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后心理应激状况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

2023-01-31 14:08:30程涛韩天勇刘伯夫谷志寒余海放周亚雄
西部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医务条目工作者

程涛 韩天勇 刘伯夫 谷志寒 余海放 周亚雄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医学研究室,四川 成都 610041; 3.四川大学灾难医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在从事医疗职业活动中,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病物质的状态[1]。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疗及工作的过程中,常有职业暴露事件发生,会带来特殊的健康相关风险[2-5]。全球每年平均约有300万医疗工作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有200~5000人有患上艾滋病的风险[6]。国内医务工作者发生职业暴露率为62.8%~98%,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意外事件和职业损害,发生职业暴露后,除可能损害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外,还可能对其带来不同严重程度的心身损害,出现担心、焦虑等状况[7-9],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理崩溃,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10-12]。国外有研究显示,有过职业暴露的医务工作者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未发生过职业暴露者[13],我们应该关注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的心理健康状况[14-18]。对此,本文旨在了解医务工作者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应激状况,关爱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为后续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总结提供可能降低此类影响的方法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调查研究,对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通过现场填写网络问卷,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创伤应激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 PTSD-SS)评分,并根据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及职称等对不同群体暴露者进行亚组分析,了解其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创伤应激情况。通过问卷设置(核心问题为必答题、逻辑跳转和限制、填写范围等)对问卷进行质量控制。

1.2 研究对象 调查期间本院发生职业暴露的所有人员,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者。共发生职业暴露者447例,有精神疾病者0例,回收有效问卷447例。

1.3 调查问卷内容 内容包括3部分:①暴露者人口学基本信息,包括职业、性别、年龄、学历和工龄状况等。②暴露者的职业暴露情况,包括:发生职业暴露方式,暴露时是否知道暴露源,暴露时是否进行标准防护及暴露地点等。③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采用PTSD-SS对暴露者应激状态进行量化评估。

1.4 职业暴露后应激压力评估工具 PTSD-SS为一自评量表,由24 个条目构成。划分为对创伤事件的主观评定(条目1)、反复重现体验(条目2、3、4、5、17、18、19)、回避症状(条目6、8、9、10、16、21、22)、警觉性增高(条目7、11、12、15、20、23) 和社会功能受损(条目14、24) 5个部分。每个条目根据职业暴露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心理感受分为没有影响至很重1~5级评定,分数越高,表示影响越大,累积24个条目得分为PTSD-SS 总分,得分越高应激障碍越重。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全院发生职业暴露447例中男性177例(39.60%),女性270例(60.40%),平均年龄(28.54±7.05)岁,平均工龄(5.06±5.62)年;根据不同职业分类,其中医生286例(63.98%)、护士140例(31.32%),医院行政后勤人员21例(4.70%)。见表1。

表1 职业暴露医务工作者职业分布

2.2 不同群体间PTSD-SS评定总分比较 根据暴露者的性别、学历、职业、暴露方式、是否标准防护及暴露源知晓情况等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其不同群体的PTSD-SS评分,结果发现,不同暴露方式(针刺暴露vs黏膜暴露)的暴露者间PT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其余亚组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群体间PTSD-SS评定总分比较

2.3 不同暴露方式暴露者间PTSD-SS评分比较 根据不同暴露方式,将所有447例暴露者分为针刺暴露组和黏膜暴露组两个亚组,针刺暴露组PTSD-SS总评分为(46.54±20.811),黏膜暴露组PTSD-SS总分为(51.26±2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间暴露者主观评定条目和反复重现体验条目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回避症状条目、警觉性增高和社会功能受损条目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暴露方式暴露者间PTSD-SS评分比较

3 讨论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疗及工作的过程中,常有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相关研究已报道[4,10,19-20],发生职业暴露后,除可能给医务人员造成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相关传染性疾病之外,其导致出现的心理反应对暴露者亦是一种心理危机,可能导致医务工作者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担心、焦虑等状况的发生,甚至出现心理应激障碍[11,21-22]。美国卫生保健人员国立监测网数据显示,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出现PTSD总分≥38分比例达到48.57%,远高于美国PTSD人群7.8%的总体患病率。国内相关研究亦显示[23-26],医务工作者发生职业暴露后,感知压力水平会明显增加,出现焦虑、抑郁等表现,出现心理应激障碍。

本调查对所有暴露者心理应激状况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历、职业、暴露防护及暴露源知晓情况暴露者间PTSD-SS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同性别、学历、职业等暴露群体间心理应激状况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本院严格的职业防护培训及考核相关,即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需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职业防护相关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但不同暴露方式的暴露者间PT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黏膜暴露者可能存在更严重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既往研究更多关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状态,认为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可能更易导致医务工作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本调查研究显示黏膜暴露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心理应激障碍,进一步对不同暴露方式的暴露者分组分析发现,黏膜暴露者PTSD-SS评分的主观评定项评分和反复重现体验项评分均高于针刺暴露者,即黏膜暴露者心理应激障碍较针刺暴露者压力更多是由于主观评定及反复重现体验。因此,我们应更加关注并引导其降低主观感受和重现体验,避免进一步发展影响其心身健康。

本研究表明,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性的多举措缓解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应激障碍,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加重。现将本院为预防职业暴露后发生心理应激障碍所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①对暴露者早期开展心理评估疏导,安排心理医学专业老师对暴露者进行心理辅导治疗,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②不断优化职业暴露上报流程,通过院内网络进行系统上报或手机企业微信等简便手段,减少纸质上报审批过程,以便暴露者更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措施。③加强全院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强化执行标准防护意识,医院院感科或感染科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防护相关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④加强岗前培训,培养执行标准防护意识对新入员工、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等进行岗前培训,考核上岗。⑤定岗定责,专人负责职业暴露处置,规范改善职业暴露处置流程。⑥加强院内宣传,院内宣传栏设置职业防护专栏,手术室及操作间张贴宣传壁报或字幅,全院员工印发职业防护手册等。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在其他不同医院文化和制度的医院推行可能存在偏差,期待后续开展多中心研究。②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存在一定偏移,后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③本研究未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进行后续的心理调查,缺少动态评估,后续我们将动态追踪其心理健康状况。

4 结论与启示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尤其是发生黏膜暴露者出现心理应激障碍程度可能更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应该从执行标准防护预防职业暴露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有效的处置、后续早期心理引导和干预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采取综合性措施避免医务工作者出现职业暴露相关的心身损害。

猜你喜欢
医务条目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42:36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