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栽培与应用

2023-04-07 17:53:14李艳玉牛晓峰
新农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鼠尾草

李艳玉 牛晓峰

摘要:鼠尾草(Salvia japonica Thunb.)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加工和利用的记载,近些年,鼠尾草的抑菌和抗氧化性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调味、医疗、养生与园林中广泛应用。本文从栽培、采收加工、利用价值、园林、食用、药用等应用方面对鼠尾草进行全面介绍,以期为鼠尾草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鼠尾草;采收加工;利用价值

鼠尾草英文名Sage,别名有洋苏叶、药用鼠尾草、圆丹参、英国鼠尾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90 cm,茎四棱有毛,下部略木质化,呈亚低木状。叶对生,长椭圆形,长3~5 cm,先端圆,全缘或有钝锯齿,质厚且有褶皱,灰白色,里面有白毛覆被。花着生叶腋,花冠紫、青色或白色,花期4~9月[1]。种子圆形、深褐色,千粒重约4g,寿命3~4年。

鼠尾草属在全世界约有900余种,习性不一,栽培广泛,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食用、香料用、药用和观赏用进行归类[2]。

1 对环境条件要求和生长适应性

1.1 生长环境条件

鼠尾草生长强健,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在荒坡路边和房前屋后均能正常生长。长期水涝,低洼处生长不良。耐热抗寒,生长适温12~35℃,冬季可耐-20℃低温,在极寒冷地区作一年生栽培[3,4]。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为佳,以保持干湿适度即可。种鼠尾草的土壤最好不要再重复种植,否则长势会较差。

1.2 生长适应性

耐热性:鼠尾草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和南半球的亚热带高海拔地区,在我国大多地方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最高温度可达40℃以上,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时对许多鼠尾草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死亡,成为其栽培应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冯时等对 8 种中国原产鼠尾草的半致死温度(LT50)等指标,比较其耐热性差异,评价高温适应性。陈云等对5 种鼠尾草属植物的耐湿热性研究,从生理角度阐述了各鼠尾草对高温高湿胁迫的适应性差异,比较其耐湿热性,为今后园林绿化引种栽培提供参考。南昌市园林科学技术研究所引种16种鼠尾草,发现深蓝鼠尾草、蓝霸鼠尾草、维多利亚鼠尾草、墨西哥鼠尾草只要管理得当,鼠尾 草的存活率较高,能表现出 较好的观赏价值。俄罗斯鼠尾草、蓝皇后鼠尾草、玫瑰皇后鼠尾草等需加强精细化 管理才能确保植株呈现较好的景观效果。

2 生产技术要点

选择健康的植株留种,播种当年不采割,全株果实有80%变为褐色时,即可收种。播种前用碾子轻轻搓去果皮,注意不要损伤种脐。或选择花色纯正、生长健壮和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种株,进行无性繁殖[1]。

生产栽培以播种和扦插繁殖为主。南方3~4月、北方5~6月露地播种,也可提早用温室或塑料大棚育苗,当苗长出5~7片叶时即可带苗土移植。早春二月之前温室播种可当年开花,4~5月播种要到第2年才能开花。种子直播,每穴3~5粒,种子播深0.5 cm,保持地温15~25℃及苗土湿润,5~7d即可发芽。株高长至6~10 cm时须疏苗,株距20~30 cm。根据种植要求也可植株长高后再次间苗,使植株旺盛生长[5]。扦插可在春夏季,从母株上剪取6 cm的当年健壮枝条,遮阳保湿在砂性土里扦插[6]。

露地种植以前茬最好为豆科作物种植地为佳,可施用45000kg/hm左右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定植后注意及时松土除草,干旱时应适当灌溉,雨后必须及时排水。生长季节根据情况追肥2~3次,可追尿素5kg/667m左右。定植的第1年鲜叶产量不高,第2年以后鲜叶产量逐渐增加,花未现蕾时采收(鲜叶可以提取芳香油或阴干后作为商品出售)。第2次收割在9月中旬左右,第3次收割在10月下旬下霜之前,每次收割后及时施肥、浇水。北方地区入冬后灌1次封冻水,东北高寒地区要培20cm高的土进行越冬,翌春终霜后扒开土浇水,使萌芽生长[7]。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叶斑病、立枯病、蚜虫、粉虱等。

3 采收与初加工

商品标准鲜叶可以提取精油或荫干后作为商品出售。株高40cm时,可在分枝上摘嫩梢约8cm(6节左右)上市。定植后第1年鲜叶产量较低,第2年鲜叶产量逐渐增加,可割3次,在花未现蕾时采收1次,9月中旬左右再收割1次。10月下旬下霜之前还可再收割1次,采收后及时施肥、浇水。第3次收割后即进行越冬覆盖。

初级加工 春、夏和秋季均可采收叶,也可秋季全株采割,晒干、粉碎后储于密闭容器或塑料袋中备用。或将花与叶分别采摘,风干储放备用。以开花期间香味最浓,叶茎及花在背阴处阴干,色泽好,香味浓。

4 主要用途

4.1 提取精油药用

鼠尾草全株含精油,具有强烈芳香,略有涩味。阴干的茎叶用水蒸气蒸馏而获得精油,得油率0.7%~2.5%。茎叶精油可分离出62种成分,已鉴定出了其中的51种成分,占总出峰面积的82.3%,主要化学成分为(E)3,7-二甲基-2,6-辛二烯(相对含量为22.39%)、(Z)3,7-二甲基-2,6-辛二烯(11.91%),其次是6-甲基-1,5-庚二烯(7.11%)、(Z)3-甲基-2-戊烯(6.74%)、崔柏酮(5.74%)等。叶片精油主要化学成分有苧酮、蒎烯、桉叶素、乙酸龙脑酯等。汪红等鉴定出鼠尾草叶片中所含丹参素等 9 种主要成分的含量[8,9]。屈英薇等[10]发现鼠尾草化学成分可分为精油、多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等。提取的精油,其天然振奋剂可消除沮丧,对风湿疼痛、肌肉撞伤、肿胀酸痛、关节僵硬、精神紧张、头痛、喉咙痛、头昏、消化不良、杀菌、增加免疫力等具有功效[11]。国外研究表明鼠尾草及其挥发油表现出广谱的抗菌活性。巴西研究者发现药用鼠尾草挥发油对能明显抑制蜡样芽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的活性;伊朗研究者也发现药用鼠尾草挥发油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显著抑制;葡萄牙研究者發现药用鼠尾草挥发油对皮肤癣菌株有较强杀菌活性;药用鼠尾草可提取出黄酮类化合物,阿尔及利亚研究者也发现其能通过清除真菌菌株的自由基的方式抗真菌[12]。

鼠尾草挥发油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葡萄牙地区药用鼠尾草的水和甲醇提取物也对HepG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乌克兰研究者发现药用鼠尾草存在潜在的抗癌活性[13]。

中药中应用的鼠尾草是鼠尾草为同属植物药用鼠尾草(Salv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二者有相似的芳香味和外形。该品种原产于中国和日本,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日本也有分布[14]。鼠尾草常作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也可用于萃取挥发油、制作香包等,但在挥发油应用上不如药用鼠尾草广泛。因此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的鼠尾草一般指Salvia japonica Thunb.,而在现代研究和应用中,包括鼠尾草药理、化学成分及其挥发油研究中一般指Salvia officinalis Linn.。

4.2 食用和茶用

鼠尾草多用于赋香和药用,适于肉类和鱼类的调味。可制作糕点,拌入沙拉中食用,更能发挥美容养颜的功效。鼠尾草可作为食品调料制作肉制品、汤。也可单独作成汁或作成调味汁,因略带苦味或涩味特别适合于鱼类和肉类调味。意大利人把鼠尾草面包和黄油一起食用。

鼠尾草花和叶可用来泡茶,叶具有类似樟脑的清香和苦味,但是茶泡出来味道很温和。英国人在尚未从进口红茶前,经常饮用鼠尾草茶,可清除体内油脂,促进血液循环,抗衰老,增强记忆力[11]。

4.3 园林应用

鼠尾草的园林价值人们也比较重视,其花冠集成花序比较奇特,花色艳丽,观赏价值较高,在中国庭院中广为栽培[12],其适应性较强,岸边也可大片种植,在花坛、花境和观赏景点也多有配置。也可在岩石园中做点缀、在林缘空隙地大片种植营造幽静的环境。鼠尾草群植效果较好,在公园、风景区应用较多[13]。鼠尾草在园林绿化还可作盆栽应用,摆放自然建筑物前和小庭院。鼠尾草是日本花坛与箱种植最多的花。夏秋季摆放一盆鼠尾草,在室内对逐蚊蝇和驱虫蚁有很好的效果。

5 开发应用前景

原产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于墨西哥、巴西等地。欧洲于9世纪就已经栽培,用作医用的收敛剂和止血剂,现作为芳香调料在欧洲和美洲广泛应用于家庭及饮食业。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及华东地区也有类似的植物分布,亦称鼠尾草或丹参,有相似的外形及味道,但不是同一种植物。目前中国的西餐店都需要使用,并已从欧洲引入栽培,种植面积虽很小,但产值却很高[3]。

鼠尾草属为唇形科的一个大属,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也有80余种。药用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 Linn.),《中国植物志》作“撒尔维亚”,也称“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分布于欧洲的俄罗斯、乌克兰和法国等。

除了在医药领域的用途外,鼠尾草还是天然的抑菌剂和抗氧化剂,且具有特殊香味,有轻微的胡椒味,在西方药理作为常用调味香料,鼠尾草在食品中应用不仅可以改善食品气味,还可以提高食品的抑菌和抗氧化性能,使食品货架期延长[15]。目前,鼠尾草提取物已经被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批准,允许作为食品香料在食品、酒类中调配使用。此外药用鼠尾草全株含挥发油,可用于食品工业、香料、香水和药物制剂,这也充分表明鼠尾草在食品、化工中的开发应用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6,17]。

药用鼠尾草自然资源丰富,发掘利用的潜力很大。由于鼠尾草起源于欧洲,受地域和文化的影响,在国外广泛使用的鼠尾草对我国消费者来说还很陌生,有关鼠尾草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也很少。这充分展现了鼠尾草在我国市场中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常宇航,魏宇昆,马永鹏,等.中国原生鼠尾草属植物园林应用现状与展望[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5):6.

[2] ]田春元,辛淑清,张伟英,等.蓝花鼠尾草的繁殖技术及应用[J].现代园艺,2015(23):2.

[3] 余燕,杨在君.四川鼠尾草属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园林应用探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2):4.

[4] 张吉通.四季常绿的香料植物——灌木鼠尾草[J].现代农业科技,2005(9):2.

[5] 姜东燕.鼠尾草的人工栽培及市场开发[J].北方园艺,2008(6):1.

[6] 王琳.西班牙鼠尾草在黑龙江地区的栽培技术研究及市场开发[J].中国林副特产,2012(5):2.

[7] 王羽梅.中国芳香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8] 秦海燕,陈季武,胡斌,等.鼠尾草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7):89-92

[9] 汪红,王强.非线性映射法用于鼠尾草属植物的分析鉴定[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4):51-54.

[10] 屈英薇,李喆,王淑月.鼠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6):311-312.

[11] 张彪,王爱勤,淮虎银,等.鼠尾草属药用植物资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2.

[12] 白小荣,马岩,李旻辉.药用鼠尾草传统应用调查与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2):8.

[13] Rivera D,Obon C,Cano F.The Botany,History and Traditional Uses Of Three-Lobed Sage(Salvia Fruticosa Miller)(Labiatae)[J].Economic Botany,1994,48(2):190-195.

[14] 曹丽敏.鼠尾草属植物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3):137-139,147.

[15] 李玉邯,陈宇飞,杨柳,等.天然调味香料鼠尾草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7,42(7):3.

[16] 王舟龙,王小慧,万路,等.南昌地区鼠尾草引种栽培及繁殖研究[J].现代園艺,2021,44(13):2.

[17] 陈云,周翔宇,肖汉文,等5种鼠尾草属植物的耐湿热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45-50.

猜你喜欢
鼠尾草
5种鼠尾草属植物的耐湿热性研究
鼠尾草 给生活加点料
科学之友(2022年2期)2022-02-16 17:21:34
7种鼠尾草核型分析与比较
南昌地区鼠尾草新品种引种适应性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南昌地区鼠尾草引种栽培及繁殖研究
现代园艺(2021年13期)2021-07-05 01:20:38
迷迭香叶中鼠尾草酸的超声破碎提取工艺 及其抗油脂氧化研究
中国油脂(2019年5期)2019-05-13 09:33:08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6
鼠尾草酸对β-淀粉样蛋白损伤的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7期)2017-11-22 07:33:50
亚临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参酮类成分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37
鼠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