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01-31 02:05:04孙淑军傅书勇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药都本溪市本溪

孙淑军,傅书勇

(1.辽宁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2.沈阳药科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煤铁之城”——辽宁省本溪市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无论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本溪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本溪市借鉴其他省份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溪实际情况,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欲依托本溪高新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群。十五年来的发展建设事实表明,缺乏产业支撑的城市必然会走向没落,城市的发展是人口的聚集,而非钢筋水泥的堆砌。当年欲打造百万人口的本溪高新区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人口仅为61 768人,较十年前第六次人口普查72 692人的数据,人口反而减少了1万多人;欲打造1 000亿元产业规模, 2021年底本溪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5.6亿元,位列全市7个县区第5名,与当初目标相差甚远。因此,本研究试图从人力资本视角探寻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问题的根源,尝试性提出促进本溪药都发展的人才战略,为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供政策支撑。

1 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中的问题分析

1.1 地区经济影响产业布局

十余年来,本溪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持续下降的倒U型发展态势,自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强做大医药产业”的重大决策,明确以本溪高新区为核心,建设一座以生命健康产业为支撑的绿色生态新城,本溪地区加快产业转型,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增长态势,从2008年的625.7亿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1 193.66亿元,基本翻了一番。此后,本溪市GDP已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为1 164.69亿元,2016年地方经济数据“挤水分”,本溪市GDP缩减为766.7亿元,呈现断崖式下降,一直到2018年GDP才呈现微弱增长趋势为823.1亿元。但从人口数据来看,本溪市十年来人口减速明显,从2013年172.8万人到2020年132.4万人,减幅达到23.4%,经济不景气和大量人口流失严重影响了本溪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而劳动力是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活跃的要素,在人口流失的前提下,资本和技术也难以发挥相应作用。

1.2 产业转型遇到瓶颈

依托本溪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当地的中草药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如刺五加、辽五味等更是很多中成药的重要原材料,基于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政策,及辽宁省委、省政府、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扶持、财政税收、科研投入等方面优惠扶持,因此,本溪市高新区即中国药都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其建设之初便定位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因此,在引进外资时,主要以引进生物医药企业为主,但事实上大多数引进企业为化学仿制药企业,如吉林修正、东北制药、辽宁成大、沈阳三生、大连美罗等国内医药企业。本溪在医药行业中的传统优势是中成药产业,富有得天独厚的药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本溪拥有各类野生中药材约为1 117种,自然蕴藏量约为2 200万公斤,还有约80万亩的药材种植园。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溪就是全省的制药基地,中成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全省第一,然而近几年中成药产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14-2020年本溪市化学药原药及中成药产量表

注释:数据源自2014-2020年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本溪市中成药产量为5 250.7吨,到2018年则下降一半有余,为2 056.5吨,而化学药原药产量则增加至54.6吨,2019年则减少为26.2吨,2020年又增加至121.8吨,可见,本溪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在摸索中前进,化学药原药产能忽高忽低,本具有优势的中成药产能则呈现下降趋势。

1.3 交通等基础设施仍需要不断完善

事实表明,任何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生物医药高科技人才的聚集,自从本溪生物医药基地成立以来,已经逐渐吸引沈阳药科大学本溪药物研究院、华大基因本溪医学检验所等国内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管理团队签约入驻;同时,引入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六所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园区科研人员数量可达2 000人左右。但绝大多数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家在沈阳,因此,这些人员大多数采取“候鸟式”作息,一般选择往返于沈本两地,虽然沈本新城距离沈阳不到50公里,但由于交通设施并不完善,无法实现高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导致园区内科研人员交通成本较高。

1.4 城市功能不太健全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人口仅为10万人左右,相应城市规划、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均不能与沈阳等城市相比,尤其是缺乏优质中小学。因此,导致大部分科研人员不愿意把子女送到本溪药都,他们的家庭多数仍在沈阳,从而导致交通成本过高,也会影响基地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园区内较高等级医院为辽宁中医学院中国药都分院,也仅为二级医院,无法满足该地区科研人员更高的医疗服务需求,城市功能不健全严重削弱生物医药基地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另外,本溪药都服务业设施主要集中在石桥子,与各大高校距离相对较远,导致交通成本及时间成本较高,且商业业态较低端,仅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城市缺乏商业活力和人气,人居环境严重缺乏吸引力。

2 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2.1 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理论依据

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市场是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生物医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才能够实现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由此可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是聚集大量的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可称之为人力资本),而资本则是向资本收益更大领域流动,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作用的前提条件下,必然会推动技术进步,进而能够提高研发水平和涌现大量研发成果。然而,聚集科研人员的要素不仅仅是情怀和兴趣,更重要的是高薪水、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甚至是完备的城市功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需求,具体逻辑如图1所示。

图1 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各要素作用机制逻辑图

由图1可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内在驱动力在于科研人员能够研发创新产品,并实现当地投产,从而提高科研人员和企业内部员工收入水平,高收入促使这些人员在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各类服务方面产生需求,从而会吸引这些行业从业人员到园区聚集,此时,政府可以得到更多财政收入,可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最终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2 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依据

2.2.1 鼓励园区科研人员新建科研机构和创新型公司

生物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型公司,如波士顿地区集聚了哈佛、波士顿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旧金山则是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所在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世界基因之都”的华盛顿-巴尔的摩。由大学教授和风险投资家联手创办Genetech公司,已成为生物技术创业的基本模式。近几年,一些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头,Amgen、Genetech等公司,逐渐与一些新创的生物技术研发组织建立联盟关系,从而实现自身快速的发展[3]。

2.2.2 依托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纵观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无不是都在中心城市周边,且园区建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举例来说,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区均是坐落在大都市,包括波士顿、旧金山、圣地哥、西雅图、纽约、费城、洛杉矶、华盛顿-巴尔的摩、Raleigh-Durham地区等。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基本坐落在大城市,如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杭州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珠三角广州科学城生物产业基地、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国际生物谷、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京津冀地区的北京1区16园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等。经济发达地区拥有雄厚的资本、丰富的人力资本和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交通设施等,事实表明,这些资源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必要条件。

3 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制定政策促进大学等研发机构成果转化

虽然园区已经成立相应的科技中介和成果转化中心,但还应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利用税收政策,鼓励科技中介和成果转化等服务机构快速实现成果转化。如可以免费为这些公司提供办公场地,一定时间内减免各类税收,政策底线是让这些企业能够得到全国最好的政策优惠和税收减免[4]。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颇见规模的生物医药园区不下百余家,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本溪药都所处东北经济大环境相对不尽如人意,而且本溪药都距离大城市距离较远,城市基础设施不太完善,这些弊端均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障碍,因此,只有破釜沉舟,以最大的诚意吸引全国生物医药人才和资金,才能够推动园区的快速发展。

相比其他地区,辽宁省和本溪药都的相关鼓励政策略显不足,如在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过程中,很多省市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如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7年省级补助加强药品审评审批体制改革能力项目专项资金奖励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全国前3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奖励金额原则上每品种150万元~200万元。甘肃出台《甘肃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补助资金管理工作程序》,其中规定:全省前10位获批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奖励金额原则上每品种100万元~150万元。对通过国家评价的每个品种给予300万元的补助,对于进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程序、取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受理号的品种,先期拨付补助资金总额的20%,其余资金待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后予以拨付。

3.2 重新定位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未来发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本溪药都传统优势是中药产业,因此,还要保持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以优质中药材作为基础,鼓励中药研发和深加工,从而实现成本和技术优势;要利用经济杠杆鼓励园区内仿制药企业增加过评品种,并实现生产,仿制药生产企业行业门槛较低,如果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可以尽快实现本地区的产业转型;最后,鼓励生物医药产业,与中药和仿制药产业相比,生物医药产业的门槛较高,不仅资金需求量很大,而且研发周期很长,鉴于本溪药都成立时间较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应是长远战略。

3.3 不断加大对科研人员补贴或奖励力度

由于园区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等,大多数科研人员必须往返于沈本之间,两地之间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建议政府对这些科研人员提供交通补贴,起码报销其往返沈本之间的高速过路费,从而使得他们可以低成本、快速往返沈本之间;另外,依托沈本一体化战略,对这些科研人员,根据层次认定为沈阳市高层次专家,确保这些科研人员及其家属和子女落户沈阳,优先安排其子女到沈阳优质公立中小学就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去[5]。

3.4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角度来看,当人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还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如社交、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还需要引进大型项目和高素质人才,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可以重点发展旅游资源,让本溪药都成为旅游城市,良好的生活环境、较高的工资收入、丰富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必然会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产业工人前来创业和安家,从而实现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宜居、宜业水平的同时,让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及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相对过热,各地区之间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吸引高端科研人员,才能撬开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门,人才兴,才能科技兴、产业兴。然而,“孔雀东南飞”,近十几年以来,本溪面临着大量的人口流失问题。事实上,人才流失的原因并不是本溪地域劣势,而是政策劣势,因此,“痛定思痛”,猛药才能去疴,要制定超越其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人才吸引政策,才能聚集天下英才,这也是促进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最佳机会。

猜你喜欢
药都本溪市本溪
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风光
新少年(2024年6期)2024-06-26 07:51:43
创新实践 本草润心
江西教育A(2024年12期)2024-01-08 00:00:00
本溪绿石谷景区
新少年(2023年8期)2023-08-31 18:41:51
千年药都,健康安国
公民与法治(2022年6期)2022-07-26 06:16:44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建筑与预算(2020年9期)2020-10-13 12:06:28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高阳台·本溪枫叶
新农业(2016年22期)2016-08-16 03:34:52
本溪:理顺体制让基层稳定了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8
ACC Secretary-General H.E. Mme. Yang Xiuping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8th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