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敏,李 飞,龙 莉,冯翠屏,冯 蕊,孟步亮,徐世莲,陈 静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1960S,为了将基础知识和临床问题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 在医学生中首次开设了PBL(Problem-bsed learning)课程。1980S 后,PBL已广泛应用到医学院校的部分或全部课程中[1]。和传统的大班式授课(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相比,PBL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构建,能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表达沟通能力和综合思维等[2]。传统的医学课程模式 “以学科为基础”,学科之间界限分明、缺乏横向比较,学生很难系统、整体地掌握医学知识,严重制约了PBL 教学的发展,因此,开展PBL 教学需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自2015 年,昆明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创新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知识的学习具有连贯性,对相关功能系统开展以临床案例为引导的PBL 教学具有明显优势。研究表明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开展PBL 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交流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要求相吻合[3-4]。笔者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开展PBL 对学生交流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的培养非常有效,但笔者也发现由于学生性格差异,PBL 教学效果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出现了学生自主探讨不够深入,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掌握知识参差不齐等值得反思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合理分组,提高PBL 教学效果,有效训练和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与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性格色彩”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克曼经过多次的调查和研究提出的,这一理论利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来表示人的性格[5]。近年来,性格色彩分析理论也逐渐被运用于教育、情感、管理、销售等多个领域。尽管性格色彩分析理论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有研究报道在护理PBL 教学实施中,利用性格色彩分析系统,能够发挥学生性格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6-7]。张海民等(2016 年)将性格色彩分析应用到泌尿外科见习的PBL 教学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色彩特点实施PBL 教学能充分发挥PBL 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8]。本研究将性格色彩分析理论引入我校临床专业创新班《内分泌系统》PBL 教学中,探索性格色彩分析在PBL 教学中的作用。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创新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班(2017 级)和实验班(2019 级),两班学生课程设置相同;入学考试分数,性别、年龄等比较无差异。
1.2.1 课前组织学生完成乐嘉性格色彩测试问卷课前根据“乐嘉性格色彩测试”设置30 道题,每题设置A、B、C、D 4 个选项[5],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实验班学生的性格测试。计算方法见表1。
表1 乐嘉性格色彩测试计算方法Tab.1 Personality analysis test from the test maker
根据测试结果计算每种颜色的分数,比如得分为黄7、红4、蓝12、绿7,得分最高的颜色-蓝色即为该学生的性格色彩。不同性格色彩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红色和黄色性格的学生性格开朗、发言主动积极,蓝色性格的学生容易沮丧抑郁,讨论时自信不足、畏首畏尾,绿色性格的学生较腼腆内向,主动性不强。
1.2.2 课前根据性格色彩分析对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10~12 名学生和1~2 名导师(Tutor)组成,且对照班和实验班讨论小组导师配备相同。实验班和对照班每班各分为5 个组。
本研究在PBL 教学实践中根据测试结果采用性格互补的方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搭配分组,每组由4 种不同颜色的学生组成:如红2、黄3、蓝3 和绿2。蓝、绿性格的学生与红、黄性格学生进行联合,可增强其主动性,同时也充分发挥红、黄性格特征的学生活跃气氛的积极作用。这种依据性格互补方式的分组,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PBL 教学效果。
对照班学生随机分组,不做性格色彩测试。
1.2.3 课堂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引导每一案例分3 次课进行,每次课3 学时。
课堂讨论期间,因红色性格和黄色性格的学生发言积极,可引导他们带动绿色性格和蓝色性格的学生讨论。而对绿色性格和蓝色性格的学生要鼓励其自主发言。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误表示,用Prism6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成正态分布,两班成绩比较用t检验统计分析,每班成绩的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检验水准为α=0.05,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课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统一命题组织考试(共15 个项目,每个项目1 分)。对照班50 名学生平均得分为10.46±0.34;实验班58 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11.41±0.31。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提高,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两班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图1所示。
图1 两班平均成绩直方图Fig.1 The histogram of average score of the two classes
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课后测试成绩分布,成绩分为 < 9 分、9~12 分、13~15 分三个分数段。结果显示对照班 < 9 分人数占18%,9~12 分人数占68%、13~15 分人数占14%;实验班 < 9 分人数占10%,9~12 分人数占50%、13~15 分人数占40%。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班 < 9分人数比例下降,而13~15 分人数比例明显提高。该结果进一步表明将“性格色彩分析”理论应用到PBL 可提高教学效果,见图2。
图2 两班成绩分布直方图Fig.2 The histogram of grade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classes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对照班和实验班各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使用Tukey's 的多重比较检验分别比较对照班或实验班各组之间的学生考试成绩,观察本班学生考试成绩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各组考试成绩无组间差异,P> 0.05(表2),但对照班学生考试成绩出现组间差异,P< 0.05(表3)。
表2 实验班考试成绩组间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est scores between groups in experimental class
PBL 是一种较好的交互式学习方法,它的目标是通过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批判性思维来提高他们的临床推理能力。研究报道与LBL 相比,当学生积极参与PBL 学习时,学习效率提高[9]。但PBL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PBL 课堂讨论随机分组后,有的组学生性格开朗、讨论剧烈;而有的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课堂气氛沉闷,讨论草草了之。这就导致组间成绩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本研究对照班学生随机分组,结果显示本班学生考试成绩存在组间差异(表3);而对实验班学生分组前进行乐嘉性格色彩测试,并按照性格色彩分析进行搭配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性格优势,结果显示考试成绩组间无差异(表2)。该结果提示与PBL 课前对学生随机分组比较,在PBL 教学中引入性格色彩分析理论,按照性格色彩测试对学生进行分组能减少组间差距。
表3 对照班考试成绩组间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est scores between groups in experimental class
曾尹亮等研究显示,将“四色人格”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PBL 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能力[6]。将性格色彩分析应用到护理实习PBL 教学中能够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效果和满意度[10]。本研究将性格色彩分析理论应用于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创新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PBL 教学中,结果显示:实验班平均成绩(11.41±0.31)较对照班平均成绩提高(10.46±0.34),两班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比较两班成绩分布,实验班 < 9 分人数比例(10%)较对照班(18%)下降,实验班13~15 分人数比例(40%)较对照班(14%)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在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创新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PBL 教学中引入“性格色彩分析”理论,根据学生性格特点搭配分组来实施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性格优势,从而减少组间差距,发挥PBL 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