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绪权,林少鹏
(广东省构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广州 510610)
随着我国人口架构逐步迈入老年化,以及电商等新行业兴起,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成为建筑行业现状。现浇结构存在劳动力需求大、现场材料浪费多等弊端;装配式构件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标准化作业质量保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装配式解决了现浇结构存在的弊端,推广装配式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多层公建项目建筑规模小、建筑造型多样等不利于标准化因素,装配式应用较少,在当前劳动力不足的形势下,多层公建项目迫切需要改进建造方式,在实践中探索适用于多层公建项目的装配式建造技术[1]。
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工程位于清远市省级职教基地内,由教学楼、学生宿舍、体育馆、图书馆等25 栋建筑物组成,最高6 层,高度23.30 m,总建筑面积23.3万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预制管桩基础、天然基础,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本项目初步设计为现浇结构,按照广东省政府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的总体部署及要求,在EPC 模式下将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单体调整为装配式建筑,需对原现浇结构进行装配式深化设计。因结构形式差异,存在楼层高、结构布局差异大等不利于标准化设计的难题,也加大了装配式施工的难度。
深化后装配式建筑包括2 栋学生宿舍、1 栋教学楼,学生宿舍6 层,首层3.6 m,标准层3.55 m,建筑面积3.83万m2;教学楼5层,首层4.5 m,标准层4.2 m,建筑面积3.7万m2。
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2017》,教学楼主体结构指标得分20分,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得分10 分,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得分10.6 分,细化项得分7.2分,鼓励项得分1.5分,应用叠合楼板、全预制楼板、预制PC 外墙板、发泡陶瓷板、ALC 条板等预制构件;经计算本项目装配率52.3%,不低于50%装配率,且各项评价最低分值满足要求,达到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2]。
针对建筑结构存在楼层高度差异、结构布局不一等特点,深化设计结合节点现浇技术进行优化,以实现标准化设计,提高构件生产和安装工效。
⑴楼层板采用130 mm厚叠合板(60 mm预制板+70 mm 现浇层),屋面层采用140 mm 厚叠合板(60 mm预制板+80 mm 现浇层),走廊部位采用100 mm 厚全预制板。叠合板、全预制板尺寸深化在满足塔吊吊重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大块预制,减少预制板数量,预制板长度宜控制在2.7 m 以下。通过现浇梁和拼缝(后浇板)将预制板连接成整体,宽度300~400 mm 后浇板调节预制板标准化。
⑵各层内、外墙体主要采用ALC条板,外墙采用新型发泡陶瓷墙板。条板标准宽度600 mm,以600 mm模数进行BIM 排版,端部补板宽度应不小于200 mm,宽度不足200 mm 的门垛采用现浇方式,减少非标准墙板率[3]。
⑶PC 外墙板整块重量大,考虑运输和吊装,板厚控制在120 mm 以内,尽量布置在靠近塔吊位置。按节能保温要求东西侧PC 外墙板内侧设置复合保温板,采用10 mm 粘结石膏结合层+20 mm 岩棉+40 mm耐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在边梁上设置现浇出挑构造,通过该构造高度调整,统一楼层间PC 外墙板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PC外墙板与梁连接大样Fig.1 Detail of PC Exterior Wall Panel and Beam Connection
⑷设备采用管线分离,有吊顶区域照明、报警等管线在吊顶内敷设,公共走廊全预制板区域照明、报警管线沿楼板明敷。
3.1.1 卫生间降板与楼板整体浇筑成型
装配式建筑卫生间沉箱一般采用现浇方式,避免出现渗漏。本工程的卫生间降板采用叠合楼板,降板深度550 mm,与楼层板整体一次浇筑成型,提升楼板整体性和防渗性能。降板叠合板采用双向板四面出筋的形式,梁底钢筋安装困难。结合《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 715-2020》要求,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小于桁架预制板厚度的1.3 倍、且≥75 mm 时,桁架预制板纵向钢筋可以不伸入支座[4];优化卫生间叠合板,由60 mm 预制板+70 mm 现浇层调整为60 mm 预制板+80 mm 现浇层,支座处附加钢筋搭接至梁内(见图2、图3),使此部分降板简化制作,方便施工,提高工效[5]。
图2 卫生间沉箱叠合板构造示意图Fig.2 Structural Diagram of Toilet Laminate
图3 叠合板沉箱钢筋锚固Fig.3 Reinforcement Anchorage of Laminated Slab Caisson
3.1.2 优化管线密集区域
楼层管井、阳台位置需要穿过楼板的立管较多,封堵不到位容易渗漏。叠合板深化设计常采用预制板预埋套筒方式,如出现套筒预埋偏位,竖管难以安装;若采用留置穿管孔洞、现场安装套筒方式,孔洞部位需加强处理,预制件制作麻烦;且成型后的预制板在预留洞口位置为薄弱区,运输和吊装容易破坏[6]。优化竖向管线密集区域叠合板,在保证整体装配率的前提下,将预留穿管孔洞调整为局部现浇,提高管线密集区域楼板的整体性;预制板不需要预留和加强孔洞,降低生产难度。
根据装配式建筑要求,设备采用管线分离安装方式;在房间内采用管线分离方式影响观感,走廊区域大小管线采用明敷方式安装,达到管线分离效果;走廊区域应用全预制板,相比叠合板减少了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工效大大提高。
走廊顶棚线管主要为强弱电桥架、消防给水管、走廊照明线路等,走廊全预制板相邻区域均为叠合楼板,将全预制板区域的水电线管平行移至叠合板内预埋,线管穿过现浇梁连接至全预制板底安装位置(见图4);减少走廊区域线管明敷外露,解决管线明敷影响观感的问题[7]。
图4 全预制板水电管线敷设大样Fig.4 Full Prefabricated Slab Water and Electricity Pipeline Laying Detail (mm)
ALC 墙板采用管卡固定、U 型卡固定及钩头螺栓固定等安装方式,其中管卡、U 型卡主要用于内墙板安装,钩头螺栓主要用于外墙板安装。内墙板安装管卡固定简单且无明显缺点,外墙板安装钩头螺栓固定方式节点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但安装后墙板内立面存在角钢及螺栓钩头外露,内墙无抹灰的刮涂装修无法收口,影响观感。
根据钩头螺栓节点大样,墙板上沿角钢型号为L63×6,钩头螺栓采用φ12螺栓,安装后配件外凸高度约20 mm,外露长度80 mm。为优化该节点,避免配件外露,采取在墙板上沿螺栓钩头安装位置预留高度80 mm、深度20 mm 的压槽,使角钢、钩头螺栓安装后不会露出墙板面(见图5)。压槽深化后在板材生产过程中预留。
图5 钩头螺栓连接优化前、后大样Fig.5 Detailed of Hook Bolt Connection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mm)
3.4.1 叠合楼板防渗防漏措施
叠合板与支撑模板存在贴合不密问题,楼板混凝土浇筑出现漏浆和错台,需清除楼板表面水泥浆残留,影响观感。针对板沿容易漏浆问题,加强控制模板平整,以及模板沿边粘贴海绵质双面胶条,使预制板吊装后与模板贴合紧密,有效防止楼板混凝土漏浆。
3.4.2 PC外墙挂板拼缝防水处理
PC 外墙挂板拼缝为带空腔构造,作业前将拼缝内外面清理干净,竖向拼缝内侧采用空心橡胶管止水带,外侧采用合成高分子密封膏嵌缝如图6⒜所示。密封胶填缝保证胶缝厚度尺寸、板缝粘接质量及胶缝外观质量满足要求[8]。PC挂板水平接缝设置企口,使外墙板水平接缝比结构平面低50 mm,防止水分经水平接缝渗入室内,形成二道防线[9],如图6⒝所示。
图6 PC外墙挂板竖向拼缝及水平接缝防水构造大样Fig.6 Detailed of Vertical Joint Structure and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Horizontal Joint of PC External Wall Hanging Plate (mm)
3.4.3 ALC墙板接缝处理
⑴板与板之间的缝隙防裂措施。墙板缝采用厚2 mm专用抗裂砂浆粘贴宽100 mm耐碱玻纤网格布。墙板制作时在板缝处设置压槽,深度3~5 mm、宽度50 mm,网格布粘贴在压槽内,施工完成后可使板缝处板面与其他板面平整,如图7所示。
图7 板缝压槽处理Fig.7 Treatment of Plate Joint Groove Pressing
⑵板与梁、柱、板等结构结合处缝隙防裂措施。隔墙两端和顶部留置10~20 mm 的胀缩缝,跨度≤6 m的缝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挤实,跨度>6 m采用发泡剂或岩棉填充;刮腻子或抹灰前在结合处加铺一层宽100 mm 的耐碱玻纤网格布。墙板与地板之间预留空隙≤40 mm 填充WP M15 水泥砂浆,>40 mm 填充干硬性细石混凝土[10]。
⑶水电管线开槽和开孔。板材上管线和孔槽采用BIM 排版,统一加工制作;板材管线安装后,用防裂砂浆填缝罩上网格布,且超出边沿≥50 mm;管线较大的缝内底部采用普通水泥砂浆填塞,外部采用聚合物砂浆和网格布。
教学楼作为装配式多层建筑试点,通过卫生间降板与楼板整体浇筑成型、全预制板应用、优化管线密集区域和ALC 墙板安装工艺、以及深化楼板和墙板接缝防渗防裂等技术研究应用,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难度和装配式施工难度,提高装配率,保证质量;为类似的装配式工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