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霞
自我封闭心理是指一个人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其实质是一种心理防御,是一种不接纳自我、不自信,内心脆弱、怕暴露真实自我的体现。自我封闭阻隔了自我封闭者与社会的沟通交流,使自我封闭者的认知变得狭窄,情感变得冷漠,最终很有可能会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变态,很多特殊家庭的孩子就有自我封闭心理。校园里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寡言少语,不喜欢与人交往;回到家里,总喜欢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与外界往来,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那么,如何对此进行心理调适呢?
1.悦纳自我。悦纳自我的一切,接纳并不完美而又独特的自我,真正地喜爱自己的一切,包括缺点。
2.活出真实的自我,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明白,即使再优秀的人也会受到很多人的批判。
3.勇敢地走出去,多与人接触交往。敢于展现自我,开放自我,暴露真实的自我。主动去了解别人,也让别人来了解自己。
自卑是特殊家庭孩子存在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一种不相信自己、轻视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自我体验。常常表现为:在公众场合讲话不由自主地紧张;在别人面前情不自禁地伪装自己,不承认、不接受自己的不足;有时候不愿意到人多的场合去;等等。其实质是不敢暴露真实的自我,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
如何对自卑心理进行自我调适呢?
1.接纳自我,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也不例外,一定有超过别人的地方。
2.充分表现自己,敢于当众发言,尽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且把握性较大的事情,以此来激发自信心。
3.主动补偿自己。知道自己的缺点不必自卑,要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缺点求得补偿,或者扬长补短,找准自己的长处,因势利导,发挥优点。
4.常给自己“我能行”的心理暗示。比如,在做事和做作业之前暗示自己,“我能行”“我能出色地完成”等。
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关系的特殊性,积压在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往往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时,身体就会逐渐受到损害,免疫力就会随之下降。
如何对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呢?
每晚睡觉前可以这样做:第一步,腹式呼吸。调整好睡姿,让自己完全放松,然后想象把气送到肚脐以下,与腹内的气息进行交换,然后慢慢地吐出来。呼气、吸气要缓慢,时间间隔3~5秒钟,做3~5次。第二步,关注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到胸口以下心脏的位置,开始有规律地、自然地呼吸,想象自己的气息在心脏或者胸腔流进流出,呼吸要比平常缓慢一些。3~5秒钟吸气一次,3~5秒钟呼气一次,或者任何舒适的节奏。第四步,正念转化。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平日里不够舒服的部位变得越来越舒服,越来越健康,直到入睡。每晚睡觉前试着按这样的步骤去做,坚持一段时间,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抑郁情绪是一种内心苦闷、不愉快、情绪低落、自我封闭的不良心理。长期的抑郁情绪可能会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常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悲观、忧郁、心情烦躁、自我评价低,常常愧疚自责,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抑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每个人都可能罹患的一种心理疾病,更是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常见病。所以只要有信心,不仅可以很好地治愈,而且可以远离。
如何遠离抑郁?
1.真心地完全地爱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接纳自我的一切,放松自我,自由自在地表现自我,享受当下的生活。
2.不要活在别人的眼中,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一味地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自我。因为一个人无论怎样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3.避免过分焦虑紧张,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正确估计自己,生活上知足常乐,不盲目攀比追求虚荣。
4.丰富自己的生活。要把生活安排得丰富而且充实,特别是在紧张繁忙的学习之余,要亲密接触大自然,多进行野外活动或体育锻炼。
5.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心情不好时要找些事情做,以转移注意力,如下棋、散步、骑车、阅读等等;可以从记忆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可以做如运动、唱歌等愉悦身心的活动。
6.合理宣泄不良的情绪。心情不好、烦躁、郁闷时,可以大哭一场,尽情地流泪;可以找朋友倾诉,加以发泄;可以随意地尽情地涂鸦、写字、画画……
现如今,玩网络游戏似乎是一些同学,尤其是一些男同学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方式。网络游戏画面的变幻神奇,内容刺激惊险,投入性、对抗性非常强,对我们青少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网络游戏成瘾。如果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如果有可以不吃饭,可以不睡觉,但不可以不玩游戏的心理,很有可能就网络游戏成瘾了。特殊家庭的孩子因为缺爱,因为缺少监管,因为自闭,因为自卑,因为孤独等更容易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成瘾者往往逐渐会出现身体、心理的各种问题和怪异的行为举止,如精神萎靡、脾气火爆、逆反、焦虑、抑郁、自闭、社交恐惧、神经性头疼等,所以必须想办法进行自我调适。那么,如何进行调适呢?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202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