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稿团队:江苏省南京市杨友红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杨友红(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名师简介
黄爱芳,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任教于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六单元的古诗文,从不同角度彰显了人物的品格和志趣:仁德孟子,以汪洋捭阖的雄辩与论述,抒发为国为民的抱负;寓言《愚公移山》中心怀大志的愚公,在自然伟力面前不改宿志,以赤诚决心和毅力实现理想;傳记《周亚夫军细柳》中严明军纪的周亚夫坚守刚正,让文帝折服礼待;《诗词五首》带领我们穿越诗意梦境,倾听时代脉搏。
经典作品饱含作者的理想胸襟与生活智慧。阅读经典作品可提振精神,启迪心智,感知力量。面对经典的优秀传统文化,青年一代应该理解运用,守正创新,滋润弘扬。青年的你是否也有这种志向,有积极的态度,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任务情境
校学生会学习部正策划一场“理想之光”传统文化交流会。此次交流会面向全校初中学生,推介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先进文化,以文化会友。此次交流会包括四个分项:点亮理想之光,聚焦理想之光,传递理想之光,焕发理想之光。学习部邀请你参与策划。
任务一:点亮理想之光
宋代朱熹有言:“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交流会第一阶段任务:请你也为你所欣赏的主人公绘制一张名片,为其点亮理想之光吧!
知识锦囊
个人名片主要用于朋友间交流感情,尤其用于结识新朋友之时。
1.特点:名片设计具有个性化,常印有姓名、头衔和职业等信息。
2.建议:结合内容特点,适当进行绘图设计,使名片具有文化气息。
◆示例:
◆评析:
这张名片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书法字体大气磅礴,与孟子大丈夫的气质相匹配。右侧舒卷开的名片翔实、准确地呈现了孟子的身份、主要经历与重要成就,重点突出。右上方孟子的头像绘制精妙,其容貌气质与左下方一棵遒劲的松树共同彰显出“亚圣”的志气、大气与霸气!
任务二:聚焦理想之光
部门成员推荐你在交流会上参与“对话先贤”的体验活动。请你从下列素材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准备一篇发言稿,注意通过比较突出人物身上“大丈夫”的精神特质。
素材1:《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与景春交谈时针锋相对,这种做法是否影响他“大丈夫”的风度呢?请你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发言稿,将孟子的立场与景春的态度进行比较。
素材2:热心群众想采访愚公。请你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发言稿,围绕“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初心都不能改变”这一观点替愚公回答,关注移山过程中其他人的看法与做法。
素材3:如果请周亚夫去驻守、管理霸上营或棘门营,在进行交接时,他会如何向刘礼和徐厉讲述自己的经历?又会同他们分享哪些经验?请你替周亚夫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发言稿,展现周亚夫的“大丈夫”气质。
素材4:《诗词五首》中,人生如酒的陶渊明自问人生真谛,淡泊旷远;忧国忧民的杜甫爱国的真情自不待言;提携玉龙的李贺一片忠心;风流俊赏的杜牧盘点历史,重拾自信;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敢梦敢为。请你围绕“‘大丈夫’的心你要听听”这一话题,从五位人物中任选两位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发言稿。
知识锦囊
发言是一种交际行为,因此我们在关注写什么的时候,还必须关注受众的阅历、处境、心态和情绪等,以增强文章的针对性。
需要关注表达的得体性,注意听众的(个体/群体)特点;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示例:
敝人愿尽一己之力,前去驻守、管理霸上和棘门二营。他们营的军士和我营军士并无二致,只需严格管理、勤于操练,他日必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分享三点拙见。首先,将军以身作则,是管理好一个军营的前提,一切法规的实行都需要将军带头遵守。其次,将军对所有军士应一视同仁,例如对违纪者,不论皇亲国戚,都应依法处置。最后,大到将军统领,小到车夫守卫,对外来人员需时刻保持警惕,一切出入须出示将军令。非如此,不能保障国家与人民之安全。望两位将军采纳!(关于素材3的发言稿)
(吴书怡)
◆评析:
吴书怡同学模仿周亚夫的语气,以同理心充分考虑刘礼、徐厉的心理,强调严肃军纪的重要作用,任何干扰也不能动摇他既定的策略,皇帝的诏令也不例外,自信地分享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忧患意识等经验,充分彰显将军的人格魅力。
任务三:传递理想之光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典故事和先进事迹大量涌现、广为流传。“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中华传统美德,绽放着理想的光芒。
(1)诸子百家,文化融合【国风画展】
交流会第三部分拟举办一场“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国风画展,下设“仁”“义”“礼”“智”“信”五个单元。画展前期采取线上投稿的方式,面向广大初中学生征稿,入选作品将在交流会上进行展示,并授予作者“理想之光文化传递使者”纪念章。
“传递理想之光”任务一:绘画大赛共收到近百份作品,筹备组的初选工作任务艰巨,活动部长请你负责遴选“仁”单元。请你从以下参赛作品中推荐一幅给部长,并拟写推荐语。
◆示例:
部长你好,我想推荐2号作品。仁的基本形式是“爱人”,要求将人作为人来看待,强调了人有爱和尊重的需求。2号作品的主角宋江,其绰号正是“呼保义”“孝义黑三郎”。他扶助阎婆惜母女,花钱请薛雍、李逵等人,救济百姓,这是他“仁者君子”的表现。因此我认为2号作品更适合“仁”的主题。
(罗芳钰)
◆评析:
2号作品是以《水浒传》人物宋江为主体形象,围绕“孝”和“义”展示“仁”的核心内涵。推荐理由应当围绕这两个关键点展开。罗芳钰同学在推荐语中不仅阐明了“仁”的基本内涵即“爱人”,还能结合小说中与宋江有关的重要情节进行论述,言简意赅地指明了她眼中的“仁”和宋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仁”。
(2)时代精粹,文化强国【电子留言】
在浩瀚的书林中,《论语》《孟子》《史记》等著名典籍记载着仁人志士追梦的故事,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信仰和精神基因。在新时代,我们宣讲这些经典故事,不仅是一种追忆、一种传承,更能感受一种精神,汲取一股力量。
“传递理想之光”任务二:请你选择一个单元(忠、孝、廉、耻、勇),创作“我的微故事”,弘扬传统美德。优秀作品将入选交流会电子文库,并授予作者“理想之光文化传递使者”纪念章。
◆示例:
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他清正廉洁、受人爱戴。话说有一天,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子罕,可是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双手托玉,笑着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你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献玉的人慌忙跪下,连连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我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听了这话,子罕想了一会儿,竟然同意了。那人连忙把玉献给子罕,眼里透露着惊喜与疑惑。更令人惊讶的是,子罕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雕琢它,然后又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富翁,然后送他回家了。这个故事让我们读到一个清廉正直、善解人意、聪慧善良的子罕。
(丁佩瑶)
◆评析:
丁佩瑶同学讲述了子罕拒收美玉,获美誉的故事。故事讲述生动,巧设悬念,子罕的两种做法都令人感到意外。两个角色有你来我往的较劲、博弈,层层推进,也有揣摩对方心理的暗流涌动,引人入胜。故事中的“玉”喻“誉”,启发读者坚守底线。
任务四:焕发理想之光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次交流会精选经典名著《史记》中的小故事,供读者阅览,共同焕发理想之光。请你研读这些小故事,并将选文片段置于原著中进行整体阅读,撰写一段人物述评,供读者阅览。
知识锦囊
人物述评:一般指人物评述,即对人物进行叙述和评论的文字。人物述评是通过对名人生平事迹进行叙述和评论,使读者对他们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从这些名人身上学习优秀品质、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段阅读: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节选)
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事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示例:
周勃述评
周勃是泗水郡沛县人,早期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经常为办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后来学武成为弓马娴熟的武者。他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在攻打秦军、楚汉之争和平定叛乱时皆屡立战功,先后被封为五大夫、虎贲令和将军。周勃以列侯身份侍奉汉惠帝,不久被任命为太尉,十年后与陈平共谋削平吕氏,拥立汉文帝。此后他两度拜相,罢官回乡后,因畏惧被诛常身披铠甲,遭人诬告其谋反,被捉拿治罪,后因有公主作證、太后力挺,几经波折被释放回封地,死后谥号武侯。
周勃此人质朴敦厚,不喜文学,却很早成了刘邦的至交好友,也深得刘邦信任,刘邦甚至有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周勃小心谨慎,心性木讷,不善言辞,却对汉王室忠诚。或许正因为性格不完美,才造就了周勃丰满又精彩的人生。
(杨芷菱)
◆评析:
杨芷菱同学的这段人物述评有曲有直,有述有评。第一段文字较全面地罗列周勃的功绩,突出其千锤百炼的人生经历。从中可见周勃刚正且谨慎的性格无不与其青年时期的积极入世与中年时期的戎马生涯等经历息息相关。司马迁在介绍周勃时也正是着意突出其战功之多,杨同学已深得其旨。第二段分析了周勃的矛盾之处,其质朴的性格和刚正的作风深得刘邦的信赖,但他的审慎与木讷又成为其人生的绊脚石。重厚少文的绛侯在“三十世家”当中具有典型性,从概述中可见杨同学已深谙《史记》整本书的创作特色,尤其充分理解了该书对比、衬托的写作技巧,也能用对比法对周勃进行评价,用心与巧心,难能可贵。
这一期情境读写活动,我们通过诵读与欣赏,制作特色名片,认识了第六单元篇目中的主人公们,点亮了理想之光;通过对话先贤,撰写发言稿,把握了人物的独特气质,聚焦理想之光;通过策划国风画展、以电子留言的形式讲述弘扬传统美德的微故事,传递理想之光;也通过撰写人物述评的方法,推进名著阅读,焕发理想之光。
亲爱的文化好友们,“学贵在行”。我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贵在把它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相信你们通过本次阅读与交流活动,一定获益良多,能够成为“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