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承英 晋江市华侨中学
体育学科作为初中的重点学科之一,教师应对体育拥有足够的重视度。通过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阳光体育视角中,教师应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予以革新。
阳光体育便是指让学生在阳光下接受体育锻炼,首要目标便是要让学生从教室里走出来、走向操场,使其每天都能在操场上完成一定的锻炼量。依据国家提出的要求,要使学生每天都能在操场中完成1 小时以上的运动,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其能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并使学生能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1]。阳光体育的开展是长效的、常态的,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的展开能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为确保这一项目有效的展开,教师应积极配合并通过体育课堂为学生们传授运动技巧,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养成运动的兴趣。
阳光体育的首要目的便是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但就目前现状来讲,初中生的运动量明显是不足的。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让学生进行热身训练,在展开理论教学或以教师示范的方式展开体育技巧的传授,但很多教师并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在教学中仅完成示范后便让学生展开自由活动,其并不能对所教授技能进行良好的训练,致使他们不能切实的掌握运动要领[2]。除此外,在这些步骤中,有些教师还过于重视示范与模仿,这两项教学所占时间较长,使学生并不能充分的进行运动,致使教学结果并不理想。除此外,在自由活动的环节,很多学生并不会参与体育训练,使他们的锻炼时间不足,也并不符合阳光体育的要求。
依据阳光体育教学指标,学生至少要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每个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可能更喜欢足球与篮球,而另外的学生可能更细化跳绳与乒乓球[3]。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兴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若要对他们进行统一化教学,则必定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知识,也会影响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与体育技能水平的提升。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形式缺乏对个体的针对性,无法使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兴趣保持一致,并不利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阳光体育活动的重点便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培养体育习惯开始让学生能爱上体育活动,为其日后自主锻炼、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并未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其能保持每天固定的运动量,甚至有些学生还对运动充满抗拒,并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4]。体育教师为能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得以良好的展开,应对这类问题形成认识,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阳光体育的要求便是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为使这一目标能够落实,光靠体育课程的开展是无法实现的。首先,在初中的课程安排中,体育课程并非每天都有[5]。其次,一节体育课程的时间也不足一小时,就算学生能在体育课上获得充分的锻炼,也无法满足阳光体育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便要思考解决办法,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程以外组织体育活动,如可在大课间的时候让学生们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此来增加他们每天的运动时常。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延伸并未准备充分,再加上部分学生并不热爱锻炼,并不能有效利用课后时间开展体育运动,这边使阳光体育教学的开展变得尤为困难。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展开体育技能的培养,并不注重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与体育素养,这并不利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设。首先,体育活动除个人项目外还有许多集体项目,个人的体育技巧在集体项目中也需要他人的配合。其次,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是符合阳光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应多关注他们的体育精神,使其能通过初中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竞技精神,为未来的生活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大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未能关注到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性,这并不利于阳光体育的落实。
针对目前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中所遇见的问题,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阳光体育开展中所遇到的难点,紧随阳光体育的内核,使体育活动能在初中生中得到充分的开展,使阳光体育活动得以落实。
以往的体育教学,多以教师示范为主,在让学生对教师所示范的行为展开模仿,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便是学生的锻炼程度不足。对此,教师可引入翻转课堂的思维,将学生的练习作为课程中的主体,使其能在课堂中对所学内容展开充份的练习,并确保他们的锻炼程度[6]。例如,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动作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及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练习时常,还能加快教学进度。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因是通过课前观看视频的方式展开教学,不可避免的会有些学生存在准备不充分或是视频观看不细致等问题,对此教师应对其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所做运动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在课后自由活动的环节,教师也应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对自由活动予以创新。例如,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兴趣入手,以一些趣味性体育游戏的方式,让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充分的运动。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可打破原有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构建出新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使阳光体育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初中体育课程关于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方面,教师应重视学生们的差异性,依照学生们的差异性展开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培养,使他们都能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到自己感兴趣的技能。课程开展时,教师应依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体育课程展开个性化设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7]。在具体课程展开中,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每位学生所喜欢的体育运动展开详细的调查。再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将相同兴趣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内容。例如,若有学生对羽毛球感兴趣,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为其教授羽毛球相关的体育技巧,并让他们以小组的模式开展羽毛球训练。若有学生对足球感兴趣,教师便可以以小组的模式对喜欢足球的学生开展与足球相关的教学。通过这种小组模式的划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提升他们的锻炼效率。除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让学生在填写体育兴趣的过程中,应让他们填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育兴趣,这样才能符合阳光体育的教学要求,使每位学生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除要关注体育技巧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展开体育兴趣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是阳光体育教学的宗旨,故教师应从兴趣入手,使学生能爱上体育运动[8]。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来展开体育教学,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充分调动好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学生所热爱的动漫或动画的形式,来创设相应的体育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进行锻炼,转变学生不爱运动的态度,使学生能对体育课与运动充满向往,以此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为达到阳光体育教学目标,使学生每天都能拥有一个小时的运动量,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向课外拓展运动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能自发的展开体育活动的练习,在此期间教师也应对他们的训练动作进行充分的指导。首先,教师可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的时间相对于其它空间时间较长,传统的大课间大多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的训练,为更好的落实阳光体育活动,教师可有针对性的对传统的大课间模式予以创新,充分利用好大课间时间为学生创设锻炼的机会。其次,教师还可引到并组织学生开展体育社团活动,以社团形式为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找到良好的伙伴,让他们能在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中开展体育锻炼。
在落实阳光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除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外,还应重视学生的精神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有着进行体育活动的诉求,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9]。教师应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好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诉求,充分激发学生的身体技能,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打好基础。除此外,教师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并将思想教育穿插在体育教学之中。例如,在开展足球教学活动时,教师除应培养学生们的足球技巧外,还应培养他们的团体协作能力,并跟他们讲述足球作为一个多人团体运动,与每位参与到场的人都有关,不应只注重个人主义,还应多与团队相配合,只有好的配合才能赢下比赛的胜利。通过对团体意识的培养,还能让学生更具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能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更好的融入集体,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落实阳光体育教学政策,并对阳光体育教学本质予以深入思考,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深入反思。针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并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予以创新,优化教学内容的不足。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阳光体育的要求,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为学生每日都能运动一小时提供充足的条件,使阳光体育活动能得到有效的落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其体能得到训练的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竞技精神,为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日后能更好的融入集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