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专业“三个课堂”创新人才融合培养模式探索

2023-04-12 00:00:00黄日朋翟明清王学金江艳婷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金融工程

摘 要:滁州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了适应金融工程省级一流专业的建设需求,本文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出发,结合专业建设经验,阐述了“三个课堂”建设的路径,为国内同类型高校金融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三个课堂;OBE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23)02-0101-05

作者简介:黄日朋,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翟明清,王学金,江艳婷,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教师(安徽 滁州 23900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新文科驱动下金融工程专业信息化改造研究:人才培养创新视角”(2021jyxm1050);滁州学院重点教研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三个实践育人课堂’融合培养机制研究”(2020jyz038)

收稿日期:2022-02-19

1 引言

OBE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1]。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及其原因;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持续改进。不同的专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教学等环节出发,紧扣“岗、课、赛、证”和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金融工程是利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经济学和应用数学等知识来解决金融领域的各种问题,不断设计出新颖的金融产品。目前,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在国外的培养层次主要是面向研究生阶段,国内则在本科生层次就开始进行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针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分析与探索。我国财经类高校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了金融工程人才的目标和模式[2]。史永东等研究了财经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原则、基本框架与具体方案[3]。王娜等研究了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方式[4]。目前大多数学者关于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探讨主要集中在实践体系的构建与优化[5-12]。张海永等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13-14]。潘菊素从能力、学分、基地和双师出发探索了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15]

通过上述文献分析可知,相关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基于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目标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的对象大多是财经类学校或知名大学的学生,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献较少。“三个课堂”联动研究往往集中探讨某个专业或某类教育的实施路径,基于“三个课堂”融合培养模式探讨某类具体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扩展了“三个课堂”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

2 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国内许多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建设将近十年,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以及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2.1 专业教师缺乏和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由于金融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相关从业经历来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众所周知,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在就业时多选择金融机构,很少进入高校。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升本科,时间在二十年左右,受学校所在城市地理位置、科研平台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引进优秀人才非常困难。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许多专业教师没有接受过金融工程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也没有在金融类相关企业的从业经历。很多专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特别是数学专业转任到金融工程专业从事教学工作,对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深入浅出地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2.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行业专家深度参与

近几年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方法,地方院校金融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是专业老师们通过调研同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再结合自身学校和专业的优势,制定符合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形式上符合要求。但是,这种方法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少行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定位不清晰。整体而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很难真正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目标,容易出现“社会需要的我没有,我培养的社会已经饱和”的现象。

2.3 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难以落实

目前,地方普通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实践教学难以落实。通过走访调研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现不少学校建设有金融工程实验室,配套一些电脑硬件和商业分析软件,但是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还存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在电脑上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大型综合性的实验很难开展。毕业班学生外出实习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学生对未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深造感到迷茫。近几年金融工程专业第一志愿新生报到率逐年下降,也从侧面反映该专业在二本学校越来越不受学生喜欢。因此,金融工程专业的建设必须做出一些改进,否则这个专业的发展容易进入瓶颈。如果未来学生的就业和深造情况不理想,极有可能导致本专业限制招生甚至取消招生。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OBE理念,结合“岗、课、赛、证”培养模式,对“三个课堂”融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3 “三个课堂”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三个课堂”是指校内教学课堂、校内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校外的企业实习实践活动。 “三个课堂”在时间上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在空间上,“三个课堂”将课堂内、课堂外以及校园外的学习和实践场所紧密联系起来。

在“三个课堂”之中,第一课堂最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概念,是在教室中进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课堂。在第一课堂中,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第二课堂主要是由学校组织或者由学生社团组织推动的各类课外活动,表现为各类竞赛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第二课堂是运用在第一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进行衔接的重要桥梁。第三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活动。组织金融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到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公司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已经被大多数高校列入教学培养方案中,成为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大学教育的最后一环。

基于OBE理念,引导师生广泛开展产学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使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学有所长。只有充分发挥“三个课堂”的作用并将其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课堂”融合培养机制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广泛开展产学研活动,通过第三课堂的反馈作用,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第一课堂的教师教育改革,最终实现教与学共同进步。

基于OBE理念教育设计(图1),结合“岗、课、赛、证”和“信息化”要求,对滁州学院金融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路径总结如下:

3.1 第一课堂的规划与设计

金融工程专业第一课堂从基本内容看主要包括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以及投资学等基础理论。实训内容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组合、固定收益证券管理、外汇等。专业课程的内容既相互区别,同时也联系紧密。具体措施如下:

(1)从素养、能力、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的定位主要是面向农村、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管理与控制以及证券投资顾问等,所以在设计毕业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选择上面区别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力争通过课堂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经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开展专业课教学研讨工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质量工程项目。

(2)从学生实习和用人单位反馈出发。邀请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专家深度参与第一课堂的课程规划与设计,结合“五位一体”教育评价体系,金融工程课程设置主要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已经毕业学生的反馈,从“强基础、宽口径”出发,以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为教学的重点,安排学院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教学。同时结合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时代特点和时代需求,广泛开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学生的考核方式上做了大量的改进,在传统的纸上考试基础上,增加了课程报告的撰写、专题讨论、热点话题辩论等环节,大量使用MOOC等现代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3)由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金融工程专业开设金融产品设计、证券仿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等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金融投资的基础知识,对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和风险进行了解。高年级开设数据挖掘、金融数据分析、金融建模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鼓励学生参加银行从业考试、证券从业考试、基金从业考试和期货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学生进入后续课堂的学习积攒知识和经验。

3.2 第二课堂的规划与设计

第二课堂以其丰富性、开放性、学科的普遍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针对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以安徽省金融投资创新大赛为例,通过比赛,引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报告撰写、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策略开发,内化第一课堂的所学知识。图2是滁州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五级实践能力支撑图。

第二课堂规划与设计方案如下:

(1)通过“请进来”“双师同堂”等多种措施,从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企业邀请行业专家进入校园,给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报告会,使学生了解金融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金融大数据分析,设计金融创新产品,撰写投资分析报告。

(2)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各类学科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比赛、数学建模比赛和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以赛促学。

3.3 第三课堂的规划与设计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 “三个课堂”一体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缓冲地带。研究表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规范有序的实践场所。滁州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目前已经利用地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公司,让学生在金融公司顶岗实习和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充分了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第三课堂的规划与设计措施如下:

(1)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教师的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与地方银行、统计局合作,带领学生开展产学研活动。金融工程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国元证券营业部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利用金融企业独特的实践环境,拓宽了金融工程理论教学的资源,丰富了第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第二课堂教学的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带动学生将第三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将实践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通过指导学生参与项目设计、调查研究、撰写报告和学术论文,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鼓励学生到金融机构顶岗实习,参与为本地金融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和共同开发服务项目。通过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互利共赢”,努力实现“1+1gt;2”,将“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4)结合目前“乡村振兴”的国家方针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利用假期,到省内的乡村去做社会调研,了解当地百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努力搭建“美丽乡村—银行小额贷款”的桥梁,真正做到“服务地方,服务百姓”,为地方农民“脱贫致富,夯实致富”的成果,贡献一点力量。

3.4 “三个课堂”的融合探索

新时代下如何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人才?从OBE理念出发,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出发,紧扣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五位一体”评价体系和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设计毕业能力指标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为重要抓手,开设了多门大数据专业课程,引导学生通过金融数据挖掘和分析,构建金融模型,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目前,学校已经建立“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从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总体规划和“三个课堂”一体化出发,对本专业教学的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四个模块细化和探索,邀请业内专家,共同商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逐步推进课程的信息化改造,打造一批线上精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在教学组织上,教师在“三个课堂”的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者,不仅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个课堂”融合的关键是课堂之间的传导机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第一课堂的教学改变过去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学生提前借助网络资源学习,课堂上讨论社会、经济、行业的热点问题,真正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第一课堂的所学所得为第二、第三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学生往往还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教材的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学科竞赛和参加企业服务工作。通过把“三个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深入礼教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促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创业)或深造。

因此,在“三个课堂”的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做一些联通和润滑剂的工作,提高“三个课堂”的效率,为学校—企业—社会搭建一座座桥梁,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4 总结

不同于传统的金融工程专业教学过于强调理论内容,如金融风险度量、衍生品定价、投资组合优化、随机过程等内容,学校从OBE理念出发,重视应用型高校师生的自身特点,形成自身特色。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按照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动态需求,培养了一批应用型金融人才,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重任。如何根据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的资源,如何紧密联系社会和企业,设置一些与时俱进的“三个课堂”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与社会上金融类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探索合理的金融工程人才的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5):47-51.

[2] 郭敏,刘立新,余湄.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财经科学,2004(6):8-11.

[3] 史永东,陈日清.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85-87.

[4] 王娜.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8):161-162.

[5] 曾贵,徐运保,李轶敏.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与优化——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H的金融工程专业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1):107-111.

[6] 张元萍,周远.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金融教育研究,2011,24(5):68-75.

[7] 唐恩林,华小全.科技金融视角下金融工程专业“四实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8(4):135-138.

[8] 彭维才,陈淼超.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巢湖学院学报,2014,16(6):143-145.

[9] 周玲芳,张之秋,扶桑.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140-142.

[10] 卜亚.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体系构建——以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为例[J].价值工程,2015,34(3):243-244.

[11] 沈伟钦.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9(11):43-45.

[12] 吕婷,张路明.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丛刊,2018(12):200+202.

[13] 张海永,戴泽兴,王大星.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9(3):87-90.

[14] 张海永,董春丽.创新创业教育驱动下《投资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20,30(4):122-124.

[15] 潘菊素.实践教学“三课堂”联动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2-84.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 of “Three Classes”

Innovative Talent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Major

——Take Ch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ang Ripeng, Zhai Mingqing, Wang Xuejin, Jiang Yanting

Abstract: Chuzhou University, as a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construction needs of provincial-level first-class major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Classroom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in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same type.

Key words: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financial engineering; three classes; OBE concept

责任编辑:陈星宇

猜你喜欢
应用型金融工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P2P金融解读
工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