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英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在不同的场合中提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发扬英雄文化、培育英雄观念的重要性,引发了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关注与研究。对新时代十年以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学术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形成条件,即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为什么形成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产生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国革命精神的延续、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继承发展;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内容体系研究,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时代意蕴、理论内涵和实践特色等;最后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研究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英雄;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6.2"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8004(2023)06-0090-16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历史高度,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英雄,需要发扬英雄文化,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013年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1]2014年习近平在会见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指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的事业就是靠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作为生力军和骨干来推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英雄模范人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对抗战英雄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面对强敌的一次次入侵,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前仆后继,顽强抗争,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3]。抗战时期需要英雄,和平年代亦是如此,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4]“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5]习近平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6]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反映了习近平对英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学习并且认真把握的理论知识。但是如何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并且把它正确运用到实践中,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就要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通过对期刊论文平台进行检索,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此展开专门研究,但是有不少学者对新时代英雄重要论述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总结的综述研究。其中,代金平、卢成观就对新时代英雄精神和新时代英雄观的构成要素、时代意义与践行路径研究进行了研究综述,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英雄精神研究的不足之处[7];韩云波、叶翔宇不仅回顾了学界对于英雄观、新时代英雄文化以及其他相关概念的研究,还从习近平英雄文化入手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形成、深刻内涵、理论品格相关研究做出综述,把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相关研究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经历,二是新时代英雄文化多元基因。在深刻总结新时代习近平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理论成果的同时,提出了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英雄文化”的路径探究,以及“抗疫精神”这一伟大的新时代英雄文化,把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推向新的研究阶段[8]。目前,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综述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正式的综述研究数量太少,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综述只有一两篇,综述研究的力度还不够;二是把英雄重要论述涵括的内容进行孤立的综述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综述体系。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习近平新时代以来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综述从追求完善角度出发。第一,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形成条件,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为什么”能够形成的问题。第二,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具体“是什么”的问题,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时代意蕴、理论内涵与实践特色,等等。第三是总结研究不足以及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二)研究成果发表时间分布
从文章发布的时间来看,2018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的起步阶段。2018年4月6日起,《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推出了“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报道历史上英烈人物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开始逐渐得到学界关注。针对黄旭华院士被网上不良言论诋毁、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现状,庄文城提出:“要在习近平英雄观指导下,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科学把握民族英雄的科学内涵,旗帜鲜明地捍卫民族英雄及其名誉,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英雄的精神,沿着民族英雄参与创造的伟大事业奋勇前进。”[9]与此同时,习近平的革命英雄情怀也被学者提及:“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中渗透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意蕴, 同时也彰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10]习近平强调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需要重视英雄。在电视新闻对英雄传播的研究方面,张妍认为应该从媒体担当、艺术创新、对英雄故事的挖掘和英雄精神的传承三个方面探寻新时代在电视传播中传承英雄精神的路径[11]。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七一勋章”颁授等重大活动中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呈现了新的特点[12]。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发表的文章数量到达顶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英雄榜样(模范)教育研究、英雄观基本概念研究、英雄相关制度建设、反历史虚无主义研究、英雄文化概念研究。其中以英雄榜样(模范)教育研究数量最多,主要涉及英雄榜样在新时代对青少年示范引领作用的实践研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榜样的激励和影响,习近平提倡以人民英雄为英雄榜样的论述贯穿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贯彻着人民至高无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13]。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新时代以来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习近平+英雄”“新时代+英雄”和“中国共产党+英雄”为篇名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并以折线图的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发表的态势,具体如图1所示。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高频被引文献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对“习近平+英雄”“新时代+英雄”和“中国共产党+英雄”篇名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综合下来得到相关性强的研究文章共108篇。本文以这108篇文章为研究样本,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系统的视角观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发展脉络状况,总结研究成果,为往后的研究提供较为完整的研究视野。
2018年起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研究至今有了一批具有学术代表性的文章,根据中国知网的搜索平台来看,最高引用量达到117次。从统计数据来看,引用量较多的文章很少直接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而是从“英雄精神”“英雄文化”“英雄情怀”为关键词进行研究,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梳理脉络,厘清内容、提供较为清晰的研究视野。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文献的期刊来源分布
本文以之前整理的文献来源作为样本,整理出刊载习近平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成果的期刊的发文量,具体见图2。其中刊发文章较多的有《思想教育研究》《探索》《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都在4篇及以上。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形成条件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有其特定的形成条件。理论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生发逻辑时,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实践向度是三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多数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部分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形成条件进行细化分析,让该结论更加丰富饱满。
(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承载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英雄文化。文化发挥了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习近平从小生活在传统文化浓厚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自然会在传统文化的浸染下产生浓厚的英雄崇敬。
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英雄的民族
“乱世出英雄”表达的就是人们对乱世之中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安定和社会和谐的英雄人物的一种期待和赞美。从历史上的各类锄奸扶弱、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到近代以来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付出时间、金钱乃至生命的民族英雄和抗战英雄,中华民族的英雄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对英雄的崇尚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诗书典籍中传达出中国古代人民对英雄杰出人物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英雄崇高人格形象的赞美之意,流传几千年未曾断绝的崇尚英雄、敬重英雄的民族风尚,构成我国特有的中华民族传统英雄文化[14]。
2.爱国是英雄人物的统一特征
无论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还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之情,爱国精神虽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是英雄人物身上的爱国情怀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历久弥新,始终能在不同的时代激励不同的爱国人士,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形式深深影响并感化着一代代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深深根植于中华上下五千年英雄文化,英雄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当中,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在长期积累中孕育了英雄思想[15]。
3.对传统英雄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填充新的内容,涵养于中华传统英雄精神的血脉之中,并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实践,对中华传统英雄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一脉相承又增添新质[16]。
(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英雄的本质这一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坚定地与唯心主义英雄观划清界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揭示了英雄的本质,成为我们认识英雄、评价英雄的根本遵循[17]。
1.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是历史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认为英雄即是推动历史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因智慧、才能、思想等因素,在特定历史事件或推动历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他们并不能强大到能够改变历史进程,区别于西方宣传的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18]。其次,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强调“时势造英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英雄,不是英雄站起来呼应时代,而是时代创造了英雄[19]。
2.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是人民的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杰出人物也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同时也说明,人民群众离开杰出人物就会失去方向性和凝聚力,杰出人物脱离了群众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环境,并且不能生存下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奠定了我国历代领导人包括习近平关于英雄的观点与看法,提供了“群众创造历史,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有推动作用”的三大层面的理论指导[14]。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发展创新
习近平曾经在多个场合提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地从人民群众中寻找英雄,提出“平凡英雄”这个概念,多次对在普通岗位上努力工作的普通群众进行表彰,由衷赞美敬仰,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化、本土化,让“群众英雄”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中国共产党成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工作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
(三)成长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实践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产生的实践土壤是肥沃的,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曲折历程,而正是千千万万个群众英雄的血肉之躯,才使我们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得到丰满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外无国权,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代召唤英雄,无数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用血肉之躯拼杀出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向世人展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献身精神。这一时期锻造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精神,是新时代英雄精神的历史写照,更是培育新时代英雄的生动教材[15]。习近平高度尊敬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称他们为抗战英雄。习近平指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3]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制定五年计划,我国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人物心怀祖国、赤胆忠心、无私奉献,凸显了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伟大英雄精神[21]。“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投身祖国建设事业,完全抛弃了个人的利益,为我国核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让中国人民的腰杆从此硬了起来。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是一个取得了光辉成就的伟大历程,让中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发展,缩小了与世界的差距。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的侵袭,在崇尚英雄文化的同时出现了诋毁英雄进而诋毁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杂音噪声[22]。正是因为有历史的教训,习近平指出:“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23]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践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秉承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个观念,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他不停挖掘普通群众中的英雄人物,先后在不同场合提出抗战英雄、劳动英雄、军队英雄、民族英雄、民航英雄、长征英雄和抗美援朝英雄等英雄谱系。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6]。在武汉视察时,他指出:“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时刻把人民挂在心上,时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始终坚信群众英雄能带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涵养于英雄文化浓厚的生活成长环境
习近平成长于英雄文化浓郁的环境中。韩云波、叶翔宇认为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经历和新时代英雄文化多元基因两个方面[8]。习近平出生于革命世家,在他的成长工作过程中,都受到革命家庭对他的影响。李军刚、李飞跃指出习近平从小在英雄故事的熏陶中成长,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英雄精神早早地融入了他的血脉, 英雄情怀在时间的蕴蓄中慢慢生根发芽[24]。习近平在许多场合讲到他心目中的英雄,例如王杰、焦裕禄、岳飞等,这些中华民族历史上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的民族英雄在习近平的内心埋下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种子,英雄的情怀在时间的沉淀中历久弥新,深刻理解到一个国家所崇敬的英雄对促进国家社会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作用。马克思的人民英雄史观也被习近平继承并发展,在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基础上,习近平长在基层,下到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把英雄的高尚内涵赋予群众,重视群众中的英雄行为,对群众英雄进行高度赞扬。
三、日益丰富饱满的内容体系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到现在,已经产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内容体系,在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为何产生后,就需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到底是什么、内容体系里都包含了哪些内容进行综合整理。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研究
关于习近平英雄观的核心要义研究学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定论,总结各位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是回答新时代谁是英雄、如何认识英雄,第二回答如何对待英雄即如何保护英雄的系列问题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除了这两个基本问题之外,部分学者还把英雄的重要性、英雄的特质、英雄的品格、新时代英雄的突出地位等问题也纳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核心要义的研究范围。
1.新时代谁是英雄、如何认识英雄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不止一次在讲话中谈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一开始习近平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的观点,不仅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刘宇、覃小林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和精髓[25]。孙万君、姚娟娟在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思考,认为只有坚持发展的观点,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出发,才能客观地、精准地把握英雄主体的内涵,判断哪些人是英雄要以具体时代为背景,看他们是否具有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事业无私奉献、英勇奋斗的决心和毅力[26]。密切联系群众,植根于人民,以人民为师,确立和践行报国为民的根本追求,是普通个人成长为英雄的根本途径[1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出新时代英雄的三大鲜明品格——“忠诚、执着、朴实”。左殿升、刘玉笛把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英雄三大鲜明品格也纳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中。秦龙、吉瑞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新时代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研究进行细分,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在历史维度上回答了“哪些历史人物是英雄”的问题,在现实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回答了“哪些新时代人物是英雄”的问题,明确了英雄主体的现实构成[27]。
2.如何对待英雄
关于如何让对待英雄的问题,学界比较一致地采取习近平提出的“崇尚、捍卫、学习、关爱”原则。英雄传承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是对英雄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崇高品质的继承,习近平精准把握英雄传承的历史特点与时代特点,创造性地提出崇尚、捍卫、学习、关爱四位一体传承原则和要求,为新时代英雄传承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6]。虽然目前学界对于如何对待英雄的研究集中于习近平的理论总结,但是不同的学者对该提法都有具体不同的解读和看法。秦龙、吉瑞霞从传承英雄伟大理想和精神的全方位规划出发,回应“如何对待英雄”的现实关切,认为崇尚英雄是英雄传承的基础、捍卫英雄是英雄传承的保障、学习英雄是英雄传承的核心、关爱英雄是英雄传承的责任[27]。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回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关照了社会发展现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一是对中国英雄精神的继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起着引领大众、影响社会的正向作用,在推动英雄精神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5]。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和毛泽东英雄观的深化和发展。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英雄的论述为理论基础,在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关于英雄的观点和思想,习近平在毛泽东英雄观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基础上做出了时代性、原创性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人民主体思想[17],是发展了的更先进的英雄观理论思想。三是丰富了新时代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大创见就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具有磅礴伟力的群体[28]。
2.实践意义
唐勇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主流文化与社会风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四个方面阐述了英雄观的当代价值[29]。从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两个方面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一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英雄精神作为中国的民族精神, 蕴含着巨大的精神价值, 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29]。深刻领会、深层把握、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对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7]。在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激荡的今天,英雄精神也有利于在面对不良意识形态冲击之时,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新时代下,想要促进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实现深入化、持久化,加强对英雄精神的宣传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30]。二是作为新时代被赋予深刻时代内涵的英雄观,它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助力我们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英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根、国家之魂,会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最终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有助于人们立意志力之根,更好地抵御贪图享受、消极懈怠等不良思想和行为,避免在风雨中东摇西摆;有助于人们固凝聚力之本,增强安危与共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有助于人们强战斗力之基,提振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干劲,坚定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信心[27]。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实践向度研究
1.关于如何对待英雄及英雄精神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31]习近平不仅提出理论,也在实践中反复践行着这句话,深入基层去考察我国各大军区、考察革命老区、表彰军队模范人物、讲述英雄故事等等。不忘英雄烈士,习近平多次亲切慰问抗战烈士、瞻仰革命烈士陵园,始终对革命英雄抱有崇高的敬意。
唐勇从理论建构、舆论建构、教育建构、活动建构和体验建构等多方位探讨捍卫英雄以及英雄精神的实践路径[29]。对于如何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英雄文化”,韩云波、叶翔宇从推进青少年英雄观培育、开展英雄模范教育以及加强宣传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探讨[8]。英雄需要得到尊重,但是在各种观念冲击之下,英雄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崇敬,甚至出现侮辱、丑化英雄的行为,尊重英雄不应该只成为一句宣传的话语,尊重英雄涉及意识形态安全,英雄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张登成认为,国家必须制定相关制度, 如崇敬英雄的导向制度、学习英雄的激励制度、辱骂英雄的处罚制度[32]。有奖有罚才能让有心污蔑的坏人得到惩戒,让积极学习英雄的人得到激励,用法律对群众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李昂、李晓元认为,一是以纪念、缅怀等形式铭记英雄;二是以荣誉和敬仰崇尚英雄;三是以法规和斗争捍卫英雄;四是以身示范、以平凡成就伟大学做英雄;五是以政策和生活保障关爱英雄,对习近平提出的如何对待英雄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全面的扩充和解读[33]。韩云波对中国共产党英雄制度文化的百年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认为要基于英雄概念广延性所带来的模糊性,从英雄群体的核心层面对英雄人物进行具体的制度化界定,对新时代应当如何对英雄的相关制度进行建设提供了借鉴[34]。
2.英雄模范树立宣传研究
在对新时代英雄观的研究中,英雄模范叙事研究进入了许多研究学者的视野,不管是习近平讲英雄故事、去红色旧址参观还是各类影视中对英雄的具象化,都是对英雄模范的重视,英雄模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凝聚共识、情感赋能、道德教化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新时代的英雄模范就不得不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英雄模范说起,王强、杨鑫从百年宏大历史观出发,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模范叙事的存在样态。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的大力弘扬下,英雄模范叙事得到发展,一是勾勒“民族英雄、人民英雄、时代英雄”的叙事谱系;二是实现“理念、载体、形式”的叙事模式转向;三是蕴含“历史性、人民性、时代性”的叙事特质。在这个过程中,英雄叙事的通俗化、大众化,能更好地讲述英雄故事,传达正确价值观[35]。王强、张宇娜总结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模范观的主要内容,以民族英雄和人民群众为主体的英雄人物、以爱国、奋斗、担当为重点的英雄精神和以忠诚、执着、朴实为核心的英雄品格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主要内容[36]。 张固宁、虎牛军把科学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当作是党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推手,从宝贵的百年历史出发,总结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经验,对新时代英雄模范人物的推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依据[37]。
王懂礼认为习近平关于英雄模范人物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包括谱系论、地位论、本质论、价值论、特质论和路径论等内容,并且提出英雄模范的相关论述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最新成果,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新的时代呼唤中生成的中国化理论,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导向[38]。何红运探讨了新时代英雄模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为英雄模范在教育中发挥了整合与引导、规训与教化的功能[39]。
3.新时代英雄精神对教育重要性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对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对青年的英雄观教育方面,青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定型的关键阶段,让正确的英雄观渗透进青年的头脑,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理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表达了对青年的厚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40]因此,青年的英雄观教育更具有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周晨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得出新时代青年英雄观的现状:总体以主流价值观为主且具备情感和动机功能及榜样示范价值,说明青年在通过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正面英雄模范的影响下,能够拥有积极的英雄观念;在对影响新时代青年英雄观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学校氛围、传统媒介、思政课学习成为影响最大的方面,可以据此找到青年的英雄教育主阵地[41]。陈晶莹分析了大学生英雄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原因包括青年成长环境的教育错位,学校思政教育效果减弱,社会舆论教育失范,英雄“污名化”现象严重四个方面。英雄贡献标准不明确或错误,英雄文化还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等,英雄观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开发[42]。“英雄观”不是自发形成的,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引导和教育,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张登成从英雄情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整理讨论了英雄情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类型与现实挑战以及英雄情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对策选择,“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英雄情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既受制于大众的价值认同及自我践行,同时更受制于社会的涵育”[32]。韩云波、熊敏、张梦楠也指出新时代青年伴随着新时代中国而成长,“90后”青少年平视世界,确立了自身的主体性,他们在接受教育和传播时更能自主理性认知,因而在接受英雄传播的过程中,传媒、影视等社会文化传播成为超过学校和家庭的最重要渠道[43]。青少年对英雄的定义比较偏窄和简单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群众英雄”是英雄的主体,要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引导青少年开阔眼界,对于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应该要因时因地因人的变化灵活选择,把握好青少年英雄观的教育,真正培育好社会认可、国家认同的“四有”青年。
(四)英雄观相关概念研究
1.英雄精神的概念
唐勇解释英雄精神是以人民英雄、民族英雄为本体依托,以英雄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系统和价值系统, 是关于英雄观念、英雄行为、英雄伟绩和英雄价值的总和,并且对英雄精神的内涵做了解释:是一种对理想矢志不渝的信仰精神、是一种“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种“心中有责”的担当精神[29]。曹宣明在讨论英雄精神的时候,认为英雄精神就是忠诚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执着奋斗的精神、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44]。英雄精神是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做出巨大贡献牺牲的英雄的精神集合和升华[45]。
英雄精神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新时代英雄精神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历史坐标,以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落脚点,与抗战中展现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的国家精神相融合[46]。虽然学者对英雄精神内涵的定义有范围、外延大小的区别,但是大部分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英雄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为爱国精神。把爱国精神作为英雄精神的主要内涵,首先是因为爱国精神自身有丰富的内涵,其次是因为许多英雄人物都是在为国家做出贡献和牺牲,不管是在抗战中牺牲的英雄、在为中国社会发展贡献一生的英雄还是在重大灾难面前为了保护身后的同胞失去生命的英雄,都是在为了守护祖国安全发展、为国家的独立发展壮大做出牺牲的爱国英雄。韩云波、张梦楠、熊敏指出英雄精神的重要性,英雄实践与英雄精神构成英雄系统的完整体系,阐释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奋斗与抗争的历史与现实,表征着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发展与进步[47]。
2.习近平英雄情怀的研究
对习近平英雄情怀的研究集中在探讨英雄情怀产生的个人与时代因素、习近平英雄情怀的内涵、时代价值以及践行路径。方鸿志、潘思雨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思想也与时俱进,英雄情怀也发生着变化,当代的英雄情怀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对革命英雄崇敬之情、对人民英雄热爱之情以及对时代英雄的赞美之情[48]。游为伟认为习近平的英雄情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的铭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有许多的英雄人物,我们要铭记这些英雄,继承他们身上的精神财富;二是学习英雄精神,伟大的英雄人物留下的不仅是那些英雄事迹,而是他们身上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品质[49]。这两方面都体现了对伟大英雄人物的崇敬,习近平英雄情怀正是对这种感情的继承和发扬。
张春梅、刘硕把习近平的英雄情怀细分为民族英雄情怀、英雄模范情怀和人民英雄情怀三个方面并解释了习近平英雄情怀的基本特征和时代意义[50]。李军刚、李飞跃分析了习近平英雄情怀产生的条件、不同维度和践行情况,指出在新时代学习习近平英雄情怀要注重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文艺创作、注重教育引导和推进红色旅游,努力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崇尚英雄、见贤思齐的热烈气氛[24]。
四、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中华民族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正确精神观念的指引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理论研究中不断升华、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克服不足,加强总结提炼和深度挖掘,拓宽国际视野。
(一)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总结提炼
按照十年发展脉络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发展仍然处于热度较高的阶段,研究的面向从以最开始的仅仅对英雄观概念以及作用的研究拓展到如今从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去理解英雄观,研究从最开始的理论研究逐渐发展成为实践性研究。这说明在新时代十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纵观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可以发现学界目前还未能集中力量对英雄观进行研究。这个不足导致学界在对英雄观进行研究的时候没办法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对英雄观进行及时的总结概括学习,习近平英雄观研究的面向比较零散;一些逐渐成熟的理论迟迟不能形成学界共识;不同学者之间的研究有较多的重复之处,研究的成果重复的地方比较多,对研究的进展没有用处,也浪费了研究资源。
(二)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的深度挖掘
通过对目前学界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来看,英雄观研究主要围绕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展开,许多研究仅仅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相关讲话进行拓展研究或者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创新成果不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英雄的表述与党的十九大中有所不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英雄的表述转为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开始把英雄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英雄从讴歌的对象转变为提倡人人争做英雄的主体,这是一个思想的重要转变。学界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研究也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表述的转变,从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的研究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拓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研究的国际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虽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但是在研究英雄观时,视野不能只局限在国内英雄观的发展。新时代中国应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习近平也多次在国际交往中提到“英雄”。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提到:“中国女记者胡济邦以柔弱之躯全程经历卫国战争,冒着炮火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屈、法西斯军队的残暴、俄罗斯军民胜利的喜悦,鼓舞了中俄两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为俄罗斯卫国战争作出贡献的中国人中,还有许许多多无名英雄。”[51]《人民日报》海外版习近平讲故事栏目就是一个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影响到更多人,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以来,国际之间意识形态之争愈加激烈,稍不注意就会受到西方不良思潮影响,玷污英雄榜样、摧毁精神高地就是其手段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于精神高地的保护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筑牢意识形态的铜墙铁壁,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2).
[2]" "习近平在会见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强调 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N].人民日报,2014-05-28(1).
[3]"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2).
[4]"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N].人民日报,2016-02-04(1).
[5]"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2).
[6]" "习近平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 学习英雄事迹 弘扬英雄精神 将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N].人民日报,2018-10-01(1).
[7]" "代金平,卢成观.新时代英雄精神的文化底蕴、实践基础和理论价值[J].探索,2020(2):183-192.
[8]" "韩云波,叶翔宇.论新时代英雄文化研究的五个面向[J].重庆社会科学,2020(10):22-140.
[9]" "庄文城.论英雄爱国的价值捍卫与时代传承[J].思想教育研究,2018(4):75-78.
[10] 邹小华.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3):105-112.
[11] 张妍.探寻新时代电视传播中的英雄精神挖掘与传承——《致敬英雄》专家研讨会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4):133-134.
[12] 熊敏.中国英雄文化研究2021年年度报告[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2-116.
[13] 李成超,郭小靓.习近平榜样学习论述的鲜明特色及价值旨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6.
[14] 安美娅.习近平英雄观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2.
[15] 李开庆.习近平英雄观的三维审视[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2(1):14-20.
[16] 程东旺,彭伟兵.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的理论渊源、基本要旨与重大意义[J].红色文化学刊,2020(4):30-39.
[17] 张慧莹.习近平英雄观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18] 李育林.新时代英雄观生成的三重逻辑[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2(3):43-48.
[1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2009.
[20] 陈思思.论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三重维度[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2-107.
[21] 肖细明,唐忠义.理解习近平英雄观的五个维度[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3(3):26-31.
[22] 韩云波.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的形成与习近平对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创造性发展[J].探索,2020(2):172-182.
[23]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共产党人,2020(17):4-17.
[24] 李军刚,李飞跃.新时代习近平英雄情怀及路径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4):62-67.
[25] 刘宇,覃小林.习近平英雄观研究:生发逻辑·核心要义·时代意蕴[J].创造,2020(10):17-24.
[26] 孙万君,姚娟娟.习近平新时代英雄观的逻辑理路、基本内涵及突破路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2(1):25-35.
[27] 秦龙,吉瑞霞.习近平英雄观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J].理论探讨,2021(4):11-18.
[28] 张瑜,李俊贤.新时代英雄观建构的三重逻辑[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3):69-78.
[29] 唐勇.捍卫与传承:英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2):101-105.
[30] 杨青青.习近平英雄观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
[31]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5-01-01(1).
[32] 张登成.英雄情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22.
[33] 李昂,李晓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重要论述的产生逻辑、科学内涵和原创性贡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59-272.
[34] 韩云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雄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探索,2021(3):166-178.
[35] 王强,杨鑫.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模范叙事及其价值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1(3):131-135.
[36] 王强,张宇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英雄模范观的生成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7.
[37] 张固宁,虎牛军.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J].党史博采(下),2021(12):16-20.
[38] 王懂礼.习近平关于英雄模范人物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及时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22(4):30-36.
[39] 何红运.新时代英雄模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40]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41] 周晨.新时代青年的英雄观: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探索,2020(3):179-192.
[42] 陈晶莹.新时代大学生英雄观培育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22.
[43] 韩云波,熊敏,张梦楠.新时代青年英雄观的内涵因子分析:一项基于新征程语境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7-113.
[44] 曹宣明.习近平关于英雄及英雄精神重要论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12):8-12.
[45] 田雨晴.习近平关于英雄精神价值的重要论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28-32.
[46] 史俊.要重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教育[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65-69.
[47] 韩云波,张梦楠,熊敏.论新时代以来“英雄主义”内涵的创新性发展与升华[J].重庆社会科学,2022(5):17-34.
[48] 方鸿志,潘思雨.论习近平的英雄情怀及其重要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3.
[49] 游为伟.习近平英雄情怀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50] 张春梅,刘硕.论习近平的英雄情怀及其时代意义[J].探求,2019(3):16-20.
[51]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N].人民日报,2015-05-08(1).
责任编辑:罗清恋;校对:穆" "刚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Since the New Era
ZHOU Li
(College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Beibei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worldviews and methodologies on heroes with regard to the condition of current world, nation and Party, and on different occasions he has referred to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ulture of heroes and fostering the concept of hero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triggered th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of academics to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A quantitatively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research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since the decade of the new era, and on the basis a summary was made on the key and difficult issues of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General Secretary’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firstly,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i.e., the issue of the academia on wh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was formed.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thesis on heroes arose from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concept of heroes; secondly, the study of the content system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include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and so on. Finally, a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shortcoming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 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heroes.
Key words:" Xi jinping; new era; heroes; research; review
收稿日期:2023-10-23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渝编·仁和基金”委托项目“‘渝出版’社科期刊集群平台示范项目”(CQWT2022-1)。
作者简介:周莉(2001— ),女,土家族,重庆黔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