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玉,刘敏
(山东省肥城市肥城桃产业发展中心,山东肥城 271600)
肥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西麓,因西周时期肥族人居住于此而得名,早在西汉时期就已设立县制,距今已有2 200 多年。山东肥城与河北深州、浙江奉化、江苏无锡一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桃产区,其传统主栽品种为佛桃,包括白里佛桃和红里佛桃两大系列。肥城佛桃汁多甘甜、营养丰富、果肉细嫩,享有“群桃之冠”的美誉。截至2021年,肥城桃栽培面积约3 000 hm2,栽培品种60 多个,形成了以设施油桃、水蜜桃、传统佛桃、中华寿桃等为主的早、中、晚熟品种系列。2012 年,肥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名特优桃生产区。
传统肥城桃并非特指的一种桃品种,而是一个品种体系的综合,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肥城桃呈现出了类型多样的品种系列,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基因库资源,有红里佛桃、白里佛桃、早肥桃、酸毛桃等多个品系与单株。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这一历史特产,避免资源遗失,从2007 年开始开展了肥桃种质资源调研工作,搜集和保存了一批肥城桃种质资源,初步建立了肥城桃种质资源圃,并在2021 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为推进肥城桃种质保存、示范推广和基础育种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肥城桃种质资源圃位于山东省肥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4℃,年降水量659.5 mm,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 654 h,全年大于零度积温4 368℃。地势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属砂质微碱性土壤,非常适宜肥城桃的生长。经过近几年的调查和综合评价,资源圃共筛选和保存传统佛桃系列有:红里佛桃、白里佛桃、酸肥桃、香肥桃、大尖肥桃、晚肥桃、早肥桃、九月菊、早甜肥桃等33 个品种和单株;肥城本地毛桃品种:大白毛桃、空杏寺毛桃、晚熟毛桃、大尖毛桃、甜毛桃等18 个品种。此外,资源圃还收集保存了100 多个在肥城地区表现优良的外地引进品种。
1.1.1红里大桃。树势强,树姿开张,单花芽较多。叶为披针形,蜜腺肾形。丰产性好,深受本地桃农欢迎。果圆形,平均单果重300 g,最大单果重达900 g 以上。果顶微尖,缝合线深而明显,梗洼深广;果皮米黄色,果面部分具有片状红晕,皮厚,绒毛多,不易剥离。果肉乳白色或淡黄色,近核处微红,肉质细嫩,汁液多;风味优良,香气馥郁,品质极佳,粘核。含可溶性固形物14%,最高可达22%。肥城地区8 月下旬到9 月初果实成熟。
1.1.2白里大桃。树势强,树姿开张,单花芽多。叶为披针形,蜜腺肾形。果实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单果重200 g,最大单果重可达500 g。果顶圆平,果尖微尖,缝合线较深,两侧较对称,梗洼深广,果形较整齐;果皮米黄色,皮中厚,不易剥离。果肉白色,质细柔软,汁液略少,为硬溶质;风味甜,无酸味,香气浓郁,粘核,核小。可鲜食也可加工。肥城地区8 月底成熟。
1.2.1迟园蜜。亲本为晚熟水蜜×肥城桃。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复花芽,叶为长椭圆披针形,蜜腺圆形,花粉多。果实圆形或卵圆形,平均果重160 g,大果重181 g。果顶圆,顶点微突,缝合线浅,过顶,梗洼圆形、小、中等深;果皮乳黄色带绿。果肉乳白色,近核处微红,质地细,纤维少,为软溶质;风味甜浓,香气中等偏浓;粘核。可溶性固形物为14.5%。肥城地区8 月下旬成熟。
1.2.2晚硕蜜。亲本为晚熟水蜜×肥城桃。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复花芽。叶为卵圆披针形,蜜腺肾形,花粉多,丰产。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175 g,最大单果重280 g 以上。果顶圆,缝合线浅,果实较对称;果皮乳黄色,稍带绿。果肉呈白色,近核处玫瑰红色,肉质柔软,纤维中等,汁液多,为软溶质;风味甜浓,香气亦浓;粘核。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肥城地区8 月上旬成熟。
1.2.3肥桃早红。亲本为肥城红里佛桃×潍坊甜油桃1号。树体生长势强,树姿半开张,丰产性强。复花芽,花瓣大,叶片为宽披针形。果实卵圆形,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200 g。缝合线较浅,果皮底色淡绿,成熟时着红晕,完熟时果皮不能剥离。果肉黄白色,软溶质;风味甜,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左右,半离核。肥城地区7 月下旬成熟。
1.2.4肥桃胭脂红。亲本为肥城白里佛桃×京春。树体大,树体生长势强,树姿半开张,单花芽,开花时间晚,花期持续时间长。蔷薇形花,叶片长,叶片性状为宽披针形。有蜜腺,肾形,2 个以上。果形卵圆形,果顶稍突出,果实对称,缝合线浅;果皮底色淡绿色,果面着色多,有浅红色红晕,果皮厚,不能剥离,果实成熟较晚。肥城地区8 月中旬成熟。
1.2.5肥桃署红。亲本为肥城红里佛桃×中华寿桃。树体大,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复花芽,开花时间较晚。花为蔷薇形,花瓣大,叶片长,宽披针形,有蜜腺,肾形。果实较大,椭圆形,果顶稍突出,果实对称,缝合线浅;果皮底色黄白,成熟时果面有红晕,着色较多,果皮厚,不能剥离。肥城地区8 月中下旬成熟。
1.2.6肥桃皇后。为肥桃种子自然繁育的优良实生单株。树势较强,树姿半开张。复花芽多,单花芽少,花芽大,饱满,花粉多,花量大。叶片长椭圆披针形,花粉量大,坐果率高,平均单果重310 g,最大单果重500 g 以上。果实圆形,果顶平,缝合线浅,果实对称。果皮底色为米黄色,成熟时果面有红晕。果肉白色,半溶质,硬度大,耐储运,香气浓,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肥城地区9 月上旬成熟。
毛桃类作为起源最早的土著群体,个体差异大,表现性状多样。例如除某些人工选择的优良性状,如大果、高甜等,肥城传统佛桃的大多数性状都能在本地毛桃品种中发现,这说明本地的毛桃种质资源是一个非常丰富而宝贵的基因库。其次,当地的毛桃品种在漫长的栽培历史中保留下来,对肥城当地的气候与各种环境因素,形成了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在良种选育和种质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具有悠久栽培历史的桃产区,在搜集和保存种质资源时,要全面化、多样化,为将来育种工作提供较多的素材。
在资源收集保存过程中,出现了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这就要求在今后的资源收集工作中,要严格管理管控,对入圃的品种认真筛查。既要对近缘种、当地优良品种全面收集,又要保证品种准确无误。同时,对于一些优良的保存于当地桃农手中的品种资源,也要全面收集,及时入圃,实现对种质资源的共享和保护。
肥城地区种植桃的历史非常悠久,当地桃农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优良的变异单株,一般自行嫁接种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但在资源圃品种搜集过程中发现,现在都是老年桃农种植,年龄偏大,年轻人从事桃树种植的极少,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这些现象将更加突出。这将导致更多的优良基因遗失和缺乏,得不到有效的保存。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肥城桃种质资源圃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种质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大量投入。资源圃的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维持和更新,如果相关经费得不到保障,将会给资源圃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困难,影响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等相关工作。
目前肥城地区老龄果园面临更新重建,土壤环境面临优化,抗重茬的优良砧木需求增加。建议利用优良砧木建园,作为种质资源圃的一部分,进一步加大资源圃的基层科研作用,促进肥城本地的桃产业发展。
肥城市作为传统的桃产区,独特的土壤与气候,培育了丰富优质的桃种质资源。但是对于其保护和认识度并不高,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下,当地桃农对于种质资源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需要政府部门牵头,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台等媒介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和增强全社会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
建议成立专业的人才队伍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管理和品种选育工作,加强对相关技术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充实专业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