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彬
(作者单位:湛江日报社)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给传统报纸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报社记者需要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努力改变报纸媒体的发展现状。报社的记者属于新闻采集和写作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因此会对新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要想积极改变新媒体时代传统报纸媒体的发展处境,报社记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新闻写作能力,提升新闻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的情况下,提升报道的质量,发挥出新闻报道的价值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促进报纸媒体的创新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大部分的新闻传播都需要通过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并且信息覆盖范围比较广泛[1]。在传统纸媒时代,人们主要通过报纸来获取信息,信息获取的渠道比较单一,并且信息传播的速度比较慢,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大众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报纸媒体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注重新闻的时效性,不断提升报纸新闻传播速度,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新媒体时代,除了关注报纸新闻的时效性,报社也需要提升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只有新闻内容对读者产生了吸引力,才能够吸引读者,推动自身发展。在撰写新闻时,相关人员要在保证新闻真实的情况下,提高新闻的吸引力,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报社新闻记者的个人写作能力决定着新闻内容的质量,所以报社记者要通过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来提高新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力,为报纸媒体带来更多受众。另外,报社新闻记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基础写作能力,还要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满足新媒体发展需求。
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给传统报纸媒体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想要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报社新闻记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创新思维,提升新闻内容的吸引力,这就对报社记者的洞察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报社记者,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和真实的新闻内容,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另外,报社记者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筛选出新闻中的隐藏信息。但是,目前部分报社记者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缺少一定的洞察力,掌握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相关知识等明显不足,所以很难对当前的时事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导致报纸新闻的吸引力不高,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媒体时代,想要不断提升传统报纸媒体对读者的吸引力,报社新闻记者必须要把握好读者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及时明确读者的阅读爱好和阅读需求,写出符合读者需求的新闻,提升报纸新闻的吸引力。但是,长期以来报社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了传统写作要求的影响,再加上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写出来的新闻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主题千篇一律,读者对于新闻内容提不起阅读兴趣。
近年来,报社逐渐对记者的新闻写作能力提高了要求,但是新媒体时代报社记者的新闻写作能力并未得到提升,这是因为部分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直接上岗就业,没有足够完善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正确有效处理,影响了新闻内容的质量。
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作为报社记者,必须要在工作中做到不忘初心,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充分发挥报纸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3]。报社记者要具备正确的三观,提升个人政治觉悟,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分清楚是非对错,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拓宽新闻素材收集渠道,积极收集有效素材,获取更多的一手资源,提高报纸新闻的质量。另外,报社记者对于新闻事件要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和感知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寻找切入点,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描述新闻事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真实、具体和全面的新闻资讯。
新媒体时代,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大众的信息需求并不是以媒体行业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报社记者必须要改变传统写作模式,积极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坚持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在写作过程中,记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融合能力,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环境[4]。同时,记者需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应用各种现代化的写作工具,不断提升自身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习更多的写作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养。记者需要根据自身所在报社的特殊性进行创新,了解社会大众的阅读喜好,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和编写上多下功夫,利用实际行动把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表现出来,创造出更加具有创意性、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新闻作品,促进报纸行业的创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报社记者只有充分掌握读者想要什么样的信息,才能为后续写出优质的新闻提供准确的方向,提高新闻写作质量[5]。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报社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深入基层,与群众进行良性的互动和交流,在了解群众感受的同时总结经验,从而收集更多的新闻素材,提升报纸内容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在当前媒体市场环境中,媒体数量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报社记者需要在新闻写作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报纸新闻的品牌影响力,如此才能使报纸媒体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记者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营销能力,能够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充分整合信息资源,让报纸新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帮助报社巩固地位。
作为报社记者,必须要加强实践,深入新闻现场,全面了解新闻内容,积累更多的新闻素材。同时,报社记者要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新闻稿件,在进行新闻写作之前,提前阅读大量关于事件的内容和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新闻写作主题,提升写作质量[6]。记者只有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新闻事件,才能够在复杂的新闻素材中提炼出自己需要的高质量信息。作为新闻记者,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不断创新写作思维,既要对新闻事件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也要具备独特的写作思维,如此才能有效提高新闻写作质量。
例如,记者在采写新闻《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了解海底隧道工程安装成功相关内容,记者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到了在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通过二次精调把对接的精确度从15厘米降到了毫米级别。该惊人的事实也体现出了工程建设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如,记者在写《35名贫困村第一书记申请留任》这一新闻的过程中,首先进入茶园中与当地的人进行了深入分析,逐渐了解到了安徽省的第六批扶贫干部都是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心愿集体选择留任,重点体现出了新时代干部的形象和其具备的精神追求。笔者写的这些新闻内容都是以现场报道为理论参考,积极满足了人民群众关注热点问题的需求,有效提升了新闻传播效果。
报社记者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面面俱到,既要有独特的写作观点,也要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个人写作能力和知识储备量,积累丰富的新闻素材,明确新闻写作主题,并在后续的写作过程中进行铺垫和引导,利用素材来证明自己的结论[7]。记者只有阅读大量的书籍和相关新闻报道素材,深入大众生活中,才能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真正提升新闻写作水平。
例如,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作品《普光气田为长江经济带注入了绿色动能》《千万“活鱼”搅和广东市场》,这两篇文章都是以时间为节点,分别反映出了我国西气东输战略的贯彻落实和商业制度创新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记者在写作过程中收集了丰富的素材和数据,使得新闻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所以,记者在写新闻稿件时,只有收集更多真实有效的数据和素材,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新闻价值。
报社记者必须要不断提升个人写作能力,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基层群众心中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8]。同时,报社记者要创新新闻写作思维,解决在新闻写作中出现的内容空洞等问题,不断提升新闻写作质量。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群众当中,才能够确保新闻写作质量。报社记者还要不断积累写作经验,丰富新闻内容,为报纸媒体创新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新闻作品《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中,记者以“美丽的大渔湾,终于能留给子孙后代了”为主题进行新闻内容写作,分析了县委主动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阐述了长达30年的人海之争事件原委。再如,在新闻报道《安徽阜南8275名学生今年“回流”乡镇学校》中,作者主要围绕“对教育是否满意,人们会用脚投票”进行写作,阐述了安徽省阜阳市阜南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显著成效,以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为切入点,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可以让社会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党和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记者通过描写新闻现场,可以把新闻真实有效地传递出去,提升新闻的吸引力和真实性[9]。因此,报社记者要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及时捕捉新闻现场的相关细节,针对细节进行详细报道,注重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发挥新闻报道的作用。同时,报社记者需要排除一切干扰,迅速抓住新闻事件的关键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挖掘新闻背后的内涵,判断出新闻的价值,提升自身的新闻写作能力。随着现代化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十分关注各项科研工作的成效,因此记者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新闻价值,捕捉新闻细节。例如,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炎黄的祖先不是来自非洲》《云南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生物物种红色名录》都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这是因为作者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能够从细节入手,不断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并且通过分析云南发布的生物物种红色名录,提高了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把差异比较鲜明的事物安排在一起,或者是将存在矛盾的双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一定的反差。使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看到对象的本质特征,有效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10],给读者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比如,在新闻作品《寸土寸金地,让与贫困户》中,作者主要分析了政府切实考虑百姓的实际需求,将宝贵的土地资源用于建设贫困户的“千手爱心大屋”,利用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环境的变化,让读者通过新闻了解到了新时代发展的巨大变化。
新媒体背景下,报社记者需要提升个人写作能力,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丰富理论知识,并在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充分发挥报纸媒体的优势,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以拓展报纸媒体的发展空间。另外,报社记者也需要创新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地应用各种语言表达形式来提升写作质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促进报纸行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