彻“课程思政”

体育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平台。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苦”、“累”、“痛”,从而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体育竞赛中的公平、公正、平等、民主等原则也能够通过具象的实践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充盈了学生的情感厚度,同时也纠正了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不良倾向(王佃娥、杜发强,2020:56)[3]。

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顶层设计方面,必须首先从体育课程教学的维度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体育课程的各个方面。体育课程的顶层设计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教材以及教案课件等课程标准文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标准设立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在合作中建立良好关系(常益、张姝,2018:136)[4]。例如武术课上,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武术动作、技能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等思政元素;排球课上,跟学生一起学习女排拼搏、逆向而行的奋斗精神;足球课中,可以结合时政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通过分析足球与这些领域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国际视野。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在足球教学中的融合。

体育教学还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文化传承和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介绍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适当拓展课堂内容,引入一些与体育相关的社会热点和事件,例如体育道德、兴奋剂问题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网络等,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体育知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借助体育比赛贯彻“课程思政”

通过各种体育比赛,能够实现“强健体魄、培育精神”的目标。在组织体育比赛之前,明确教育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运动技能等作为比赛的重要目标。在组织比赛时,可以创新比赛形式,采用主题赛、公益赛、校际赛等创新方式,通过这些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比赛过程中,强调公正公平,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的判罚,通过比赛的各个环节展现比赛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提升法治意识、竞争意识及敬业精神,增强正义感与责任担当(季浏,2003)[5]。在比赛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对比赛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梳理和反思,使之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前道德行为规范化、法律化的“预演”(于素梅,2019)[6],从而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集体主义精神、法律法规意识、正确的价值观。

3.3 开展相关的活动贯彻“课程思政”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课程思政”的天然载体。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拼搏精神、合作精神等,通过体育活动的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通过体育赛事的平台,可以传递正能量,例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规则意识、诚信自律、责任担当等正能量,同时也可以借助体育赛事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介绍体育明星的成长经历、拼搏故事等,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培养学生的勇气、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等。通过组织体育学术研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探讨各专业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从而早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组织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指导、为留守儿童开展体育活动等,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之,在体育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4.结语

体育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塑造优秀品质、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拓展社交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育中,体育课程也应顺应“课程思政”的要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积极探索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实践,将“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猜你喜欢
立德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