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023-02-16 01:08:28朱建军祝艳春张耀方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3期
关键词:耦合度无锡十三五

朱建军,祝艳春,张耀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0 引言

城市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经济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等也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尤其在沿海开放城市增长速度最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化人口规模过分集中、可持续发展力不足,导致城市空间、城市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1]。随着传统城市化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不断创新城市化发展理念,从传统的粗放式扩张转向集约式发展,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化建设质量[2]。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分水岭,构建和完善城市化发展体制成为中国提升城市化质量、优化城市化途径的目标与方式。201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明确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产业基础、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发展品质,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绿色、低碳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无锡经济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核和必然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无锡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关键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加速期、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攻坚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新挑战[3]。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用创新发展的思维去破解前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和引领经济发展,以维护环境安全保障社会安全,以促进自然和谐提升环境质量,推动社会和谐,造福无锡市民。为此,研究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关系尤显必要。

1 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

1.1 无锡城市化发展现状

1.1.1 人口城市化

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2020年)数据,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86.20万人,常住人口652.90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94.9万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常住人口分别达到502.83万人、659.15万人、508.20万人。3年间无锡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逐年增加,平均年增加人数为5.54万人、2.08万人和4.43万人,户籍人口增加量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数。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08.96万人,比2019年增长1.22%。

2016—2019年间,无锡人口自然增长从2016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有所上升,但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6%。不管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6—2019年均超过70%,且均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城镇化率最高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74%。

1.1.2 经济城市化

2017年,无锡以10 511.80亿元迈入经济总量万亿俱乐部之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上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2 370.48亿元;人均GDP从2015年的13.09万元上升至2020年的16.58万元,“十三五”期间增长26.67%;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 183.3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 491.19亿元,增长率为55.17%。尽管2019—2020年受到产业结构升级、贸易壁垒等内外环境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呈现下滑趋势,但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也达到52.47%,比2019年高出近一个百分点。无锡有着很好的经济基础,必然给无锡城镇化建设带来巨大保障。

1.1.3 空间城市化

随着无锡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无锡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的329.43 km2增加至2020年的563.41 km2。尽管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区积极增长了233.98 km2,增长率高达71%,城市建设用地在市区面积中的占比也逐年增加,但城镇人口密度依旧维持在2 530~2 700人/平方千米,充分说明人地矛盾呈现加剧趋势。

1.1.4 社会城市化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无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项目扎实建设,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无锡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57 589元,比2019年增长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 714元,比2019增长了4.5个百分点。2019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 840元,增长了7.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7 433元,增长了6.9个百分点。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 443元,比2019年下降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 195元,比2019年下降0.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 944元,比2019年下降4.7%。

2016—2020年,无锡医疗、通讯、交通事业逐年提高。医疗床位数由2016年的3.98万张增加到2020年的5.14万张,增长29.15%;截至2020年年底,无锡社会汽车拥有量达到235.20万辆,比2016年增加33.13%;而4G手机用户则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4G手机用户为547.76万户,2020年末4G用户达707.25万户,5G手机用户达到114.16万户。

1.2 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1.2.1 生态环境水平

生态环境水平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保障。2016—2019年,无锡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种植面积由94.06千公顷降到79.51千公顷,降幅达15.5%,全市粮食总产量降幅也达到7.46%。水资源总量的骤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016年末,水资源总量为62.9亿立方米;2017年则降至29.1亿立方米,降幅达53.74%;2019年,无锡市水资源总量为21.13亿立方米,仅仅为2016年的三分之一,比2018年也低了23.99%,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节约用水政策必须落地。

绿水青山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巨大财富。2016—2019年,无锡始终把城市绿化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始终保持在42%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接近15 m2。

1.2.2 生态环境压力

2016年是无锡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起始之年。无锡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在推动总量减排、防范环境风险、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上初见实效。到2019年末,无锡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为72.1%,提前一年完成2020年70%的目标。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功能区昼间噪声达标率从2016年到2018年呈现上升趋势,仅在2019年出现微降;而功能区夜间噪声达标率从2016年到2018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2019年有所抬头。噪声影响可能来源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建筑施工,也可能来源于夜间经济发展或轨道交道的发展,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噪声达标率的波动,在影响城市居民满意度的同时也需要引起重视,强化对噪声的监控与管理。

1.2.3 生态环境响应

“十三五”期间,无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始终保持在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但2018年综合利用率比2017年降低近4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逐年上升,由2016年的89.4%上升至2018年的93.0%,主要是自2016年起,启动建立分区、分级、分类、分期管理体系,形成无锡市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的管理体系,探索水生态监控、水生态健康评估、水质基准标准转化三大技术支撑的新型水环境管理模式。

2 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无锡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化反映了农村转变为城镇的一种现象,以非农业人口占比、非农业产值占比、居民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空间的转变为标志。因此,本文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方面对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1)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表现为一个区域的农业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与集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本文选取总人口数(万人)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作为衡量人口城市化的指标。(2)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衡量。本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元/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元/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等指标来衡量经济城市化水平。(3)空间城市化。本文选取城市建设用地在市区面积的占比(%)、每万人拥有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城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来衡量空间城市化水平。(4)社会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方面,城市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等。因此,社会城市化包括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本文主要选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人)、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床/万人)、4G移动用户数(万户)、每万人拥有社会汽车量(辆/万人)作为衡量社会城市化的指标。

2.2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从生态环境水平、压力和保护3个方面衡量无锡生态环境现状,衡量指标选择如下。(1)生态环境水平。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人均种植面积(亩/人)、人均粮食产量(千克/人)作为评价生态环境水平的指标。(2)生态环境压力。选取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吨/人)、人均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吨/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功能区昼间噪声达标率(%)、功能区夜间噪声达标率(%)作为衡量生态环境压力的指标。(3)生态环境保护。选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作为评价指标来度量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2.3 数据说明

根据无锡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2020年)数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16—2020)数据,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本文采用线性插值法填补缺失值。在获取评价指标体系内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后,由于每一项指标具有不同的单位,为此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表1 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及权重

3 实证分析

3.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

3.1.1 综合评价模型

在计算得出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法分别得到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公式为:

(1)

式中:Fz表示综合评价值,z=1表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值,z=2表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Fz值越大,表示城市化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越好。

3.1.2 耦合度模型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耦合度模型测算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式为:

(2)

3.1.3 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可以反映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一定程度的相互协调关系,然而耦合效应却不尽相同。为了更为明显地衡量各个城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优劣程度和动态时序变化,特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3)

式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C表示耦合度;F=αF1+βF2表示总体评价值,α和β是相关系数。本文认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重要性一致,故取值α=β=0.5。

3.2 结果分析

3.2.1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016—2020年无锡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以及城市化综合指数都呈现由低到高的发展,2016年为最低值,2019年为最高值,2018和2019年发生了质的飞跃。2019年城市化各项指数和综合指数达到1或接近1,表明无锡城市化水平较高。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2016—2018年间相对平衡,2019年得到了很大突破,由原来的0.35左右上升至0.70左右,实现了翻倍发展。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指数也在2019年达到了最大值,表明无锡市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得到非常大的改善。

3.2.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

无锡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在2017—2019年间接近于1,结合耦合度划分标准[4](见表2)和协调度划分标准[5](见表3),表明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见表4)。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2016年为中度失调衰退,即城市化发展快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2017—2018年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但相比2016年得到很大改善;而2019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0.651 3,根据表3中的等级划分,可以认为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达到了初级协调。

表2 耦合度的划分标准

表3 耦合协调度的划分标准

表4 2016—2020年无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

4 政策建议

4.1 转变城镇化建设重点

2016—2020年,无锡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城市化各项指数和综合指数均达到较高水平,由此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应该从数量方面的提升向质量方面的提升转移。具体的转变方向可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第一,确保转变中的城镇化人口都能享受到城镇化提供的一系列社会福利;第二,进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第三,做好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提高空间使用的效率;第四,加快城镇化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4.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016—2019年,无锡的生态环境水平有所提升,这4年间的水平提升主要出现在2019年,说明2019年的改善行为是最为有效的,今后仍然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生态环境评价指数来看,无锡的生态环境建设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需从政府、企业和个人3方面着手开展生态环境建设。首先,需要人们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其次,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可以通过使用绿色环保的生产设备和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最后,需要政府出具相应的环境保护激励和限制政策,以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3 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016—2019年,无锡的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两者的发展协调度已有明显的提升,但目前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说明两者的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从评价结果来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生态环境水平方面要加强水资源和粮食种植面积的保护,以此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十三五”期间,无锡城市化水平有得到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高度耦合,两者发展在协调性上也由失调向协调积极转化。需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促进城市健康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度无锡十三五
无锡一棉
纺织报告(2024年1期)2024-02-27 06:53:52
中国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时空变化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干旱气象(2022年5期)2022-11-16 04:40:24
无锡一棉
China Textile(2022年3期)2022-07-12 05:37:36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3:58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0-11-17 11:28:32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生产力研究(2020年5期)2020-06-10 12:01:36
无锡公交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过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