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策略分析

2023-03-20 08:05:46段庆
电脑迷 2023年23期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

段庆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发展,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推动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旨在提高信息化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质量和效率,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指依托于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工作、学习活动以及系统设备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种管理手段打破了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既能提高计算机实验室内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又能强化管理效果,加快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为高校培养更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管理质量

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不仅能在管理软件中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情况、故障检修情况,还能及时排查出软件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隐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隐患,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管理漏洞和疏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信息化管理模式是高校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和运维工作执行效力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二)降低管理成本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高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软硬件系统进行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起不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而依托于信息化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较少,并且能够实现远程管理,很多简单的管理程序,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自动完成操作,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实时关注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将软硬件系统的维护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优化管理流程

在管理计算机实验室的过程中,“流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缺少規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设备分配不明、借用程序不合理等。混乱的管理流程会增加设备的闲置时间,降低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而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利于细化管理流程、规范管理程序,可以将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借用以及调配等信息完整且详细地记录到系统,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化。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校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加大了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但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部分高校未能对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统筹设计,现行的信息化管理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管理流程不明、管理程序混乱等,给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阻碍和干扰。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管理机制的指导和引领,部分管理人员未能对管理程序进行定期更新和优化,导致各个管理环节衔接不足,现有的业务系统存在各自为营、互相孤立的情况,难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致使信息化管理成果难以充分体现到计算机实验室中,给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另外,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机制,都缺少登记制度,使实验室的调配、使用等信息记录不全,不利于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软件管理不科学

现阶段,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通常会采用一对一的配置模式,即一个座位配置一台计算机设备,并且每台计算机设备中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系统的独立性较强,以便于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实施。由于计算机实验室内部的硬件设备较多,需要管理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硬件设备中的软件系统进行清扫、杀毒以及升级等,还需要做好定期维护工作。这种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实验室对高质量运行的需求,一旦软件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干扰教学、科研活动的高效推进,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三)硬件管理较分散

高校的办学规模越大,计算机实验室的数量就越多,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场地、楼层以及校区中,在无形中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不利于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同时,不同计算机实验室内部的设备采购时间、品牌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品牌不同的计算机设备,所应用的网络通传系统也有所差别。以联想和惠普的电脑为例,前者应用惠顿保护系统,后者应用增霸卡。同时,网络同传系统的同传功能只适用于相同类型的计算设备,每个计算机实验室只能内部同传系统或者是软件无法实现跨网段同传,因此计算硬件设备的管理也无法进行跨机房管理,需要高校针对同类的计算机,设置一台母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还会加大管理人员的任务量。

(四)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不足

安全管理是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部分高校会在每个学期末,根据下个学期的任课信息,在开学前有针对性地安装相应的软件,将保护卡关闭后,就不再对软件系统进行更新以及杀毒等操作。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能,但是系统感染病毒概率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病毒的隐蔽性较强,并且破坏力极大,容易隐藏在文件中不易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给软硬件系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干扰系统运行的流畅性以及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任课教师和学生均需用到U盘,在反复拔插U盘的过程中,U盘中的病毒可能会扩散到电脑硬盘中,危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部分教学工作对计算机设备的需求较为特殊,需要设置开放性盘符,在无形中加大了病毒的感染概率。另外,若计算机系统本身具有较大漏洞,一旦感染病毒,完全根治的难度较大,最终导致计算机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设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能够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因此高校有必要结合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提高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在构建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管理人员要从技术层面出发,对计算机实验室中各种资源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解,通过对相关专业教学需求的分析,规划设计调配使用计划,严格控制设备的运转时间,防止出现高负荷运转的情况影响到软硬件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使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同时在调配设备的过程中,要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对实验室的使用信息、借用信息以及调配信息等,进行统一记录和处理,根据相关数据,对调配使用计划进行灵活调整。一方面,需要避免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另一方面,需要防止设备闲置时间过长,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

其二,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数量较多,并且较为分散,仅靠管理人员维护设备难度较大,因此要通过完善成熟的监管机制,对相关主体进行约束。为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工作的水平,可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监控设备等,搭建远程监督管理系统,对教师和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中的行为,展开动态化监管,一旦发现有人员存在盲目操作等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计算机实验室运作的秩序性,促使各个主体自觉约束个人的行为,减少不良操作现象,进一步延长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年限。

其三,构建完善系统的门禁管理体系。根据部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现状可知,在每学期末都会出现门禁撤销不及时的情况,很多教师在没有教学需求的情况下,依然拥有门禁并随意出入计算机实验室,给实验室的安全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因此,高校要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制订门禁管理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审批授权制度,根据信息化系统中显示的任课教师信息,对门禁授权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當任课教师没有教学需求时就要撤销其门禁授权。针对个别对计算机实验室有临时借用需求的任课教师,要求其登记并上交临时借用卡,当临时借用结束后,要立即注销借用权限。通过有序化的门禁管理模式,可以为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软件管理程序

在管理软件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规范》等制度条例,对现行的管理程序进行优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应用软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化追踪,做好软件的杀毒以及系统的升级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母机的升级和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指的是选择一台母机,并将教学活动以及科学研究等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软件和系统,安装到母机中,实现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综合控制。因此,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母机进行维护,利用注册表编辑器等功能,对教学系统以及软件展开全方位的控制,约束操作者的行为,严禁任何人员对系统软件的设置进行随意修改或者添加,避免给病毒入侵留下漏洞。另外,还要对C驱动器进行隐藏设置,即系统只要退出就不保存,利用这种管理模式,促进计算机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

(三)搭建硬件管理平台

在新时期,各种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层出不穷,其中虚拟桌面云技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管理技术效率较高,并且安全性能强,能够使管理人员获得良好的桌面交付体验感。现阶段,应用效果较强的虚拟桌面云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VDI,即Virtual Deskt Infrastructure,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前端为专用PC(瘦客户机),而后端的服务器负责数据计算以及处理任务。另一种是IDV,即Intelligent Desktop Virtualization,该技术主要是基于本地缓存功能,实现单台服务器的集中化、统一化管控,前端是独立相分离的计算机(台式机)。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调查研究可知,大部分高校都在应用台式机,因此在选用虚拟桌面云技术过程中,要优先使用IDV。将这种技术引进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管理人员利用终端设备就能够实现对虚拟化服务器的有效管控,还能够在虚拟化的桌面客户端中,设置相应的系统镜像。

(四)加强系统安全维护

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始终是管理工作的重难点环节,在管理软件系统以及硬件设施的过程中,一旦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就面临无法根治的情况。对此,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软硬件设施安全维护的重视程度。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虚拟化桌面技术,该技术能够让计算机系统在每次启动后,都拥有一个相对干净的操作系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且这种技术还能够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操作需求,如自主还原或者启动还原等,都能够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升级安全保护系统,提高系统的防御能力,为应用软件中各种数据、文件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是高校保证资产安全的关键环节,对教学工作、人才培养以及院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从高校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对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桌面等技术的应用,助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高质量、高效率管理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计算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
还原卡与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中的使用对比陈治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安全问题探析
关于当代电网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分析
关于高速公路路政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49:28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5:55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