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加减在VBI性眩晕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2023-02-15 05:51:08高兰芝孙冬冬
广州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血粘度天麻椎动脉

高兰芝 孙冬冬

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脑病二区(项城 46628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现阶段临床治疗VBI性眩晕进行抗凝、舒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以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强脑部供氧[2]。中医学认为VBI性眩晕属“厥证”、“眩晕”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症,其基本病机为痰湿化热,气机不畅,肝风上扰所致,治疗应遵循熄风镇肝、化痰益气的基本治则,故选镇肝熄风汤[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VBI性眩晕患者,分析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VBI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n=62)、对照组(n=62),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0.51±5.5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86±0.89)年;基础疾病:23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21例高血脂;观察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1.02±6.1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92±1.03)年;基础疾病:25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19例高血脂。2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件号:202106)。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医VBI性眩晕相关辨证标准[4]:主症:头晕目眩,耳鸣,面赤颧红,视物旋转,五心烦热;次症:盗汗,多梦,失眠心烦,脉细弦或细数,口干,舌红苔少。符合西医VBI性眩晕相关诊断标准[5]: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显示VBI;发作性眩晕;存在自主神经紊乱;旋颈试验显示阳性;伴有构音障碍、眼震、共济失调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当面签订同意书。(2)排除标准:除VBI外其他因素(如颅内占位、卒中等)所致眩晕;过敏性体质;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长春西汀(厂家: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批准文号:H20183432)+天麻素(厂家:广州万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63885),将160 mg天麻素、30 mg长春西汀分别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5%),静脉滴注,持续治疗14 d。

1.3.2 观察组 以对照组为基础辅以镇肝熄风汤加减,药方组成:牛膝30 g,龙骨15 g,生赭石30 g,生麦芽5 g,白芍15 g,川楝子5 g,钩藤10 g,玄参15 g,茵陈5 g,天冬15 g,天麻10 g,生牡蛎15 g,炙甘草5 g;若痰热重则加竹茹15 g,黄连10 g,天竺黄15 g;若热象明显则加栀子10 g,桑叶10 g,夏枯草15 g;若湿重则加白术10 g,泽泻30 g;若便秘则加大黄10 g。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用药14 d。

1.4 疗效判定标准

眩晕、耳鸣等症状消失,椎-基底动脉血流恢复正常为显效;眩晕、耳鸣等症状明显缓解,椎-基底动脉血流明显改善为有效;眩晕、耳鸣等症状无明显缓解,椎-基底动脉血流无明显改善为无效。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

(1)2组疗效对比。(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TCD超声检测仪(厂家:德国DWL公司,型号:Doppler-BOX)检测对比2组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速度(mean velocity, MV)与PI(血管搏动指数)。(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眩晕评估量表(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评估2组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眩晕障碍调查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2组生活质量,其中DARS分值越高表示眩晕越严重,DHI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低。(4)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抽取2组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厂家:北京普利生公司,型号:LBY-N6B)检测红细胞积压、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5.16%高于对照组82.26%(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 [n=62,n(%)]

2.2 2组TCD检查结果对比

治疗14 d后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PI均较治疗前下降,M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基底动脉、椎动脉MV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TCD检查结果对比

2.3 2组DHI评分、DARS评分对比

治疗14 d后2组DHI评分、DA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DHI评分、D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DHI评分、DARS评分对比 分)

2.4 2组血液流变学对比

治疗14 d后2组红细胞积压、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积压、全血粘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血液流变学对比

3 讨论

VBI性眩晕多因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结构改变等因素压迫椎动脉,造成血管曲折狭窄,导致眩晕[6]。西医临床治疗主要给予长春西汀、天麻素等药物,其中长春西汀可拮抗磷酸二酯酶,进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改善脑组织及重要脏器供氧供血[7- 8]。天麻素可纠正大脑皮质抑制、兴奋失衡,具有镇静、安眠、营养神经等作用[9]。但VBI性眩晕易复发迁延,常规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中药辅助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中医学认为,VBI性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主要病机为痰湿化热,肝肾阴虚,肝风上扰,瘀血痰湿致脑络受阻,见眩晕证[10]。《景岳全书》记载,“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故治疗眩晕应以镇肝熄风、通络活血、化痰益气为基本治则[11]。陈晓东等[12]报道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治疗VBI性眩晕总有效率高达94.70%。本研究则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16%,与上述研究数据较为接近,且治疗14 d后DHI评分、D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治疗VBI性眩晕患者不仅疗效显著,还可促进眩晕症状改善。分析原因,镇肝熄风汤由牛膝、龙骨、生赭石、生麦芽、白芍、川楝子、钩藤、玄参、茵陈、天冬、天麻、生牡蛎、炙甘草等多种药物组成,其中牛膝具有引肝风、肝火下行之效;龙骨具有平肝潜阳、安神镇心之用;生赭石具有重镇降逆、降胃平肝之功;生麦芽具有养胃和中之用;白芍具有平抑肝阳、柔肝养血之效;川楝子具有泄热疏肝、行气止痛之功;钩藤具有平肝清热、定惊息风之用;玄参具有清热凉血、降火滋阴之效;天冬具有生津清肺、润燥养阴之用;茵陈具有利湿清热之效;天麻具有平肝补虚、定惊息风之功;生牡蛎具有潜阳养阴、散结软坚、解渴清热之用;炙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益气复脉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熄风镇肝、潜阳平肝之功效[13]。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 d后观察组基底动脉、椎动脉MV高于对照组,PI、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积压、全血粘度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治疗VBI性眩晕患者可促进血液粘度、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究其原因,现代药理学显示,玄参具有镇痛、抗血小板等作用;白芍总苷成分具有镇静作用;钩藤具有抗炎、镇痛解痉等作用;牡蛎中的氨基酸成分可抑制乳酸堆积、改善肝脏机能、恢复疲劳[14-15]。天麻具有强效抗凝、抗动脉血管痉挛、抗眩晕等作用,可改善颅脑微循环[16]。故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治疗VBI性眩晕患者能促进血液粘度、椎-基底动脉血流及脑部供血恢复。

综上所述,镇肝熄风汤加减辅助治疗VBI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眩晕症状,调节血液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促进脑部供血恢复。

猜你喜欢
血粘度天麻椎动脉
神奇的天麻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0:34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
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大众健康(2016年5期)2016-08-03 21:48:34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