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复活
“第九届中小学优秀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以下简称“本届展示活动”)是一次体育教师的盛会,是一次体现新课程改革成果的展示。与会的教师们通过认真看课和聆听专家高屋建瓴的点评,对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相关核心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的学练赛、结构化、情境创设等体育教师比较关注的关键词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与把握。笔者基于创设有效的情境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观点。
《辞海》中对情境的定义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1]《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复杂的情境。即根据学习目标、教学进度等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体育展示或比赛等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和认知,提高技战术水平和体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应注重创设真实而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将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建构和学生品质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应是一个从简单到中等复杂再到复杂的逐步递进过程,是和教学过程中的学、练、赛3个环节紧密关联、融为一体的。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做好情境的充分创设,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此,在情境创设中应把3个“度”(即“有深度”“有梯度”“有维度”)有机地融入到“学、练、赛”的育人过程中,从而保证情境创设的效果。
一、学是引导学生自我情感的投入,情境创设要有深度
情境的创设有深度,就应要求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投入,就需要对教材和学情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地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参与学习。教师在此环节的情境设计中应做到以下4点。
(一)情境的创设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的创设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前提。学生不感兴趣的情境是一个无效的情境,达不到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素养形成的目的。如,二年级《发展?撑能?的练习?法》一课中,通过创设??蛙“找朋友”、?象“?亲戚”等学生喜爱的游戏不断提高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并在教师的组织下发展?撑能?。
(二)情境设计应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情境设计应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这是基础。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情境内容要被学生接受就需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如,五年级《少年拳第?套(5—8动)及体能练习》一课中,根据该学段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创设了寻找武林秘籍的情境,让小组长带领?组跑步前往全场设立的4个秘籍点分别获取秘籍,并根据秘籍完成相应内容,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情境应内含问题
情境应内含问题,这是重点。一个好的情境应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习问题,并在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境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体现出良好的能力和品格。如,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中,第二关技术动作提高过程中,执教教师创设了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复习行进间运球过程中回答手触球与按压球的位置、球的反弹高度、球的落点等问题。
(四)情境应体现综合
情境应体现综合,这是关键。教学情境应与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并在“教会”“勤练”“常赛”的育人体系中创设,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真实的、感興趣的学习情境中,针对一个个问题,借助之前准备的学习材料和关联之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认真学习和实践中完成新的知识、技能的建构,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课上课下等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验证,不断加强对这些知识技能的运用,并实现一定程度的创造。基于此,知识与技能才被真正落实,才在育人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二、练是鼓励学生超我精神的体现,情境创设要有梯度
练是学的延续,是为了更好地把知识和技能变成可以驾驭的动作和实践能力。在组织练习中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体能和技能等水平不一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因素,在此环节情境的创设中要通过创设一些行之有效的情境达到解决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目的。学习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运动的表象,而练习则是把这些头脑的表象通过肢体较好地表达出来。为此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提炼出来的问题串(问题链)进行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因此,此阶段的情境创设要体现2个方面的特点。
(一)思维的阶梯性
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展示现成的结论和论证,而应带领学生揭示隐藏在其中精彩的、独特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走进课程,在实践中形成一种能力,也就是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创设是促进学生逐步掌握技术、提升技能、形成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三年级《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中,执教教师以“攻占敌?外围碉堡”“打掉敌?指挥部”的情境导?形式,引导学?完成坐姿与跪姿“投弹”,并陆续提出问题引导学?思考。通过2轮战?,哪种“投弹”姿势投得远,为什么跪姿“投弹”?坐姿“投弹”威??,怎样才能将“?榴弹”投到?远??的敌军?本营中等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能够通过同伴间认真观看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了身心协同发展。
(二)任务的阶梯性
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学习目标、教学进度等因素存在差异,教师在练的环节设计情境时要体现阶梯性,既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较好地激发学生斗志,培养学生超我的精神,也让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不断克服困难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如,八年级《篮球组合动作及传切配合的技战术学习和比赛》一课中,执教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创设不同的练习情境,其中,基本部分情境教学2:“传宝”——“1VS1”“2VS1”多种攻守技战术体验中就根据教学的不断深入创设了3种情境。即简单情境:从无球队员摆脱防守中体验不同点位的变化;中等复杂情境:从有防守传切配合中完成运、传切、投等技战术配合和跑位体验;复杂情境:从“二打一”战术中与传切相关联的技战术运用的体验。
三、赛是促进学生无我价值的追求,情境创设要有维度
赛是整个教学育人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核心素养3个方面有机融合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要体现一定的维度,只有这样情境创设才能实现育人的目的。为此,在此环节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从自我到无我的培养过程,既要促进学生个人能力、个性的发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以一种无我的境界,融入集体做到凝心聚智,在团队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此环节情境创设时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3个方面。
(一)赛要突出育人的价值
赛作为育人环节中关键的一环,其作用和价值在于育人的高度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比拟的,是整个育人环节的核心所在,通过比赛能够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团队的获胜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为团队的贡献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所以在情境设计时应将这些元素融入,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作用和价值。如,三年级《韵律活动组合与游戏》一课中,在比赛环节中创设了劳动?拼——展本领的情境。通过2组进?展示,其他2组并步拍掌为伙伴加油,并利?劳动号?和微课巩固组合动作;结合?活中的劳动场景进?创编,提?了学?的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赛要体现运动项目的特点
在封闭式运动技能的项目中,情境创设时应体现一种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与应用,要体现一种创新。五年级《少年拳第?套(5—8动)及体能练习》一课中创设隔空对打比赛情境,以?组隔空对打和双?隔空对打认真落实《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要重视具有对抗性的中华传统体育类项目,减少花拳繡腿式的比划动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阳刚之气,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体育的理解的要求。而针对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创设比赛的情境以此培养学生在运动竞赛和体育锻炼中瞬息万变的情境中快速做出反应的应变能力。如,高一《极限?盘:?进间传接盘技术》一课中,在创设的教学比赛情境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进间传接盘技术情况进?4VS4的极限?盘?赛,让学生明确?赛?法,通过探究掌握技术运?的时机,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体现创新能?,并在比赛中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团结友爱的精神。
(三)赛要突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竞赛不仅是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提升,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比赛的情境中通过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让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如,高二《篮球:半场三攻?及体能练习》一课中,通过“王者挑战赛”比赛情境的创设,组织学??赛,既强调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运用,又引导学?合理使?篮球基本技术,发挥个人价值,实现队员间配合的默契流畅。
在展示课的观摩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情境创设宽泛化
教师在情境创设中未将情境内容相契合的情境场域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在场体验接受一种具身教育,让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的物理场域、心理场域、社交场域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创设的碎片化
部分教师在各环节情境的创设中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内容结构化的落实,为此在情境的创设中应发挥好其“线”的功能,把知识的“点”与“面”有机地连接起来,共同形成相互关联的学科素养的培养结构体系。
3.情境创设表面化
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不够深入,难以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调动以往的知识实现新的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合理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快速地作出决策、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6版典藏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