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在越南的兴衰及影响

2023-03-24 11:05:46杨璐银
名家名作 2023年34期
关键词:越南语越南人越南

杨璐银

汉字作为一种悠久的书写系统,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影响,其辐射范围远及周边国家,尤其是越南。越南是我国的邻邦,中越两国有着悠久而紧密的历史联系,同属汉字文化圈的越南历史上深受中国汉字的影响。汉字在越南的历史舞台上经历了从盛到衰的转变,在越南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尽管在现代社会,汉字在越南的使用已不如从前广泛,但其在越南文化中留下的印记是不可抹去的,影响至今犹存。本文将通过汉字在越南的兴衰史,拉开一幅文化交融和变迁的生动画卷,展现汉字对越南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 汉字在古代越南的兴起与发展

汉字开始传入越南最早是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后,将岭南地区划入中国的政治范围,在那里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三郡,并“发诸尝通亡人、赘婿、贾人”于岭南地区[1],与当地人杂居通婚,这样汉字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就开始传入了越南。然秦王朝两世而亡,对岭南地区汉文化的输送程度并没有很深。但是却为汉字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秦末赵佗建立割据政权南越国,重视教化,促进了汉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到汉时越南有了明确的纪年,并且正式用汉字纪史。由于“凡交趾所统,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2],为此,汉在秦的基础上继续设置郡县,派官员负责教化,如李善、锡光、任延、贾琼、士燮等人,他们在当地建立学校,传播儒教,大量汉文书籍传入越南。其中,士燮被越南人尊称为“南交学祖”。另外,由于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而交州地区相对安定。因此,内地的汉族人民以及封建士大夫等纷纷到交州地区避难。其中不乏著名的士大夫及学者,如程秉、薛综、许靖、许慈、刘巴等人,不少人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中有许多人在交趾兴办学校,招收门徒,传授经书,释译名物,著书立说,广泛传播中原文化提倡中原礼仪风尚。据《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记载:“徙翻交州,虽处罪犯,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3]这些人都为汉字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本地的儒士不仅能在书面上用汉字书写,还能在交谈中使用汉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继续不断流入越南。到隋唐两代,中原王朝加强对越南的统治,派遣官吏进行治理,鼓励民众研习“四书五经”。特别是唐王朝在这里推行科举制度,发展文化教育,广泛传播中原文化,允许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进仕,极大地刺激了安南地区大量文人士子学习儒学,当地出现了一批精通汉字的儒生和士大夫,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此外,唐朝还在安南设立都护府,并驻扎了大量汉人军队以守护边疆。这些士兵除了返回家乡或战死之外,还有一部分选择留在了当地定居。无意中,为汉字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更多途径。

越南进入自主时期后,汉字的传播势头更盛。一是由于汉文化的长期浸染,汉字深入了越南人的精神与文化中。另外则是越南建国之后缺少完备的国家制度,他们需借鉴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因此对汉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公元939 年越南当地豪强吴权击败南汉,自立为王,建立吴朝,越南逐渐走向独立。其律令制度、习俗文化均仿效“天朝”。宋时,越南建立李朝(1010—1224),1075 年,李朝开科举,在中央设国子监,用汉字教学,儒生们视汉字、汉学为登科入仕的阶梯,进而竞相学习,有力地推动了汉字、汉学的传播。不仅如此,这一时期越南出现木刻印刷,汉字著作得到广泛的印刷发行,使汉字的影响更加扩大和深入。这样,汉字的使用范围从政府部门普及到地方的城镇、农村,从统治者和士大夫扩大到平民百姓。后来明清越南与中国建立藩贡关系,越南君主经常遣使来华,积极吸取儒家文化,一直到此后的阮朝,历代帝王都效仿中国的文章典籍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汉字在越南的深入传播,虽然越南此时已经有了依据汉字所创制的喃字,可是官方依然使用汉字撰写,承认汉字是唯一正式的官方文字。而越南整个封建自主时期,大量著作均用汉字书写,例如李公蕴的《迁都诏》、李常杰的《南国山河》、陈朝黎文休的《大越史记》、陈国峻的《檄将士文》、武琼的《越鉴通考》、后黎朝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潘孚先的《史记续编》、范公著的《大越史记本纪续编》、黎嵩的《越鉴通考总论》、潘清简的《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潘辉注的《历朝宪章类志》、黎贵惇的《抚边杂录》和《黎朝通史》、吴时仕的《越史标案》以及阮朝的《大南列传》《大南实录》《大南一统志》、阮薦的《平吴大告》《军中词命集》《蓝山实录》《抑斋诗集》等等都是用汉字、汉文撰写而成[4]。直到近代中法战争后法国殖民越南,汉字在越南的使用才开始逐渐衰退。

总体来说,汉字通过战争、移民和文教等方式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的政治、制度、文化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越南古籍《大南实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我越文明,自锡光以后,盖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丧、祭、理数、医术,无一不用汉字。”[5]由此看见,汉字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越南社会各个层面。而汉字能够对越南产生直接影响,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虽然古代越南处于所谓的荒蛮之地,但是毕竟与中国接壤,随着历代王朝对当地不断开发和交通的发展,双方的往来总体上较为顺利。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基于中国王朝政权足够稳定,双方的关系没有受到外界强有力的冲击,这种关系直到近代西方殖民者的到来而被打破。

二、汉字在近代越南的消退

汉字在越南的使用受到冲击最早是由于16—17 世纪西方传教士来远东传教。当传教士来到一个国家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语言文字不同,为了能够学习当地语言,传教士们就用自己国家的拼音文字来注释远东各国的语言。其中最早用于学习越南拉丁拼音文字的字典是由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德罗编撰的《越葡拉丁字典》[6],但这种拼音文字最初只限于宗教领域。并且由于此时的越南依旧是中国的藩属国,在主流文化上还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汉字在当时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汉字仍是官方文字。汉字真正走向衰退是在1858 年法国入侵越南之后,中越朝贡关系遭到破坏,越南逐渐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统治,就要断绝中越之间的联系,削弱中国对越南的影响,因此汉字的使用自然而然也就受到了冲击。

1862 年《越法友好条约》签订以后,法国殖民当局在其设立的学校中废除了汉字、汉语以及汉学教育,试图以法语和拉丁化文字取而代之,这一做法遭到了民众的强烈抵制。到20 世纪初,汉字虽然经过上千年的存在已经深入到越南人的习俗、观念以至民族精神,但已完全失去了在越南的正统地位。1919 年,越南科举考试被正式废除。按照法国殖民政权的要求,新的教育体系只教授国语字与法文,并将其作为官方语言与文字,汉字在越南被彻底边缘化。20 世纪70 年代后,法国规定在越南南部账单必须用拼音文字书写,并且将会书写拼音文字作为官员晋升的必备条件。后来随着越南近代民族主义的觉醒,很多文人志士为了能够迅速宣传革命思想,提高民族凝聚力共同反抗殖民入侵,开始鼓励主张学习国语字。像越南近代思想家潘佩珠、周潘桢等人,他们虽然自身通晓汉字,但仍主张普及使用国语字。1907 年开始的东京义塾运动就是为了能够让国语字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语字得到迅速推广。直到1945 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南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汉字,以拉丁国语字作为通用官方文字。1976 年7 月2 日越南实现南北统一,随之全国文字也合为一体。至此,拉丁化国语字已经完全替代了汉字的地位,成为越南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唯一通用的官方文字。

三、汉字的影响

(一)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的影响

汉字对越南文字最大的影响就是字喃的产生。这种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语音、偏旁等都以汉字为基准,而且外形跟汉字一模一样,都是方块字,它的读音基础也居于汉越音读。尤其是仿照汉字形声字的方法,在一个字里,半边表意,半边表音,例如“台二”字,左边“台”字表音,右边“二”字表意,读作“hai”。除了借用了汉字的形体,字喃还利用汉字创造一些新的字符来表示越南语特有的音节和词汇。可以说,没有汉字就不可能有字喃。此外,汉语的语法词汇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越南语。在越南语中,有相当数量的词汇是用汉语语素(部分或全部 ) 构造而成的,如越南语用“车”和“踏”表示自行车;用“长”和“房”来表示“科长”。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在越南语中,超过60%的词汇都来源于汉字。越南语的语序与汉语也很相似,通常遵循主谓宾的结构。越南语中的量词使用也受到汉语的影响。在表达数量时,越南语经常使用量词加名词的结构来进行表达。在表达比较、因果关系时,越南语往往也会借鉴汉语的句式。

(二)汉字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汉字不仅影响了越南语言文字,也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学艺术。在文学领域,越南古代文学大量使用汉字,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汉文文学作品。越南建国后的文学首先就是用汉字创作。许多中国成语、典故、成句等,由于无法越化,只能原封不动地搬到文学作品中去,像喃文名著《金云翘传》中就有“梅骨格雪精神”完整的汉字表述[7]。越南的绘画艺术,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深远影响,在题材、技法乃至审美观念上均可见汉文化的影子。在越南传统画中,汉字的运用往往与图画相结合,展现一种图文并茂的审美风格。在越南古代壁画与卷轴画中,艺术家会在画面旁边附上汉字题签,或在画作上方添写诗文,以汉字承载文人的雅致情怀。这些汉字不仅是作品信息的载体,更是构成艺术作品整体意境的重要元素。佛教材的画作中,汉字则用以说明佛经教义,传达修行者的精神追求,在文人画中,汉字则更多地用于表现画家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表达,如通过对古诗词的引用,与图画共同构建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境。在书法领域,早在唐朝汉字书法就已经传入越南,引起了越南贵族、僧侣对汉字书法的仰慕与追求。宋时,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遣使到中原,向宋朝皇帝乞赠大藏经及御札八体书法。19 世纪后越南遭到法国入侵,推行拉丁文字,但越南人出于对汉字的热爱,依旧不断练习汉字书法。20 世纪以后,汉字在越南逐渐丧失了官方文字的地位,加之社会混乱,越南汉字书法艺术逐渐落寞。不过,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仍然出现了潘佩珠、胡志明这样的汉字书法爱好者。1961 年5 月胡志明游桂林、阳朔等地挥毫题写不少即兴创作的汉诗,其字朴实而清秀自成一体。

(三)汉字对越南人思维的影响

汉字对越南人的思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里以越南的地名和人名为例。越南地名多为汉越语,如归仁、西宁、河内、平顺、清化,有的甚至就跟中国的地名相同,如:河南、河西、山西、太原、兴安。在越南南部地区,有不少地名以“江”“洲”“镇”等汉字结尾,比如“龙江镇”“金洲”等等。这些地名与中国的地名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姓氏上,越南人也好从中国古书或典故中为自己取字。如近代诗人黎光定,取字“知止”,因为《大学》中有云“知之而后有定”。越南人姓氏中不少都是从中国移植过来的,如阮、黎、陈、李等。在名字的取义上,男性以“雄、强、俊、杰”字为主,注重阳刚,女性则是偏向阴柔,以“芳、草、秋、水”字常见,无一不体现了汉字的影响。

汉字在越南的传播和使用有两千年之久,可以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随着越南在20 世纪初采用拉丁字母改革其文字体系,汉字的使用在越南逐渐减少。但汉字作为文化遗产,在越南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受中华文化影响,越南人也有春节。如今每逢春节时,春联上除了喃字、国语字外,依然会有汉字出现,特别是“福”“禄”“寿”这三个汉字。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福禄寿象征着幸福、吉利、长寿。而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越南,自然不会舍弃这三个寓意美好的汉字,可以看出汉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越南文化中。在越南的一些历史文献、碑文和古建筑中,汉字的痕迹也仍然清晰可见。在越南社会中仍然有很多词汇来源于汉字,不少越南人仍然通过学习汉字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历史与文化,通过使用汉字记载的文献古籍更有助于越南人了解自己的文化。不仅如此,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以及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许多国家对汉语越来越重视。2023年12月5日,越南教育部正式批准汉语教科书,2024 年起将汉语纳入小学三、四年级的必修课。这是越南自1945 年废弃汉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写文字78 年后又重新把汉语纳入教育系统。汉字为中越往来提供了便利,也为中越历史上的友好往来提供了证明,汉字在越南的衰退不代表中越之间文化上的断裂。相反,我们都曾遭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都曾为民族独立而努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两国之间的感情,牢记历史,共同发展友好关系。

猜你喜欢
越南语越南人越南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7:14
越南百里“银滩”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越南人爱看中国电视剧
华人时刊(2016年16期)2016-04-05 05:57:21
汉语介词“跟”和越南语介词“voi”的异同
“凯萨娜”侵袭越南
环球时报(2009-09-30)2009-09-30 20:20:05
越南人身材苗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