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叨叨着“不公平”的男孩

2023-04-03 09:33:45邱燕青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家校共育

邱燕青

【关键词】育人故事;教育引导;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8-0094-02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渴望被老师、家人“公平”对待的诉求也是人之常情。“大家好,我叫希希,我讨厌一切不公平的事。”“为什么总是出现那么多‘不公平,真是丧气极了!”希希嘟囔着。“裁判不公平,李老师帮助女生队踢球,结果女生队赢了本该是胜方的男生队。”希希气得直跺脚。“为什么只要弟弟犯了错,总是连带我一起受罚,真是太不公平了……”

包容

这个总是叨叨着“不公平”的男孩,就是我班级里的一员。因为他对“公平”的极致追求,也让我的班级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学们总是向我告状,反映希希无法和同学和平相处:前天午餐时,希希不听午餐管理员的劝说,坚持将别人餐盘里的水果与自己的进行交换;昨天,璇璇获得了“每月之星”的奖章,希希爱不释手,看了又看就是不肯归还……任课教师也纷纷反馈希希不听教诲,不愿意订正《同步》练习,只因为自己错得太多,我只好两边相劝,一面安抚暴躁的希希,一面带着希希向任课教师解释,并教他“123深呼吸法”来释放内心的情绪“小怪兽”;班级家委会代表也时常反映希希的“特立独行”,甚至要联名写信劝走这个“问题”不断的希希。为此,我设置“家委会特约信箱”,每周分发“家校预约单”,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这一切,让作为班主任的我心焦之余,也被迫开始重新认识儿童心中“公平”的真正定义。问题出在哪里,我就从哪里下手。我决定主动出击,掀开“不公平”面纱,用包容之心融化他内心的坚冰。再次望向他时,我收起了焦躁的目光,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给他冷静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我相信,问题的解决还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去换位思考,真正走进这个“叨叨不停”的急需帮助的男孩内心。

倾听

“公平”总是在比较中产生。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否被公平对待取决于学校、家庭对待自己和他人是否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追求公平的同时,实则是在确保自己的安全领域不受侵扰。想到这里,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我将希希轻轻拉到身边,蹲下身子,真心倾听他的心声,让他一吐为快。在与希希的沟通中,我依旧反复听到“不公平”三个字,这也重重地击打在了我的心上。“明明是我先举手的,为什么老师却选了别人回答问题?”“张老师为什么要去教六年级的美术课,上学期她一直表扬我画图有进步,这下没人鼓勵我了,同学们又要嘲笑我画得难看了……”

一件件、一桩桩“不公平”的事情背后,我分明感受到了这背后的情感需求。这是一种寻求安全与稳定,渴望得到教师、同学、家人的认可与尊重的强烈表达。掀开了这层面纱,我和这个“不公平”男孩的交流也变得明朗了不少。与其如消防队员般去灭班级里因“不公平”引发的各种怒火,不如引领整个班级追求平等,形成公平“时尚圈”,让集体教育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个体的成长。为了营造公平、平等的班集体氛围,我让学生站在班级管理的中央,师生携手群策群力,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公平在心》班级公约(修订稿)。人人是公约的制定者、遵守者。我们组建了“执行+监督”的双轨班干部队伍,让公平之花开在学生之心。我们牵起了任课教师的手,形成《你的公平,我的心愿》专属评价单,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与尊重。慢慢地,我发现希希在班级里发脾气的次数变少了,来自各方的抱怨声也减少了。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战果”,也为了希希能够从“不公平”的根源上得以彻底治愈,我决定走进希希的家。

期待

表面上,希希一次又一次因为“不公平”事件发脾气是情绪失控。实则,背后折射出当前“二孩”家庭“一碗水难端平”的现状。于是我开启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家校追踪。希希有一个弟弟,爸爸因为工作忙经常不回家,妈妈一人照顾家庭,常常有心无力。当兄弟俩发生矛盾时,父母常要求希希退让,与此同时给予许多物质奖励来“平息”争端。希希一面享受着“物质贿赂”,一面压抑着内心的不满。这在希希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包裹着少年的苦闷与忧愁。叛逆期的到来,打破了以往的平静。和希希父母交流多次后,他们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苦于得不到专业的指导。于是,我们共同学习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中维护家庭关系的方法,学习如何正确地向家人表达爱。基于此,我们共同制定了以下计划:言语上支持与鼓励希希;让希希独享父母的陪伴时光;为希希营造节日仪式感;主动陪希希做一件事,比如一起观察蚂蚁搬家;肢体语言有时更有力,比如给希希一个拥抱。

于是,改变在希希的家中悄然发生。家中产生兄弟矛盾时,父母及时了解事情经过,并进行公平处理,给予正确评价。一周后,希希妈妈给我发来了爸爸陪伴两个孩子踢球的照片;两周后,希希成为班会课《二孩家庭:公平的密码》的小助教;两个月后,希希成了弟弟的绘本小讲师;三个月后,希希的父母成了学校“护学志愿者”……

父母公平地表达爱让希希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安稳与丰盈。温馨与稳固的家庭氛围促使希希不再那么“尖锐”。那个总是叨叨着“不公平”的男孩也比以前更加宽容大度了。掀开“不公平”的面纱,解锁“公平”的情感密码,家校携同,一路追随“公平”的脚步……这一切的改变,让教育的力量在平等中共生,赋予每一个儿童无限的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见习编辑:徐缘缘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家校共育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 08:22:00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大众文艺(2019年21期)2019-01-29 01:50:43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黑河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7 19:51:16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