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手工皮纸的工艺特点

2023-04-12 00:00:00黄献源姚路
关键词:工艺特点制作工艺

摘要:皮纸,主要是指使用桑皮、构树皮、山桠皮等树皮原料生产的纸张。广西手工皮纸主要是以构树皮为原料,以抄纸法制作的皮纸种类。广西手工皮纸造纸技艺流传已久,有较长的历史,通过对现存的三个造纸点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将这些地区的造纸工艺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后发现,其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构树皮作为造纸原料;使用樟树或构树叶等材料制作纸药;使用人力或利用现代工具辅助的传统打浆工艺;采用特制的地上式抄纸槽;以床架式纸帘作为抄纸工具;利用传统压纸装置或现代工具进行压纸等方面。在保留传统手工皮纸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关键词:广西手工皮纸;制作工艺;工艺特点

中图分类号: TS7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462(2023)03-0066-08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广西手工皮纸具有薄如棉纱、质地细腻的特点,在当地又有“砂(纱)纸”“白棉纸”“土纸”之称。广西手工皮纸的制作和使用已有较长的历史,其主要原料为构树皮。清中期《雍正广西通志》中记载:“ 榖木皮,可为纸”;[1]1392“ 榖纸,田州、土州、各土司出,以榖木为之因名”[1]1435。其中的榖木皮就是构树皮,可见广西地区从清代开始就有使用构树皮造纸的传统。广西手工皮纸因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和较强的民族特色,有部分学者对其开展了田野调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韦丹芳、朱霞对广西贡川地区的纱纸造纸点进行了田野调查,系统性地总结了贡川纱纸造纸技艺,认为其主要以构树皮为原料,采用抄纸法生产传统纱纸,并且纱纸对当地壮族的日常生活、节日和人生礼仪习俗有着重要的意义。[2-3]韦丹芳将贡川壮族纱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凌云县瑶族竹纸、宾阳县汉族万金纸进行对比,从纸张原料和用途、纸浆加工方法、纸药的使用、晒纸方式等具体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突出了贡川纱纸的民族特色。此外,她将贡川纱纸的制作工艺与陕西、云南地区的手工皮纸制作工艺进行对比,认为贡川纱纸制作工艺与两地造纸工艺具有相似性,从工艺上可以判断它们属于同一个技术系统,但在纸药、纸槽、蒸煮和碾料方式上具有其特殊性。[4]她认为贡川纱纸是中国目前保存的较原始的造纸方法,对贡川纱纸的研究能够为复原中国古代造纸技术以及研究中国古代造纸工艺的发展史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5]陈彪对广西隆安壮族纱纸进行田野调查后,系统性地梳理了相关历史、制作工艺、用途、销售状况以及保护现状。[6]黄献源通过对靖西东球村的造纸点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东球供纸共有13道工序,采用纵长形纸帘运用抄纸法进行造纸,在工艺上属于西南地区手工造纸中较典型的一次性蒸煮工艺,从造纸原料、纸药到石灰水都由纸匠制作,坚持使用纯天然原料,采用纯手工的制作方式。[7]

广西手工皮纸制作工艺作为广西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颇具特色的壮族造纸技艺,其工艺与其他地区的手工皮纸制作工艺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又保留其民族特色。目前关于广西地区手工皮纸的研究多集中于广西某一造纸点的调研及其工艺内容的记录,抑或是对其传承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而系统性的工艺特点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在对广西贡川、隆安、靖西3 个现存重要的手工皮纸造纸点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广西手工皮纸的工艺特点做较详细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凸显其技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为广西地区手工皮纸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助力。

2 工艺特点分析

通过对广西大化贡川纱纸、隆安构皮纸和靖西东球供纸的造纸工艺进行田野调查后发现,虽然其工序与其他地区的手工皮纸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一些工艺的具体内容上又略有区别,主要表现在造纸原料、纸药特点、打浆工具、纸槽特点、抄纸和压纸工具、晒纸特点等。广西3 种手工皮纸的制作工艺流程如下,隆安构皮纸的造纸工艺流程为采料、晒料、泡料、染料、磕料、蒸料、踩料、煮料、二次蒸煮、洗料、漂料、滤料、打料、舀纸、压纸、晾纸、钳纸、揭纸;贡川纱纸的造纸工艺流程为采料、泡纱皮、煮纱皮、洗纱皮、挑纱皮、碾料、造槽水、抄纸、压纸、晒纸、揭纸、切纸;东球供纸的造纸工艺流程为采料、晒料、泡料、拌料、煮料、洗料、捶料、搅料、抄纸、压纸、晾纸、揭纸、包装。对比其他地区的典型手工皮纸制作工艺流程,如云南傣族皮纸制作的工艺流程为构皮、水浸、拌灰、蒸煮、洗涤、打浆、浇纸、晒纸、砑光、揭纸、厚皮纸;[8]455 山西泽州地区桑皮纸制作的工艺流程为剪枝、取皮、浸水、化穰(蒸皮)、曝晒、碾压、捡皮、洗皮、细捡、榨丝、切片、踏浆、制备纸药、打浆、捞纸、榨干、上墙、过数[9]。对比后可以发现,广西大化贡川纱纸、隆安构皮纸和靖江东球供纸的造纸工艺虽然在工序上与其他地区的手工皮纸制作工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部分工艺的具体内容上又略有区别,主要表现在造纸原料、纸药特点、打浆工具、纸槽特点、抄纸和压纸工具、晒纸特点这几个方面。

2.1 造纸原料特点分析

在广西,隆安构皮纸、贡川纱纸、东球供纸都以构树皮为造纸原料,其中东球供纸曾经使用过榕树皮。这个地域广泛使用构树皮造纸有其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构树又称为鹿仔树、造纸树、纱纸树、沙皮树等,[10]从其名称可以看出造纸是构树皮一个重要的用途。从树的特性来看,构树皮中的纤维含量接近60%,半纤维含量为13.49%,平均长度为16 mm,强度为115.15 Nm,伸长6%。[11]构树皮具有生长能力强、适应性优异的特点,能在平原、山坡荒地、砂石地、山林间等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正常生长。从其特性可以看出,构树易于生长,环境适应能力强,纤维韧性好、含量高,是一种非常适合造纸的优质原料。

首先,构树大量分布于广西山林河流之间,并且区内着力打造构树种养循环产业、构树扶贫工程等项目,可见广西有着大量优质的构树资源。其次,手工造纸多作为农民农忙时的副业,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获取途径方便、能就地取材的造纸原料,桑树、结香等其他树木在广西分布较少,需要专门对其进行育种栽培来获取其皮料,这显然不符合广西当地手工造皮纸的行情。综合来看,构树皮成了广西手工皮纸制作技艺原料的最佳选择。

从地域上来说,广西的这些皮纸造纸点与云南、贵州相邻,这两个省份也有许多使用构树皮造纸的造纸点,如贵州有印江白皮纸、丹寨石桥古法造纸、普安县手工皮纸;云南有耿马、勐海、腾冲、罗平、鹤庆等地使用构树皮造纸。西南少数民族的构树皮造纸技艺的存在与分布,或多或少会存在相互传承及交流的情况,他们使用构树皮造纸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从构树皮的原料特性,在广西易于获取且大量分布,以及西南地区使用构树皮造纸的共通性来看,广西皮纸以构树皮为原料是一个综合选择的结果。此外,广西手工造纸点普遍遇到造纸原料供应不足、原料价格较高、生产成本升高等难题,其他的皮纸原料更不会进入当地纸匠的选择范畴之中。

2.2 纸药特点分析

纸药俗称滑水,也称滑汁或滑液、胶水、油水等,是将一些植物的茎、叶或根、皮等部位经过捶打或水浸等简单工序加工得到的黏稠状液体。纸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纸药可以作为“滑汁”使用,能够使得抄纸完成后的湿纸经过压榨工序,初步除去水分,并且能流畅地对湿纸垛中的纸进行一张张地揭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作为“ 悬浮汁”使用,能够使得纸浆中的纤维悬浮于水中,不至于使太多纤维下沉,并让纤维在纸浆中分布更均匀。基于这两点,抄造后的纸张纤维分布更均匀,质量更高。[12]我国最早记录纸药的文献是南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篇云:“凡撩纸,必用黄蜀葵梗叶新捣,放可以撩,无则占粘不可以揭。如无黄葵,则用杨桃藤、槿叶、野葡萄皆可,但取其不粘也。”[13]99从此处可知,当时宋代已经常将黄蜀葵作为纸药使用,并且还会使用多种纸药原料,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纸药原料品种。随后元代《徽州府志·物产志》、明代《江西省大志》等书中都有将植物黏液加入纸浆的记载,而后明确提到使用纸药的有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卷中的造竹纸章节中对竹纸的制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在造水槽的步骤中有使用纸药的记载,原文云:“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则水干自成洁白。”[14]156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手工造纸技艺中使用纸药是有一定的历史传统的,而西方造纸并不在抄纸过程中使用纸药,这是东西方造纸工艺的主要差异。中国手工造纸中普遍使用纸药,也是一种独有的特点。

在广西手工皮纸造纸工艺中,东球供纸使用名为“ 梅拷”的樟树树叶。樟树,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属于樟科,常绿大乔木,树高10~55 m,直径大约3 m。樟树属于亚热带树种,在广西各县都有分布,一般在600 m 以下低山、丘陵都比较容易见到,靖西周边就有较多樟树。樟树叶在中国是一道重要的中草药材,具有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功效,而且本身具有防虫、防蠹、杀虫的作用,东球供纸的防虫功效有可能就是来自它所使用的纸药。隆安构皮纸使用名为“咪呺”的树干薄片。贡川纱纸使用名为“枸叶”的叶子。经调查得知,“枸叶”就是构树的叶子。构树学名为Broussonetia papyrifera,荨麻目桑科植物,落叶乔木,亚热带区域分布较多,生长能力强,平原、丘陵、山地各种区域都能生长。构树叶也是一味中草药材,主要有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等功效,并且有学者研究发现,其本身具有很好的抑菌和防腐效果,从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作为食品的天然防腐剂。[15]贡川纱纸经久不坏,防虫、防蠹的作用有可能与其纸药有关。从纸药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地纸匠对东球供纸的纸药的称呼与隆安构皮纸的纸药的称呼十分相近,但在调研中发现两种纸的纸药明显不一样,有可能原来是使用同一种纸药,而后因为原料供应等问题发生了改变。

2.3 打浆工具特点分析

打浆是手工造纸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将树皮原料通过物理外力打成团状,使得树皮中的纤维细胞壁和纤维束被打碎,纤维呈分丝、帚化状态,长纤维变短,纤维的可塑性得以提高。打浆方式目前一般分为人力打浆和机械打浆两种。贡川纱纸目前使用机械打浆方式,隆安构皮纸和东球供纸都是在砧板上使用木槌打浆的方式,属于最原始的人力打浆方法。

《湘中记》云:“耒阳县北有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也。”[16]2513杵臼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舂米工具。《易经·系辞》云:“神农氏设,黄帝尧舜氏作,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17]610 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早期的舂米工具——杵臼,主要指木杵、石臼。蔡伦有可能借鉴了这种工具,利用杵臼捣烂构树皮进而完成造纸的工序。而利用木槌、砧板打浆的方式与早期用杵臼打浆的方式比较相像,所以隆安构皮纸、东球供纸的打浆方式比较原始。贡川纱纸造纸点将原料放到水池里使用电动螺旋桨和转机打浆,是当地工匠在理解了打浆的主要目的之后,运用现代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是传统手工造纸提高产能、提高效率的新方向。

人力打浆方式适用于原料较少的情况,优势是便于处理,便于控制打浆力道,不会把纤维处理得太过分散,纤维也不会被打得特别短、特别细,方便控制原料的分散程度;缺点是比较耗时,打浆效率低下,造纸匠人在打浆过程中较辛苦,劳动强度大,间接地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而贡川纱纸目前是将原料放入水池中,使用电动搅拌机进行搅拌,这样做的优点是大大节约了打浆时间,提高了效率,简化了造纸步骤,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缺点是纤维会被搅动得较短,纤维过于分散,如果放置时间过长无人监管,纤维会呈浆状,可能会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说,电动搅拌机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产能得到明显提高。

我国古代造纸的打浆方式从最早的杵臼,到之后的石碾、水碓,再到现代的电动工具,可以看出打浆技术由单纯依靠人力,到依靠机械力、畜力、水力,再到依靠电力,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劳动者能够从繁杂的劳动工作中得到解放。因为生产规模、自然环境的限制,尊重传统技艺中的工序等因素使得隆安构皮纸保留了较传统的打浆方式,而贡川纱纸作为出货量较大的一个造纸点,为提高生产效率而采用了电动打浆,体现当地手工艺人不守旧、积极改革创新的心态。可见,广西的打浆工艺并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看造纸点和纸匠的需求。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不同造纸点的纸匠对不同打浆方法的优劣都了如指掌,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2.4 纸槽特点分析

纸槽是手工纸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主要用于盛装纸浆,便于纸匠抄纸。广西皮纸的纸槽类型基本一致,细节和造型有略微区别,但在形制上都属于地上式抄纸槽,其特点是长方形的石制容器,纸槽上都有一根用于放置纸帘的竹条或木棍。一般情况下,一旁配有放置湿纸的纸案台和放置纸药的水槽(有些单一的纸槽直接不做纸药槽,选择用普通的桶装纸药),有时会在四周和底部添加石板固定纸槽位置,纸槽整体立于地面之上,高度将近1 m,到达纸匠腰腹处,造纸匠可以站立抄纸(图1)。

广西造皮纸所用的纸槽具有南方常见的纸槽的特点:高于地面,高度适中,人站立抄纸时位置适中,由地坑式纸槽发展而来。北方的一些造纸点还使用地坑式抄纸槽,地上式纸槽相较于地坑式纸槽来说,纸匠活动空间较宽广,在纸槽旁边可以放置纸案、备用纸浆等备用工具,既方便造纸活动,也方便纸匠休息,很适合小作坊式造纸的需求,所以这种形制的纸槽十分常见。

2.5 抄纸工具特点分析

抄纸主要使用纸帘和帘标。纸帘是在纸浆中把湿纸捞起成型的工具。帘标主要为半圆形的长条竹块,用于抚平捞上来的湿纸。广西手工皮纸使用的是典型的床架式纸帘,这种纸帘主要由帘床、竹帘、捏尺组成,这三部分可以自由组合与分离,所以也称其为“活动抄纸帘”。床架式纸帘从晋代开始就已被广泛使用。[8]141早期的纸帘是固定式纸帘,而后逐渐被床架式纸帘替代,床架式纸帘的产生,使得帘和帘架能够自由分离与组合,便于帘上湿纸的转移,极大地提高了抄纸的效率。

广西皮纸制作工艺的纸帘主要由竹帘和帘架两部分组成,旁边有两根镊尺方便固定竹帘,是床架式纸帘的基本形制(图2)。广西竹帘主要以竹子作为制作原料,以前也用棕榈丝,将竹子用小刀削成竹丝后做成篾条,然后使用渔网线进行穿插固定,最后用纸帘头(也称为帘柱)固定整个竹帘即可。纸帘头主要使用小竹块制作,也有用塑料块制作的。广西皮纸制作工艺所用的竹帘为一抄一型竹帘,即一次只能形成一张湿纸。分离湿纸时,可以手持帘头轻易地将竹帘提起,分离好湿纸后,握紧纸帘头将竹帘放回原位时能固定竹帘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湿纸分离效率。帘架的边框主要为木质,中间的龙骨采用木、竹、塑料等,数量各地不一,没有具体限制,主要起到支撑竹帘的作用。边框和龙骨的选材满足遇水不易腐烂的特点即可。如果竹帘较小(东球供纸所造纸张尺寸较小),帘架上可能未必会做龙骨。

广西手工皮纸所用纸帘都普遍较小(表1),这跟其生产特点与工作模式有关,广西大化县、隆安县、靖西市3 个手工造纸点都属于小作坊模式。一方面,大部分纸张都是销往当地自给自足、产量不高,主要用于当地文书的写作、生活用纸、仪式用纸等,这些活动对纸张的尺寸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工人的抄纸方式主要为单人端帘的形式,工作过程中主要依靠纸匠的双臂完成。从以上两方面来看,这3 个地区技艺革新动力不足,因此小型纸帘能满足基本需求。不过据笔者调查,贡川纱纸的作坊想扩大销路,已经开始尝试用大型纸帘生产较大的书画纸。

广西手工皮纸的纸帘十分传统,种类单一,尺寸较小,制法普遍,主要与其产品定位有关。据了解,这3 个造纸点的纸帘主要为就近购买,造纸匠不需要亲自编纸帘,纸帘工匠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以此来看,本质上限制当地手工皮纸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当地手工皮纸的市场需求量,纸匠的工艺水平和技术关系不是太大。这些纸匠具备做大尺寸纸张和优质纸张的技术,只是销量不理想就不做了,因此他们多制作小规格纸帘。

2.6 压纸工具特点分析

压纸工具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将捞纸成型的湿纸垛中的大部分水分榨干;二是能够通过外力的作用压平整个湿纸垛中的纸张。宋代《天工开物·杀青》卷中云:“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汽净尽流干。”[14]157 宋代造纸时对压纸有详细的描写,类似榨酒法那样结合木棍不断给叠于湿纸垛上的木板施加压力,以此压榨纸张中的水分,直至压干其中水分,这道工序称为覆帘压纸(图3,图片取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与传统压纸方法比较类似。隆安构皮纸、东球供纸都是使用木棍借助杠杆压纸,贵州石桥苗族造纸、云南马关半坡村造纸等诸多地区也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贡川纱纸以前也使用同种方法,之后稍有改进,目前主要使用两种压纸工具,一种是用千斤顶取代木棍,这能够更好、更精确地控制对湿纸垛的压力(图4);另一种是压纸机,利用电机带动传动盘给压板施加压力。湖南湘中隆回八角楼也用机械压纸机这一类现代工具,这种工具通过电力传动,功率较大,压纸更充分,比较节约纸匠的时间,生产效率也有很大提升(图5)。这些在压纸方法和原理上与宋应星所描述的覆帘压纸没有太多区别,广西手工皮纸两个造纸点利用石头计数、杠杆原理压纸的方式遵循传统,没有太多改变,贡川纱纸利用现代机械工具、电力装置取代木棍,但是又不改变传统手工造纸工序和基本原理,是一种传统造纸工艺适应市场、积极变革的体现。

2.7 晒纸特点分析

晒纸作为手工造纸成纸前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其作用主要是将纸张中的水分彻底除去,使得纸张平整、整洁。晒纸方法主要有暗室阴干、自然晒干、火力焙干等方法,虽然各地区的方法有些许区别,但是原理一致,都是通过自然风或者外界温度将纸张残留水分去除。广西手工皮纸制造工艺主要采用自然晒干的方法,即将纸张粘贴于造纸作坊外墙或是晒纸木板上,借助阳光晒干(图6~图7)。

广西手工皮纸的晒纸方法在工艺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些许变化。早期的贡川纱纸,使用“黄牛”(火炉)烤纸,这是一种典型的火焙晒纸技术,其优点是纤维中水分干燥程度高,干燥纸张效率高,成纸质量好。经过火烤的纸堆,分离时能够垂直分开,纤维不粘连,而自然晒干的纸,如果晒纸不充分,撕开时容易错位形成褶皱。之后因为成本、工具等问题,贡川纱纸也逐渐放弃烤纸的方法。据民国《融县志》中记载:“用工具曰纸帘,抄撮澄即成。张页用日光晒干,谓之晒纸,用火力焙干,谓之焙纸。”可见,广西早期晒纸方法中主要有火焙和自然晒干两种,现代主要采用自然晒干的方法,天气不好时也会采用室内阴干的方法。因为自然晒干操作便捷,对晒纸载体(可以是各种院墙,或是木板都可以,只要平整方便即可)没有特殊要求,不需要专门地制造工具、准备燃料,非常适合小的造纸作坊。广西手工皮纸目前产量不大,主要作为生活用纸使用,因此对纸张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再加上自然晒纸耗时多、易染沙尘污秽的缺点不足为虑,所以自然晒干成了主流,已经慢慢取代火焙晒纸。

3 总结

广西手工皮纸作为典型的壮族造纸技术,其工序与传统手工皮纸制作技艺大体相似,但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工艺和工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同时,广西手工皮纸具有轻薄多孔、柔软的特点,以及较强的韧性和耐久性,同时兼具防虫功效,其特性与广西手工皮纸的造纸、纸药原料,以及与之配合生产的制纸工具、制纸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发现,广西手工皮纸工艺特点的形成与广西本地特有的地域环境和民族特色紧密相关,为直观展示,笔者将相关工艺特点总结为表2。

广西手工皮纸发展至今,虽受当前科技的冲击,部分造纸工艺中采用的工具逐渐替换为效率更高的现代工具,但在总体上,广西手工皮纸制作工艺的核心部分依旧保持着原本的面貌,以其独特的工艺特点诠释着广西地区民族与地域文化的内涵。当前广西手工皮纸存在发展困难、难以存续、后继无人等问题,此次研究希望为日后手工皮纸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资料,为进一步开展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金鉷. 雍正广西通志[M]. 四库全书本.

[2] 韦丹芳. 贡川壮族纱纸的考察研究[J]. 中国科技史料,2003(4):291-311.

[3] 朱霞. 广西壮族手工造纸及用纸习俗的调研[J]. 云南社会科学,2004(3):89-92.

[4] 韦丹芳. 广西贡川壮族纱纸工艺的比较研究[C]∥万辅彬,杜建录. 历史深处的民族科技之光: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国际会议文集. 宁夏:宁夏出版社,2003:90-101.

[5] 韦丹芳. 广西贡川壮族民间传统纱纸工艺的保护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14-22.

[6] 陈彪. 广西隆安联造村壮族纱纸调查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3-28.

[7] 黄献源,陈刚. 广西靖西东球供纸工艺调查[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52-57.

[8] 王菊华.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9] 武宣任. 泽州地区桑皮纸制作技艺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学,2019:29-37.

[10] 郑汉臣,黄宝康,秦路平,等. 构树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6):11-13.

[11] 张秋玉,李远发,梁芳. 构树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 广西农业科学,2009(2):217-220.

[12] 张秉伦,方晓阳,樊嘉禄. 造纸与印刷[M]. 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25.

[13] 周密. 癸辛杂识[M]. 四库全书本.

[14] 宋应星. 天工开物[M]. 明崇祯十一年刊本.

[15] 李万仓. 构树叶活性成分分析及抑菌作用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1-55.

[16]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 杨天才,张善文,译注. 周易[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责任编辑 黄祖宾 杨小平]

猜你喜欢
工艺特点制作工艺
粮食烘干机的工艺特点及选购方法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00:34:43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
戏剧之家(2016年13期)2016-07-07 13:21:45
管V形坡口对接水平固定手弧焊操作方法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8:45:23
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深孔注浆技术在地铁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