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针对我国重污染企业ESG评价体系界定模糊、度量欠佳的问题,引入国内外一流评级机构的评价方法,构建本土化ESG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国内重污染行业的ESG评价。以钢铁、化工等五类重污染典型行业为例,选取20家代表性企业,采用AHP-熵权法及TOPSIS分析法获得子行业综合评分。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公司ESG表现水平分布不一,化工行业较为突出,水泥行业排名最后。针对子行业在环境、社会、治理三个层面的责任履行不均衡、不协调问题提出本土化优化路径,为提升我国重污染企业ESG责任水平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实际依据。
【关键词】 双碳目标;ESG制度;重污染行业;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3"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8004(2023)04-0062-12
一、引言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源于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2021年全国两会中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经济政策、企业战略急需加快重大转型以实现“双碳”目标。2022年5月,“中国重污染行业绿色发展论坛”围绕“双碳目标、绿色安全、资源利用、提标升级”四个核心点对“十四五”时期重污染企业深化环境管理及绿色发展进行研讨,重污染行业需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以绿色转型为引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赋能的发展道路。在此宏观背景下,重污染行业作为影响“双碳”目标进展的主要因素,正处在大变局之中,亟须绿色可持续转型。
ESG(环境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概念源于2004年6月颁布的《全球契约》[1]。近年来,ESG评级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衡量标准,以 ESG 带来的企业绩效和价值提升去平衡碳排放的投入,可有效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2]。同时,MSCI将A 股纳入到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中,我国上市公司逐渐加强了对ESG信息披露的管制,目前我国对于ESG评级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3],相关评级体系大多借鉴国外的ESG评级框架。但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文化背景等不同,在指标选取、标准确定方面各有侧重。故本文参考国内外评级机构的一般做法,选取重污染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五大行业进行研究,并结合PSR模型创新性地构建包含3个子目标,9个二级准则层议题以及39个具体指标的中国本土化ESG评价体系,运用AHP-熵权法对所选指标进行行业分类赋权,之后利用TOPSIS评价方法对议题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我国重污染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我国上市公司ESG内外部治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双碳”目标的有效完成。
依据不同的应用背景,国内外关于ESG的内涵界定不一。Baldini和Maso[4]将ESG看作是组织出于获得合规性和合法性的考虑,对公众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期望做出的回应;Galbreath[5]认为ESG是企业在环境(如碳排放、环保投入、气候改变)、社会(如女性员工比例、产品安全、扶贫)以及公司治理(如管理层多样性、腐败和贿赂、员工创新能力)有关的各种议题中的绩效表现;Parfitt[6]将ESG定义为一种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整合到投资分析中的责任投资战略。我国学者对ESG的阐释来源于企业社会责任。盛瑞生[7]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ESG的核心理念都是寻找能够平衡各利益相关方主体间的价值,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邹蓓蓓[8]认为社会责任承担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社会责任承担状况越好,企业发展质量越高。黄世忠[9]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倡导资本向善的 ESG 理念相契合,是ESG可以从中汲取思想养分与后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张飒[10]认为ESG主要应用于投资决策领域,机构投资方在这一体系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投资,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并且可以提升长期收益。操群等[11]认为ESG信息涵盖了衡量企业可持续性和道德影响最核心的三个层面的因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
由此可见,ESG虽尚无明确统一的概念,但大多集中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三个非财务指标的具体表现。国内外各个机构针对ESG的三个维度设计了不同的评级体系,美国指数编制公司MSCI将其分为10项不同主题,并具体设立37个衡量指标进行系统性评价。汤森路透ESG评级体系基于目标公司的分位数排名打分,从而对其进行ESG评价,该评价体系除了对环境、社会、治理进行打分外,还进一步对公司的争议项进行评分。富时罗素ESG评级体系共有逾300项互相独立的具体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全部隶属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这三个核心内容下的14项不同主题。2018年我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一步明确了ESG基本框架,许多机构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基于指标多样化发布的 ESG 绿色指标;商道融绿ESG指标体系横向分为通用指标和行业特定指标两部分,涵盖200多项具体指标;商道纵横MQI评价体系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属性,从公司的环境性、社会性、经济性、产品性和劳工性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权重,对公司进行综合性的定量评价[12]。
综上所述,ESG得到越来越多政府、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青睐,ESG表现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素质、业务风险、商业机遇的重要因素。但现阶段独立开展ESG评级的机构相对较少,国内大多借鉴国外评级机构的一般做法,不能准确地体现我国企业真正的社会价值。总结国内外各评级机构的评价方法可知,其主要区别在于准则层的内涵界定及指标层的具体选取范围上,由此本文参考现有成熟的国内外ESG评级技术,结合双碳目标,尝试针对我国重污染行业构建本土化ESG评价体系并基于数据处理方法探究行业ESG优化路径,为现阶段国内重污染行业ESG体系建设及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二、重污染行业ESG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国内重污染行业ESG披露现状
2010年国内相关环保部门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13]中将重污染行业具体分为火电、煤炭、钢铁、冶金、采矿业、石化、水泥、建材等16类。我国对重污染行业的研究始于2005年一篇关于中美两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的比较,2008—2012年我国学者致力于对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国内涌现出许多关于重污染行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但对ESG披露及绩效评价的研究涉及较少。2020年12月,中国环境记协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13]指出,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计4 418家,其中积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社会及管理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相关报告信息的企业占上市公司总量的25.69%,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共有1 145家,发布环境报告的企业仅为328家,占总量的28.65%。尽管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度在不断上升,但透明度整体偏低,与国际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14-16]。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
国内外不同评级机构的ESG指标构成差异明显,分析不同评级机构的ESG指标可知,ESG指标具有涉及范围广、样本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既包含定量指标,又涵盖定性指标。同时,ESG指标的选取随外界环境变化及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实时变化。其中,现有较为成熟的国内外评级机构ESG评价指标集如表1所示。
本文借鉴国内外主流机构的一般做法将ESG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级。首先,将第一层级内容设立为环境层面、社会层面和治理层面。其次,借鉴袁家海等[17]的PSR模型对第一层级指标进行分类:压力指标(P)指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对环境与社会产生的影响;状态指标(S)体现特定时间阶段内,社会与自然环境对其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变化;响应指标(R)表示企业采取何种行动来减轻对外界的负面影响。最后,第三层级指标为经过细分与筛选后,能够体现重污染行业特征的具体指标。
1.环境层面
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环境层面是重污染行业信息披露时关注的核心,近年来由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环境表现也成了政府监管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重点关注的对象。结合PSR模型,环境压力指标选取主要集中在重污染企业的各项污染排放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环境状态指标选取环境负面事件、生物多样性等,反映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环境响应指标能够体现企业面对环境压力的态度及解决程度,因此选择碳减排、环保投入、绿色工厂等指标进行评价。
2.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更加关注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平衡,不仅涉及企业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的作用与管理,也包含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及对当地发展所做的贡献。由于重污染行业多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对设备及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员工的工作强度也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因此将产品质量与安全、员工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作为社会压力指标;将员工流失率、女性员工占比等作为社会状态指标。考虑到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对社会造成一定压力,对疫情做出的贡献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加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处理能力、慈善捐赠等社会响应指标。
3.治理层面
相较于上述两个维度,公司治理维度与企业的财务绩效联系更为紧密。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状况进行控制与监督,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制度安排。良好的治理结构是企业长期盈利的关键因素,能够为企业稳健经营提供重要保障。纳税透明度与商业道德构成治理压力指标;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等为治理状态指标;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会促使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18]。同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也体现出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因此治理响应指标侧重于ESG战略管理、数字化转型以及党组织建设等方面。
根据上述多层次因素分析及现有评价技术,构建重污染行业ESG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三、基于AHP-熵权法及Topsis法样本企业综合评价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16个重污染行业中选取钢铁、化工、火电、冶金、水泥五个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在1 145 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这五大行业上市公司有731 家,占比63.84%。目前我国重污染行业总市值约为20.5万亿元,其中五大行业总市值为12.8万亿元,占比62.43%。从数量与市值来说,选取的行业有较强的代表性。二是我国环境污染主要为空气污染、水污染与废弃物污染,而选取的五大行业所排放的污染物是造成上述污染的主要源头[19]。2021年 1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计划将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见选取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由于指标的复杂性与获取难度,最终选取宝钢股份、中国石化、长江电力等20家业内具有影响力并且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或ESG相关报告的重污染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数据获取渠道以国泰安数据库、新浪财经网及公司官网为主,通过数据提炼和手工整理获得各指标的原始数据。
(二)ESG综合评价
1.指标量化及标准化
由于上述构建的ESG指标体系包含定性与定量指标,在对其进行评价前需将定性指标进行量化。评分标准为:若样本公司在相关环境报告中对相应指标有定性描述,则赋值为1;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描述,则赋值为2;若对相应指标没有任何描述,则赋值为0。考虑到存在两种指标方向类型,通过极差标准化法对所有指标进行量化统一[20]。
3.基于TOPSIS的综合评价
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后,利用TOPSIS模型将权重应用于正负理想序列的求解中,得出样本公司的ESG综合水平及单因素表现。TOPSIS法的关键在于确定正、负理想值并将其作为评价标准,将距离正理想值最近且同时与负理想值最远的解作为最优被评价对象并按其排序[23],具体步骤如下:
经过上述分析得出样本公司综合分类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三)ESG评价结果分析
1.行业指标权重分析
根据ESG综合分类评价结果,子行业环境、社会、治理责任权重如图2所示。三个子目标在不同行业中占比不同,但环境责任权重都为最高,这说明对于重污染行业,企业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相对其他两个层面更大[24]。其中,重金属冶炼行业与水泥行业环境责任占比较大,分别为54.97%与53.32%,因为他们都属于资源性行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消耗资源更多,因此对环境的保护责任更大。钢铁与化工属于重污染制造业,社会责任权重高于其他行业,分别为33.15%与30.39%,而其余行业均低于30%。分析具体指标权重可知,对钢铁、化工这类重污染制造业,清洁能源的使用及废物回收利用权重更高,钢铁行业分别为0.062 5和0.070 4,化工行业分别为0.070 6和0.072 4,其次是重大设备及人员伤亡事故数;火电行业为能源性行业,对碳排放的要求高于其余四个行业,为0.062 8,其次是废弃物管理,为0.061 1;冶金行业权重最高的是有毒气体排放,为0.081 3;而水泥行业会对水资源产生一定压力,因此权重最高为废水排放及每单位生产用水,分别为0.082 1和0.068 5。碳减排指标在各行的权重整体偏低,最高为化工行业,占0.030 2,企业应当加强重视。同时,抗击疫情能力、数字化转型、参与乡村振兴、党组织建设指标在各行业权重占比中相对靠前,说明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指标已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特色议题。
2.评价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比较各行业ESG表现情况,将样本公司按市值加权分类计算行业综合评分,如表4所示。其中,化工行业综合评分最高为0.547 3,钢铁行业为0.512 5;其次是冶金与火电行业,分别为0.459 2与0.446 9;水泥行业排名最后,为0.384 1。分析表2中样本公司的具体评价结果,样本公司ESG综合得分均值为0.446 4,有10家公司超过平均得分,说明重污染行业ESG整体水平表现一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单个样本公司ESG表现来看,排名第一的为中国石化,评分为0.642,其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优于其他公司,但社会压力层面与治理响应层面,排名靠后,是因为中国石化在2021年发生两起人员伤亡事故使其排名下降,其次,中国石化对党建议题的披露程度不够,导致治理响应指标落后于其他企业。同时,排名前三的企业治理响应指标排名都较低,说明其应当在党组织建设、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大力度。水泥行业排名整体靠后,末尾的三家企业中有两家是水泥企业,说明水泥行业亟须提高对环境、社会及治理的管制。
总体来讲,重污染行业ESG整体表现处于一般水平,化工行业表现突出,水泥行业表现较差。行业内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对环境、社会、治理三个层面的责任履行出现不均衡、不协调的情况,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重污染行业对ESG的治理与监管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重污染行业ESG绩效优化路径
针对重污染行业中影响因素复杂、子行业多样性带来的问题,结合上述ESG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具体优化路径:
(一)将ESG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端正ESG管理动机
国内重污染行业对ESG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将ESG视为保证企业合规的不得不做的事情,是顺应当下ESG热潮而随波逐流去做的,并不是企业发自内心的实质性管理[22-24]。这会导致ESG仅仅成为企业的“形象广告”,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并不注重ESG的效果,甚至会带来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25]。企业应端正ESG管理的动机,将ESG与治理决策进行有机结合,在经营过程中保持环境友善,在经营结果分配上重视相关方的利益和对社会的正向反馈,使ESG不再成为企业的空壳。
(二)将国家战略融入行业ESG信息披露中,提升ESG管理水平
“双碳”和乡村振兴是中央继脱贫攻坚战略之后提出的两大战略,双碳目标与ESG管理中的环境维度是直接相关的,而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治理维度相关[26]。但国内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对相关指标披露不足的问题,只是顺应国际规则对普遍性指标进行披露,对具有行业特性的指标披露不充分。并且对企业的负面信息,往往选择逃避或隐瞒。因此,上市公司应当根据相关政策与指引,提升关键议题的透明度,加强内部ESG治理,真正理解、响应国家战略,才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构建半强制信息披露机制,健全ESG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高质量的ESG信息披露不仅要求企业具有自觉性,更需要有效的监管作为条件支撑。监管机构的政策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ESG信息披露的优劣。但目前我国对重污染行业ESG责任履行的监管力度不足。当前阶段,国家可考虑实行半强制ESG信息披露机制,对直接利益群体关心的信息可采用鼓励与自愿披露的形式,对可能给环境带来风险、造成人身危害等负面信息采取强制披露。同时,建立健全处罚机制,倒逼上市公司重视 ESG的治理,避免“洗绿”风险,从而提升ESG绩效。
(四)将碳中和目标与ESG投资相结合,优化ESG投资体系
随着国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ESG表现已从反映企业形象与合规问题逐渐转变为影响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27]。“双碳”目标的提出成为ESG投资的主要推动力,投资者愈加倾向于将ESG信息纳入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但许多企业把ESG投资变成了一个可以牟取暴利的机会,专注于获得收益而非更好地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由此,国家在加大引导市场配置ESG资产的同时,对其中显现的环境、社会问题应予以更多重视,同时建立ESG风险管理机制,不断优化ESG投资体系。
五、结论
本文在“双碳”背景下,界定了ESG的内涵,借鉴国内外一流评级机构的先进方法,结合我国重污染行业特性,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污染行业ESG评价体系。选取五个重点行业中的20家龙头公司进行ESG综合评价,利用AHP-熵权法对ESG指标组合赋权,并基于Topsis法构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样本公司市值加权分类计算出各行业ESG综合评分。评价结果表明,重污染行业在环境、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出现不协调、不均衡的情况,对参与乡村振兴、党组织建设等社会性特色议题披露不足,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其中,化工行业表现良好,但在治理责任层面仍需进一步提高,水泥行业排名最后,在环境与社会层面表现较差,需加强重视。为此,针对重污染行业提出将ESG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构建半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将碳中和目标与ESG投资相结合等优化路径。本文构建的本土化ESG评价体系为指导我国重污染企业改进和提升ESG责任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际的经验依据,对于引导责任投资和加强政府监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安国俊,华超,张飞雄,等.碳中和目标下ESG体系对资本市场影响研究——基于不同行业的比较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3):48-61.
[2]" "DAI Y W. Can ESG investing beat the market and improve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evidence from China[J]. The Chinese Economy,2021,54(4):272-285.
[3]" "周会会,聂小娟.政治关联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社会责任维度[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9-67.
[4]" "BALDINI M, MASO L D, GIOVANNI L, et al. Role of country and firm level determinants in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disclosure[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8(1):79-98.
[5]" "GALBREATH J. ESG in focus: the Australian evide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3(3):529-541.
[6]" "PARFITT C. ESG integration treats ethics as risk, but whose ethics and whose risk responsible investment in the context of precarity and risk-shifting[J].Critical Sociology,2019(4-5):573-587.
[7]" "盛瑞生. ESG驱动了我们的可持续发展[J].董事会,2019(11):50-53.
[8]" "邹蓓蓓.社会责任承担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5-72.
[9]" "黄世忠.支撑ESG的三大理论支柱[J].财会月刊,2021(19):3-10.
[10] 张飒.ESG体系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金融纵横,2013(11):80-85.
[11] 操群,许骞.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9(4):95-111.
[12] 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课题组,张红力,周月秋,等.ESG绿色评级及绿色指数研究[J].金融论坛,2017 (9):3-14.
[13] 陈宁,孙飞.国内外ESG体系发展比较和我国构建ESG体系的建议[J].发展研究,2019(3):59-64.
[14] 杨洁,乔宇洁.是否强制监管对碳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的效果研究——来自我国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49-62.
[15] 周婷.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发布环境年报[N].中国证券报,2010-09-15(A01).
[16] 何丽梅,李世明,侯涛.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视角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统计分析[J].财会通讯,2010(26):32-33.
[17] 袁家海,郭宇.中国大型发电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开发与分值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8(5):50-58.
[18] 赵宸宇.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2(2):109-116.
[19] 黎珍羽.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治理的效果研究——基于CIPP评估模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84-97.
[20] 赵奎.企业绩效管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钢铁集团主要关联子公司的实证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3-118.
[21] 林正奎.基于熵权-AHP组合的城市保险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2(3):142-147.
[22] 朱保成.“双碳”目标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之道[J].财务与会计,2022(2):85-88.
[23] 吕文岱,冯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环境信息披露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2):139-153.
[24] 孟斌,沈思祎,匡海波,等.基于模糊-Topsis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J].管理评论,2019(5):191-202.
[25] 马一鸣,熊国保.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0-80.
[26] 梁骏.环境规制、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财会通讯,2022(8):57-61.
[27] 胡文娟.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探索完善中国ESG投资政策框架体系——《国际ESG投资政策法规与实践》书评[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Z1):89-90.
责任编辑:吴" "强;校对:杨" "钊
Research on ESG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Heavy Pollution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arbon”
MA Yujing, KONG Long, XIA Jiao
(School of Accounti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Gansu 73002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vague definition and poor measurement of ESG evaluation system of heavy pollut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st-class rating agencies was introduced to build a localized ESG evaluation system and apply it to the ESG evaluation of heavy polluting industries in China. Taking five heavy pollution typical industries such as steel and chemical industry as examples, 20 representative enterprises were selec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sub-industri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AHP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TOPSIS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ESG performance of the sample companies is average, the chemical industry is more prominent, and the cement industry ranks last. Aiming at the unbalanced and uncoordinated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of sub-industries at the three levels of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governance, the localization optimization path was put forward, providing a certain prac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ESG responsibility level of China’s heavy pollution enterprises and realiz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double carbon target; ESG system; heavy pollution industry; performance appraisal
收稿日期:2022-06-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及调适策略研究”(20BGL130);兰州财经大学科研项目“重污染行业ESG绩效路径优化研究”(KJ-202205)。
作者简介:马毓璟(1996— ),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计理论及方法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孔陇(1963— ),男,甘肃天水人,教授,主要从事成本与管理会计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夏娇(1996— ),女,甘肃张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本与管理会计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