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研究

2023-03-11 03:52:44王泽嘉毓李怡栎陈浩斌
中国医疗保险 2023年2期
关键词:长护险市长定点

王泽嘉毓 李怡栎 陈浩斌 原 彰,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广州 510006;2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广州 510006)

1 引言

《广州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末广州市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8.27%,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1]。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测算,2035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措施,广州市作为国家15 个首批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在长护险的试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21年3月,长护险已经覆盖了广州市846 万职工医保参保人和264 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累计2.85 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3],有效减轻了失能群体及其家属的经济和事务性负担。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空间分布、可达性,与长期护理服务的可及性、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社会服务的公平性息息相关[4]。目前从地理空间视角来研究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空间分布的文献较少,本研究通过GIS 空间分析法探究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可达性水平及配置合理性,以便对完善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空间布局、提高其辐射范围、彰显社会公平提供决策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区域为广东省广州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北部,总面积为7434.4 平方千米,其经纬度为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市辖区有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等11个区。

选取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数据(截至2022年8月2日)公布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名单,通过Excel 及高德API 技术获取各个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地理经纬度。同时根据广州市交通网及OpenStreetMap 获取并整合出广州市各区交通(高速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网络数据。

2.2 研究方法

2.2.1 平均最邻近指数。运用ArcGIS10.8,计算某一要素点在特定区域中与其最邻近要素点之间的距离和要素点在区域中随机分布平均距离之间的比值,从而获取该指标的具体数值[5]。其公式如下:

公式1 中,di代表两个要素点之间的实际距离,N 代表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数量,A 代表广州市各县区的陆域面积。当R=1 时,即实际要素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与随机点分布期望值一致时,则表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广州市呈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当R<1 时,则表明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广州市存在集聚分布的空间特征;当R>1 时,则表明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广州市呈散在分布的空间特征。Z 值可作为R 的显著性水平的判断标准,其高低决定集聚、分散或随机分布特征显著性高低。

2.2.2 核密度法。通过对数据分析形成的平滑曲线能够清晰反映某一要素在一个区域的空间集聚程度,利用核密度法可测得某一要素在其周围邻近区域的密度,直观地反映其空间分布的分散或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6]。其公式如下:

公式2 中,λ(s)指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s 区县的核密度的估计值,n 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数量,r 为核密度半径计算值,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i 与s 之间的距离(dis)的权重。运用ArcGIS 核密度分析功能对广州市区县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核密度指数进行分析,并据此对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进行空间分析。

2.2.3 Ripley’s K 函 数 分析。该函数是把局部要素视为空间内的一个点,绘制相应位置分布图,以点图分析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该要素是否凸显一定距离范围内统计学意义显著的聚集或分散水平[7]。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3 中,d 为距离,A 为某一区县,N 为点数,K(i,j)为权重。若式中的K 观测值>K 预期值,则要素在该区县分布聚集程度高,反之则分散程度高。若K 观测值大于置信区间上限值,则该距离的空间聚类具有统计显著性;若K 观测值小于置信区间下限值,则该距离的空间离散具有统计显著性。使用ArcGIS 中的Ripley’s K 函数工具进行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并进行显著性校验,并最终得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各区县的分散聚集水平。

2.2.4 基于GIS 的可达性分析。可达性是指通过交通网络中各节点到达某个地点的难易程度[8]。本文选择网络分析法,以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地理位置为中心建立交通网络的可达性,主要分为如下步骤:(1)路网构建与赋值。利用ArcGIS 及交通数据在相同坐标系下构建广州市各区各级道路(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分布路网图,并根据道路等级分别进行赋值(见表1)。(2)交通可达性分析。交通可达性主要是通过每条道路的可达性计算结果进行整体计算。利用路网构建与赋值建立网络数据集后,通过网络分析法中OD 成本矩阵和反距离权重插值得到广州市各道路可达性结果[9]。(3)服务区分析。服务区是一种可以查找网络中任意位置周围的包含所有通行街道的区域[10]。利用路网构建与赋值建立网络数据集,加载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位置,得到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可达性结果。

表1 广州市道路赋值情况

3 空间分布特征

3.1 空间分布现状

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数据(截至2022年8月2日),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一共有329 家,其中居家护理服务定点服务机构有168 家,占总数的51.0%;机构护理服务定点服务机构有124 家,占总数的37.6%;“机构及居家护理”服务定点服务机构有28 家,占总数的8.5%;设备服务定点服务机构有9 家,占总数的2.7%(见图1)。

图1 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空间分布

3.2 邻近度分析

通过ArcGIS10.8 计算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平均最近邻指数,当平均最近邻指数<1 时,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趋于集聚分布;当平均最近邻指数>1 时,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趋于均匀分布。结果显示,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平均最近邻指数为0.48、Z 值为-17.98、P 值为0.00,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为集聚式空间分布。此外,不同服务类型定点服务机构的空间分布类型也不同。由表2 可知,机构护理、居家护理的定点服务机构为集聚式空间分布,而“机构+居家护理”、设备服务的定点服务机构为离散式空间分布。

3.3 核密度分析

3.3.1 总体分析。由图2 可知,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呈现多个集聚核心的空间分布,且以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和天河区为中心形成主核心集聚区域。主核心集聚区占地面积最小,但定点服务机构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4%;以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和增城区分别形成次核心集聚区,分别占总数的14.5%、7.9%、8.2%、5.1%。此外,“主-次”核心集聚区分布南重北轻、西密东疏。最后,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密度整体上呈现出由核心区域向四周逐渐减少的特征,广州市核心城区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密度最高,其次是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增城区和从化区,密度最低的是花都区和南沙区,具有明显分层。

图2 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核密度

3.3.2 不同服务类型定点服务机构分析。在对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进行核密度分析之后,进一步对不同服务类型定点服务机构的核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首先,不同服务类型定点服务机构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分散状态,主要为中密度和中低密度区域,再加上较少的中高密度和高密度区域。可以看出,4 种服务类型定点服务机构的高密度区域位于海珠区、越秀区和荔湾区的交汇处,其中设备服务定点服务机构的高密度区域位于越秀区、白云区和天河区的交汇处。值得关注的是,4 种服务类型定点服务机构的高密度区域都有越秀区,表明该区域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资源丰富,服务类型多元化。其次,不同服务类型定点服务机构的最大核密度值不同且差别较大(见图3),由最高的居家护理定点服务机构核密度值1.1012 到最低的设备服务定点服务机构核密度值0.0246不等。设备服务定点服务机构核密度值较低与广州市设备服务开展时间较短、数量较少有关。设备服务的提供有利于满足参保人多样的服务需求,提高广州市长护险的服务能力,所以要加强对设备服务定点服务机构的建设。

图3 不同服务类型定点服务机构核密度

3.4 Ripley's K函数分析

根据Ripley's K 函数所做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可对一定范围内的要素聚类或离散进行汇总,所以空间分布状态会随着空间距离尺度的变化而改变,呈现集聚分布状态时为较小空间距离尺度,呈现随机或离散状态时为较大空间距离尺度[11]。通过ArcGIS10.8 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工具,在99%的置信区间下选择10 个不同距离来测量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空间分布情况。得到10 个不同距离的期望值、观测值、差值和可置信区间上、下限。结果显示(见表3),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不同距离尺度下的观测值均大于期望值和可置信区间上限。由此得出,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在不同距离尺度下均呈空间集聚分布,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

表3 Ripley's K函数分析结果

4 可达性分析

4.1 广州市交通可达性

在ArcGIS10.8 中,运 用Network Analyst 模块中的OD 成本矩阵构建广州市交通的可达性状况。首先新建OD 成本矩阵,输入起始、目的地点求解,然后利用字段计算器计算可达性,最后通过反距离权重法进行插值。由图4可知,广州市交通可达性水平具有明显的分层,且核心区域的交通可达性明显优于周边地区,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全部位于60 分钟交通可达性的圈层内,且其中的大部分位于20 分钟交通可达性的圈层内,这表明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空间分布可能与交通的可达性具有一定的关系。

图4 广州市交通可达性(单位:分钟)

4.2 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可达性

在ArcGIS10.8 中,运 用Network Analyst 模块中的服务区分析构建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可达性状况。由图5 可知,图层颜色越深表明到达长护险定点服

图5 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可达性(单位:分钟)

务机构的时间层级越短,但是有一些地区在60 分钟层级以外甚至是空白区域,说明这些地区需要增设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如南沙区的南部、增城区的东部和从化区的北部。部分可达性较好的地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分布较少,如番禺的小谷围、化龙镇等,可能与老年人口较少有关。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可达性由各区核心地区向周边递减,且与交通线路的分布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完善次干路以上的交通道路网,提高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辐射范围。

5 结论及建议

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老年人口的分布格局、交通道路网和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2]。本研究以空间分析法为基础,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Ripley's K 函数分析和网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在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主-次”核心聚集分布,密度分布南重北轻、西密东疏。(2)不同服务类型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具有明显空间分异:“机构+居家护理”、设备服务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呈离散型分布,机构护理、居家护理的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呈集聚型分布。(3)在不同距离尺度下,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均呈空间集聚分布。(4)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大部分位于20 分钟交通可达性的圈层内,且定点服务机构的可达性由各区核心地区向周边递减,并与交通线路的分布密切相关。优化建议如下。

5.1 进一步优化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空间分布

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市区,但在城市外围及郊区则机构较少。城市外围地区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加大外围地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实现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12],有助于提升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社会服务的公平性。可以尝试在郊区以村卫生室和老年活动中心为基础建设农村长护险服务定点服务机构,贯彻落实“先有再优”的发展路线,逐步将农村地区纳入长护险服务体系之中。

5.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定点服务机构的建设

广州市长护险机构定点采用机构申请、政府审批的方式。建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长护险定点政策、定点申报指引和系统联通操作的宣传和讲解,激发服务机构的参与热情,优化审批流程,并发动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积极申报长护险定点。此外,设备服务、“机构+居家护理”定点服务机构一共仅有37 家,占定点服务机构总数的11.2%,显然难以满足参保人员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政府需要将资源适当倾斜到这一薄弱之处,加强对设备服务和“机构+居家护理”服务机构的审批与建设,健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体系,提高失能参保人员的长期护理保障水平。

5.3 完善次干路交通网,提高定点服务机构的辐射范围

广州市部分地区的在长护服务可达性在60 分钟层级以外,有的甚至在2 小时内仍无法到达(见图5),这说明不仅需要在这些地区增设定点服务机构,还需要加强这些边远地区交通道路的建设,以保障远郊区参保人员的护理需求[13]。此外,广州市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主要分布在次干路及其周边,所以要完善广州市次干路交通道路网,提高交通的通达性,进而提高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辐射范围,让长期护理保险惠及更多民众[14]。

猜你喜欢
长护险市长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综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孝文化对长护险推广的影响因素探析
上海市长护险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长护险亟待激发创新活力
好市长(外一则)
读写算(中)(2016年9期)2016-02-27 08:47:29
市长给我娘送礼了
小说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