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高层住宅孩子独处问题?

2023-04-16 00:00:00许炜
家教世界·家园共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园儿童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大批外来人口涌入市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们的居住变得越来越集中。但我们发现,鲜少在小区里看到孩子们结伴玩耍,居住在高层住宅里的孩子独处现象日益突出。我们通过简单调查发现:有近80%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独处现象,而在寒暑假里,更有不少孩子是“小鬼当家,独守空房”。

造成孩子独处的原因

1.紧——住宅设计不适宜。多年来,我国住宅楼设计片面强调家庭舒适性、私密性,只是在户均面积上下功夫,忽视人际交往所需的开放性。与此同时,小区内大片植被绿化、通道、景观不断增多,部分小区停车位占用活动场地,居民聚集活动变得很有限。如此一来,孩子们只好望而兴叹。

2.宅——不当的生活方式。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发展带来了便利,也让人们产生依赖。家长和孩子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与人交流,越来越不愿意出门。

3.卷——教育焦虑的出现。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什么都从娃娃抓起,“鸡娃”变成了育儿常态。于是孩子们都学起表演、钢琴、书法、英语、美术等,家长盲目地灌输,孩子给弄成“烧鸭”(陶行知语),无暇与同伴交往了。

4.怕——社会环境的恶化。经济飞速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交通事故高发、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丑恶现象仍然存在,家长、孩子更多选择待在家中为安。

5.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作祟。为防止外出“闯祸”“吃亏”, 有的家长宁愿多花钱准备各种玩具,把孩子关进了“大人代儿童建好的世界里”,导致孩子将情感都寄托在玩具上,久而久之,孩子丧失了主动交往的能力。

孩子独处的危害

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独处,会影响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独处往往会导致孩子孤僻、不合群。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大方,可一见生人就胆怯,局促不安,什么事都不能独立完成;还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与他人交往时产生“众人为我”的不良心理倾向等,这对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难以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时代需要

社会发展越来越迅猛,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要求人们不但要有较好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能力,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是难以适应的,从而容易被社会淘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有的人大学毕业,但由于性格缺陷,不善与人交往,不会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无法适应工作岗位。

解决独处的办法

为孩子提供宽敞的交往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大凡思想都是与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居住环境对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外部环境上,居民小区要切实做到向居民开放花园、游艺场、儿童之家等去处,让孩子真正有玩的地方、玩的设施,让孩子喜欢来玩,能主动结交新朋友。

家长应给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儿童的世界应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停止束缚,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解放儿童的头脑和双手,儿童的手脑一经解放,这新的儿童世界自然应运而来。”家长应该改变观念,改正自身的不足,在孩子的交往中扮演支持者、指导者的角色,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1.鼓励孩子主动与外界接触。“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语)。交往也是一种受教育。交往不单是你去接受别人,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能主动地接触别人,从中受到教育。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自由玩耍时间,可以带领孩子去花园玩;带孩子去串门或邀小伙伴到家里联欢,让孩子能主动结交新伙伴;另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到商店里买些小东西,与售货员交往等。孩子通过与外界接触,由生到熟,由被动到主动,由胆怯到热情,怕生的现象会逐渐消失,在待人接物时会变得落落大方,热情好客。

2.让孩子的伙伴到家里玩。陶行知说:“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或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作为家长,不要约束孩子的交往,允许其他孩子到家里来,正如陶行知所说:“好父母要为儿童择友,运用小孩教小孩。”比如,家长可以主动带小朋友来家玩,还可提醒:“宝宝,请××来家玩。”别的孩子来玩时,家长要热情接待,支持自己的孩子拿出最好的玩具,让大家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多干预,遇到了问题,要让他们自己解决,从而让孩子学习交往的技巧。游戏结束时,家长可对活动进行评价,如说:“今天,你们玩得很好,你看××小朋友房子搭得真好。”通过交往,不但养成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而且使他们学会了互相关心和帮助,克服了“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3.让孩子过集体生活。对于交往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陶行知先生曾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必要。”因此,家长应尽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孩子有充分交往的机会,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教师还能有目的地为不合群的孩子创造主动、自由交往的机会,让他们跟性格开朗、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孩子便能感受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从而情不自禁地加入与同伴的交往中去。

4.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让孩子能“一面学,一面做”。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幼儿园里孩子多,性格也各不相同,通过孩子与各种类型的小朋友交往,一方面能促使孩子学会运用交往技巧,另一方面对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是检验,让孩子在交往中找到不足,提高交往能力。

家园配合

家长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环境优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类活动。有的幼儿园会将活动向寒暑假延伸,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打造多种儿童之家,建立儿童共享空间,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家长应让孩子参加这些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家长要向社区多提建议

家长要向社区多提建议,积极参与创建“文明社区”“示范小区”,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社会不良现象,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并学会一定的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造成孩子独处,难以建立“朋友圈”,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共同解决。这其中,家庭是关键。家长要重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鼓励、支持孩子尝试在一次次与同伴交往中,结交好朋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猜你喜欢
陶行知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中国火炬(2009年11期)2009-10-14 0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