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 黄芬 徐静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感染性疾病病区,安徽 合肥 230000;2.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科,安徽 合肥 230001)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是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um,GNB)中引起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仅次于大肠埃希菌[1-2]。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KPBSI)临床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侵袭性诊疗操作、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耐碳青霉烯类KP(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检出率越来越高[3-4];2018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5]里提到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从2005年的3.0%、2.9%分别升高至2018年的25.0%、26.3%。有研究表明[6],血流感染CRKP的患者30天病死率高达40%,对患者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临床医生构成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对确诊的KPBSI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KPBSI的临床特点及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微生物系统检索2020年7月~2021年12月血培养提示KP的住院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纳入标准:KPBSI的诊断标准[7]如下,血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且合并下列条件之一,①体温>38度或者小于36度。②可以从该患者身上找到病原菌的入侵门户或迁徙性病灶。③患者有显著的全身中毒症状但找不到感染病灶。④有皮疹或者出血点、肝脾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升高伴有核左移。⑤患者收缩压<90 mmHg或较入院之前的收缩压下降幅度>40 mmHg。⑥年龄≥18岁,血培养提示KP,并以第一次血培养阳性的药敏为准。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孕妇。③病例信息不完整,满足上述排除标准中的任何一项可被排除。
1.2 研究方法 碳青霉烯类耐药是指对任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本研究共纳入136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中是否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将KPBSI患者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KP)CSKP组88例和(耐碳青酶烯类KP)CRKP组4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住科室、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外科手术、化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是否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等。
1.3 细菌检测方法 采用VITEK 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规格型号:VITEK Compact2 System)、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的是G-鉴定卡(GN,批号:2411793203)、G-药敏卡(AST-N334,批号:7741796103),仪器及卡片均从法国梅里埃公司购买;细菌培养的血平板、巧克力平板购自合肥天达公司。
2.1 一般资料 136例KPBSI患者中,男性87例(63.97%),女性49例(36.03%),平均年龄(62.05±14.7)岁。136例患者分布在21个科室,分布最多的科室排名前五位的为重症监护室(ICU)30例(22.06%)、血液科29例(21.32%)、感染病科10例(7.35%)、胆胰外科9例(6.62%)、介入科9例(6.62%)。其中CRKP组分布最多的科室为ICU,CSKP分布最多的科室为血液科,见表1。
表1 13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科室分布[n(×10-2)]
2.2 两组患者感染部位比较 CSKP组中57例(64.77%)患者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最多,其次是合并胆道感染。CRKP组中43例(89.58%)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最多,其次是合并腹腔感染。由此推测血流感染的原发病灶多见于呼吸系统感染、腹腔感染及胆道系统感染。CRKP组合并有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的患者比例高于CSKP组,而CSKP组合并肝及胆道感染的患者比例高于CRK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合并其他感染部位的比较[n(×10-2)]
2.3 两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比较 CSKP组中95.45%的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CRKP组中93.75%的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 CSKP组中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比例(62.50%)高于CRKP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KP中患有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危重症烧伤、创伤患者比例(58.33%)高于CSKP(12.5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由此可见,CSKP多合并实体肿瘤、血液肿瘤、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等;CRKP多见于重症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高血压、危重症烧伤及创伤、糖尿病、实体肿瘤等。
表3 两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比较[n(×10-2)]
2.4 两组易感因素的比较 CRKP组插管操作(如留置尿管、胃管、深静脉穿刺置管、胸腹腔穿刺)、外科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骨折切开复位、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子宫切除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入住ICU均高于CS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KP组化疗、干细胞移植、介入手术(胆道支架植入、脓肿穿刺引流等)均高于CR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CSKP与CRKP易感因素比较[n(×10-2)]
2.5 血流感染CRKP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将CRKP组根据血流感染90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48例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90 d死亡25例,从出现血流感染到死亡平均时间30 d,病死率5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外科手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OR=46.41,95%CI:4.061~530.340,P=0.002)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5。
表5 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n(×10-2)]
克雷伯菌属包括KP、产酸克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土生克雷伯菌等,KP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生物学特征有以下几点:①形态染色:革兰阴性,卵圆形杆状,大小(0.5~0.8)μm×12μm,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有较厚的荚膜,多数有菌毛无芽孢,无鞭毛。②培养特性:血平板上较大、圆形、凸起、灰白色、不溶血的菌落。③生化反应:氧化酶阴性,产酸产气;动力、H2S、鸟氨酸、精氨酸均为阴性,尿素酶、赖氨酸实验、硝还实验阳性。
KP在世界各地流行,发病率不断上升[8],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一方面,耐药菌检出率的增加[9]使临床医生更难选择抗生素;另一方面,耐药KP感染的死亡率很高[10]。因此,本研究收集了KPBS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能力。
CRKP组分布最多的科室为ICU,这可能是由于ICU患者使用了多种抗生素,曾患过严重的基础疾病,经历过重大的手术,或经历过创伤,还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11-13]。而本研究中CSKP分布最多的科室为血液科,可能原因是血液科患者接受化疗,甚至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功能受损,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中性粒细胞缺乏[14-16]。另外本院血液科的K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可能与本院强有力的抗生素管理及本研究中收集的血液科KPBSI患者的住院次数尚少有关。
本研究表明,CRKP组中肺部感染、腹腔感染高于CSKP组,原因是肺炎克雷伯菌多寄存于上呼吸道和肠道[11],呼吸机表面、气管内套管是CRKP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17],而CRKP组的肺部感染患者72.92%都实施了机械通气、气道开放,病原菌可从呼吸道直接进入肺导致感染。CRKP组的腹腔感染患者实施侵袭性操作、外科手术较多,导致机体自然屏障受损,肠道细菌移位至腹腔。而CSKP组的肝胆道感染的比例高于CRKP组,由此推测当在临床中遇到疑似KPBSI合并肝胆道感染的非重症患者,可优先给予CSKP抗生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而对于合并肺部感染或腹腔感染、甚至曾入住ICU、气管插管的KPBSI患者需警惕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必要时需给予相应的联合抗感染治疗方案。
本研究还显示CRKP组中插管(尿管、胃管、深静脉置管、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入住ICU、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多于CSKP组,与其他研究结论一致[18-20],原因是机体自然屏障受损,且KP的菌毛非常黏,可以黏附在医疗器械上[21],为进入人体提供一条通道。
本研究中CRKP组中的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危重度烧伤及创伤高于CSKP组,可能与该类患者入住ICU,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比例高(50%)有关。有研究指出,气管插管超过48 h后,获得KP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有很大增高,原因可能是呼吸道清除机制被破坏[22]。
单因素分析显示CRKP死亡组和存活组在外科手术、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外科手术患者比例高于死亡组,原因可能是手术种类不同:存活组外科手术多为骨折切开复位、大面积皮肤修补植皮、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死亡组多为肿瘤患者行全子宫附件切除、根治性十二指肠切除,及脑出血行开颅颅内血肿清除。其次也和样本量小,可能存在偏倚有关,可认为是否行外科手术治疗与CRKP死亡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提示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是CRKP的死亡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为CRKP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曹培等[23]研究结果一致。CRKP组病死率52.08%,病死率高,与既往研究的结论基本相同[24]。
本研究结果证实KPBSI在医院环境中比较常见,并且CRKP的发生率日渐增加。对于入住过ICU、行各类侵袭性插管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外科手术、合并有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危重症烧伤及创伤疾病、肺部及腹腔感染的疑似KPBSI患者,提示临床应该首先警惕CRKP的可能,可首先经验性给予针对CRKP方案的治疗。反之,对于血液科干细胞移植及化疗、行介入手术、合并血液/实体恶性肿瘤、肝胆道感染的疑似KPBSI患者,可优先考虑CSKP的感染,给予针对CSKP的治疗方案。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出现偏倚,需要更进一步更大样本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