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模式下化工类专业课程考核机制探究*

2023-01-16 12:39:24杨永泼王建强
广州化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化工类考核内容专业课程

杨永泼,王建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一种重要的途径[1]。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地培养人才,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是目前应需解决的问题。迄今,人们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综合课程设计等方法,报道了课程实验的考核改革[2-3]。然而,对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研究报道尚很少见。本文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推进化工类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改革创新,以提升专业人才质量为宗旨,对教学方法上实现改变、对考核内容与方法进行创新,现代学徒制考核体系的建立,更有利于人才培养正规化、系统化,更有利于实现产教融合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1 教学现状与考核改革背景

1.1 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生源的差异,会存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没有思路和目标,产生对自己信心不足的情况[4]。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存在相当一部分同学化学知识薄弱,甚至高中没有学过化学,所以在上课时就能发现一部分同学存在踏不准学习的节奏。其次,化工类课程专业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专业技能知识偏多,对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急需创新,为更好实现化工类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近几年石油化工学院现代学徒制班级教学情况,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工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课本内容偏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偏大。因此对选用适合现代学制的化工专业课程教材是极其的重要。在实训课程方面,为能实现职业综合素养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训硬件、软件设备上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考核机制现状

在考核方式方面,目前化工专业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成绩,主要为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成绩按不同占比组成最后的综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大多为学生的线上线下作业、出勤率组成[5],实训成绩主要由课堂成绩与实训报告组成,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或网络在线考试为主。

考核形式虽有所创新,但是考试占比较重。在考试内容方面,化工专业内容理论性偏强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不易理解。同时考试知识内容相对落后或重复率较高。网络在线机考题库量较少,题型创新性不足,试卷答案标准化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同时考核内容太侧重于课本知识,缺乏企业生产一线中所涉及的要领,虽然有平时成绩与实训成绩组成,但缺乏真正体现过程性考核的实际意义。学生太重视期末成绩,疏忽平时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能全面地体现综合能力,导致学生记忆某一知识点为目标单单只为某一次考试测验。不注重过程性的考核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没有形成统一性的考核标准或没有科学合理的健全考核制度,如能对以往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形成健全的体系更有利于教学的正规化、系统化,紧密对接生产实际,更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3 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1.3.1 有效提升育人效果

传统的化工专业课程考核内容难以实现现代学徒制新的课程目标要求,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生产知识较多,考核的科目也较多,如果全部放在学期末尾进行考核,会忽视考查学生对知识体系和技能的全面掌握情况;此外考核内容与企业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传统考核评价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矛盾。因此通过对传统考核体系的突破性改革,寻求一种高效的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模式下的人才考核方式,能促进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提升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6]。

1.3.2 激发学生潜能

对于现代学徒制学生的考核,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熟练的操作技能,要强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注重多样式动态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考核难度要适应现代学徒制学生的考核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和考核中找到自信,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既能实现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工匠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化工类专业对实操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采用校企双师模式,为了适应当下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如何把控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因此,在传统考核基础之上进行考核体系的改革是一项重要的育人改革措施。考核改革也能高效地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新高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考核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1 考核理念的转变

现代学徒背景下化工类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是一项涉及到专业知识、实践课程、实习考核的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要想培养高职院校化工类高技能型人才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标,就要从最基础的考核理念上发生转变,明确考核改革的方向,要确保考核方式改革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与时俱进,要加强过程考核、多重体系结合的评价方式[7]。从重视专业理论基础考核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结合,从重视学分成绩转变为不仅要重视学分成绩而且要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要着重明确职业技术能力目标的考核,突出企业对人才技能需求的考核,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综合把握能力的考核。考核理念的转变,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深化产教融合、将校企合作育人提升至新的高度,有助于提升办学效果和办学质量。

2.2 项目式模块化考核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学徒班”以来,双方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如企业选派一线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大力支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模式。在这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所学知识均是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学校对学徒班的考核测评内容也是与时俱进的。考核内容分化工、炼油两大项目,并对项目进行模块化考核,如化工项目里分乙烯装置工艺与操作、裂解汽油加氢工艺与操作、苯乙烯装置工艺与操作等模块;如炼油项目有常减压装置工艺与操作、催化装置工艺与操作、重整装置工艺与操作等模块。考核成绩由不同模块化课程考核组成,模块化课程里包含针对某种工艺进行仿真操作的考核、更有实训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内容的多样化促使学生培养成为有技术、会思考,善于沟通的人,将企业不同工艺流程之间的思想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也符合“现代学徒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建立模块化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全面地、合理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综合的能力,更为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未来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考核时间维度的改变

传统考核时间为期中与期末的形式。在新考核理念下,为了满足“现代学徒制”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考核时间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传统期末一考,改为“一周一考核”评价机制。这种考核内容多样化,如线上答题、实操技能评分、仿真操作评分、模板块内容小测验等形式。考核时间的改变,激起了学生的斗志,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质的提升,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能够及时了解不同学生学习状态和掌握知识程度,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生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阶段性的学习状态,通过调整学习状态达到学习目标。此外,“一周一考核”评价机制得到的多维度数据可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4 “双导师”考核体系的建立

双导师考核指学校和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的一种方式。双导师考核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质量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聘任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职业素质高的生产一线骨干为校外导师,校内专业教师为校内导师;双导师协同指导学徒制学生,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时间维度上形成统一。在考核分数占比上,校内外导师比例各占一半;考核内容上以生产实际联系专业理论知识,考核方式多样化,尤其在疫情期间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导师考核体系的建立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形式,有利于学徒制学生专业实操技能水平的提高。从学生角度,可以学习到校外导师的工作体会、企业成长经历以及日常生产经验等,学生反馈不再害怕考核,反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生产实际的向往,加深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认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自我肯定和专业自信。从教学效果角度,双导师考核体系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创新,教师与学生参与度较高,引入生产实际考核内容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和工匠精神,双导师的指导和考核更能实现思政育人,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增值性评价在考核改革中的应用

增值性评价在考核中更注重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前测与后测量化数据分析比较得出某一阶段学生学习进步程度。增值性评价在过程性考核、模块化考核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针对某个化工实训项目,在理论课结束后对同学进行小测验,然后在实训技能课结束后再进行测验,得到数据进行科学量化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自我调整,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进行增值性评价考核时,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尽量使评价元素多元化,不宜单一变量形式展开。如进行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考核评价时,可按小组互评、同学互评、导师评价不同占比组成,防止单一评价失真现象。其次在增值性评价中,注意前测和后测极端数据变化情况。比如A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在前测中得到95分,在后测中同样得到95分,增值变化不大这时不能说明A同学没有进步,所以在评价体系中一定要丰富评价元素,确保增值性评价的真实性、可靠性。在考核改革初期采用此评价方式要注意量化有效数据的收集和保存,为今后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化工类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制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 考核改革实施效果

3.1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改变

现代化工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综合素养较强,基础知识扎实的技能型人才,正是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保障下,能促进学生不断的归纳总结,及时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提高职业技能,从被动学习状态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达到了新的高度。尤其在实训实操方面,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寻找不足,积极去解决困难,因此考核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2 学生成绩的提升

经过两年的考核改革实践,学徒班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更符合企业用人要求,人才培养方向更加精准,成绩更加突出。学徒班学徒的成绩明显高于平行班级,学徒班平均学分绩点与优秀率均高于平行班级。同时,学徒班学徒受到更多头部企业的认可,同时可以选择更多的实习岗位。其次在化工类学科竞赛方面,学生积极报名参赛,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和仿真练习中均有着不错的成绩。在各项能力培养上也有着质的提升,体现在实操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2 学徒制办学效果发生改变

学徒制考核的改革有效地改变了考查学生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制定出涵盖能力、技能、素养的考核模式,促进了学徒制的教学改革,丰富了产教融合育人成果,使得人才培养方向更加精准,增强了化工类专业学徒的就业能力,将综合考核理念贯穿于整个学徒班培养过程中,使得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更加深入,办学效果更加突出,这对现代学徒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 语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为了加快化工类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步伐,从考核内容、考核时间维度、考核方式等途径上进行创新,促使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采用双导师的考核机制,突出学徒制项目式的模块化考核,利用增值性评价的方法使教师与学生高度参与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能实现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办学效果整体的提升,更有利于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这对于如何进行现代学徒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化工类考核内容专业课程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改革路径分析
体育科技(2024年2期)2024-07-17 00:00:00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成才(2023年14期)2023-11-16 03:26:16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山东化工(2018年20期)2018-04-02 16:30:5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能练习》课程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