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月兰,董 竟,梁学敏,杜丽霞,王永顺,张 伟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五年制本科中的眼科学教学一般情况下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同时辅助临床见习。近几年,国内和国外许多高校对各种独创的、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并取得了比传统式教学更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其中就包括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1-4]。该方法特点是围绕着问题展开,主体是学生,主要形式是小组讨论,在讨论期间教师围绕着带有导向性的问题展开课程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眼科学专业知识探究的兴趣,由于其特有的创新性及实用性被广泛应用。另一种目前被各个高校广泛应用的授课方式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CBL教学法是教师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同时讲授教学内容,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能够更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方法[5-9]。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种多元的立体化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综合教学(CCT)法逐渐地被应用于眼科学的临床教学中[10-12],这种教学方式是将PBL与CBL教学法进行融合后再加入新型的网络多媒体方式形成的。本次研究将在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眼科学课堂授课中分别应用PBL教学法及CCT法,在进行全部教学活动后,用统计学分析以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反馈的数据,进一步研究CCT法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未来发展方向。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就读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16 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 共2个班46人,年龄20~23 岁,平均(21.3±0.5)岁,其中男生 22 人,女生24人。将学生随机分为PBL组和CCT组,每组 23 人。2组学生性别、年龄及既往学习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1.2研究方法
1.2.1学时与授课内容 在包括“角膜病”“晶状体病”“屈光不正”等合计 24 学时的眼科学课程中开展此项研究。由同一位教师在保证同样的时间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为2组学生讲授全部课程。2组教师采取不同教学模式,PBL组采取PBL教学法,CCT组采取CCT法。待全部课程结束后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2.2PBL组 PBL教学法:授课教师围绕教学的主要内容提出关键性问题,在上课1周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学生可以翻阅眼科学课本或文字资料,以及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方向并准备相关资料,授课教师可参与,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学习小组进一步确认课堂重点内容并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知识点扩充,将收集到的资料凝练重点之后,学习小组指派代表以 PPT 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点评并补充完善学生在准备时的不足部分。
1.2.3CCT法 CCT法:通过典型的病例、围绕病例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以三维立体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操作方法:授课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充分结合,将临床中的典型病例引入课堂中并提出相关问题,在授课前1周把相应的病例资料和问题交给学生。学生翻阅眼科学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或者自行查阅相关书籍、网络、文献资料为上课做准备。教师在讲解典型病例的过程中传递病例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围绕病例不断进行思考、讨论,进一步解答课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的临床思考能力。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潜移默化地掌握眼科疾病的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提高了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科学临床思维。而课程中增加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了更多视听的冲击,强化记忆,对疾病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配合,对学生的个人思考更加重视,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2.4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课程全部结束后,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将2组学生对这2种教学方法的感受与评价进行比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学习兴趣,需要在该教学过程中增添教师指导、诠释的内容,拓宽知识面增强横向联系,有利于提高临床疾病诊疗思路,对典型病例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学习自主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文献检索归纳能力,提高沟通能力,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加了学习压力12个方面。评价的结果包括“是”和“否”2种,“是”选项占比为对教学法评价。
共发放问卷 46 份,回收问卷46 份,回收率为100.0%。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在拓宽知识面增强横向联系、有利于提升学习自主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文献检索归纳能力方面,CCT教学法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P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需要在该教学过程中增添教师指导、诠释的内容和增加学习压力方面,CCT组的需求高于P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临床疾病诊疗思路、对典型病例的全面理解、提高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培养方面,PBL组与CC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n=23]
调查项目处理问题的能力文献检索归纳能力提高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加学习压力创新思维培养PBL组 是16(69.6)18(78.3)20(87.0)18(78.3)15(65.2)17(73.9)CCT组 是21(91.3)23(100.0)20(87.0)19(82.6)20(87.0)19(82.6)χ24.114.290.110.164.860.19P<0.05<0.05>0.05>0.05<0.05>0.05
在本科五年制临床教学中,与内、外科相比较而言,眼科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二级学科,教学的理论课时较少,且多为选修课,独立的实习时间只有2周。而且眼球结构精密复杂,需要更多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因此,眼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面对学生记忆不扎实、理解不到位的问题,更存在着内容多、课时少、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也使用目前创新的以生动多样形式为主要特点,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围绕病例进行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并且联合网络、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CCT 法,这种模式使学生对眼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得更深入,并且培养了学生关于眼科的学习思维,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为眼科教学改革逐渐地摸索出了更为高效的、多方面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法课堂上,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发言较少,气氛较为沉闷,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没有默契,课程的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学生对所学的疾病和知识点不能深入了解。而本研究中这2种教学法也各有千秋,在拓宽知识面增强横向联系、有利于提升学习自主性、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文献检索归纳能力方面,CCT法明显优于PBL教学法,但在需要在该教学过程中增添教师指导诠释的内容,以及增加学习压力这两项中,CCT法不及PBL教学法,即CCT方法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添教师的指导诠释,而且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方法又增加了学习负担的倾向。即使如此,但也说明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带着更多的问题求学,需要教师更进一步加以指引,从这方面来看,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现象。
无论是PBL教学法还是CCT法,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组织学生提前思考相关问题和分析病例,提倡学生对课堂内容提前预习了解,这样不仅能对教学时间进行拓展,还可以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思考的能力。在课外充分检索文献,了解国内外科研前沿发展,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换想法,教师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均参与讲解指导,培养与学生间的默契度,高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意识增加,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CCT 法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展示,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同时,加入模型、图像、音乐、影像等,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多个维度的、更加生动的学习内容,将眼科学的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的距离逐渐拉近,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实际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无论是以提问为基础的PBL教学法还是以综合案例为基础的CCT教学法,都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极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由单纯的施教和被动接受转变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参与、提出问题、讨论沟通的机会,让学习更有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国内的一些研究发现,CCT法由于其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深入且多方面了解各个典型病例,可消除医学生在基础知识与临床工作衔接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能力,让其处于更广阔的空间,面对真实的患者能够及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治疗,提高临床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中联合不同科室之间合作医疗奠定基础[8,13-15]。但是CCT法并不适合所有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积极准备,更适合有较强自我学习意愿的学生,对于自学能力稍差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一些逆反的不良情绪。在我国国情下,CCT法如何实施、在什么阶段实施,仍然是一个值得广大医学教学工作者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的声音、图片、影像等多媒体手段会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尤其表现在一些较为抽象的疾病,如视网膜眼底病、晶状体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课堂提问,这些问题尽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比如:老年人上了年纪一般都会看远处模糊,最有可能是什么疾病?如果暗处看得更清楚,但是亮处模糊,又可能是什么疾病?让学生在听课中思考,求知欲被充分激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在授课之后将课程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提炼、强调重点内容,或者可适当提出课后思考题,如:白内障的发病原理是什么?滴眼药水会不会缓解,最佳的治疗手段是什么方式?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深刻。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和CCT法都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于眼科学疾病的了解,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临床思维,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强横向联系。CCT 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概念和方式,适合在眼科学理论教学推广中进行应用。这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融合了典型案例、关键问题、知识横向拓展及多媒体应用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教学,在保证学生基本知识体系建立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眼科学的兴趣,是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式的一次深度、有机的融合。PBL教学法和CCT法2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及课余时间方面均培养了师生、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习惯,为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和以后进行临床工作提供可靠保障,为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好铺垫。总而言之,2种教学方法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沟通能力、培养了临床思维,超出了预期的效果,适合在眼科理论教学中进一步实践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