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昀,李倩,王静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山东 济南 250100)
2021 年华西秋雨较常年偏早17 d[1],8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山陕南部、渭河、汾河、洛河及黄河中下游等地区出现强降水过程,9 月中旬至10 月下旬黄河干支流普遍涨水,中下游地区迎来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汛,防御形势异常严峻。
就黄河而言,当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或兰州水文站流量达到2 500 m3/s,中游龙门水文站或潼关水文站流量达到5 000 m3/s,下游花园口水文站流量达到4 000 m3/s 的其中一个条件满足时,就要对洪水进行编号。9 月27 日至10 月6日,9 d内黄河中下游连续出现3 场编号洪水,其中黄河潼关站编号2 次、花园口站编号1 次。9 月22 至28 日受黄河中游降雨影响,黄河支流渭河、北洛河、伊洛河、沁河出现较大洪水过程,潼关站27 日15:48 出现5 020 m3/s 洪峰流量,形成黄河2021 年第1 号洪水;9 月27 日21 时花园口站流量达到4 020 m3/s,形成黄河2021 年第2 号洪水;10 月2 至6 日受降雨影响,黄河山陕区间南部、渭河、北洛河、汾河流量普遍增大,多站出现历史同期最大洪水,经各区间来水汇合,10 月5 日23 时黄河潼关站出现5 090 m3/s 洪峰流量,形成黄河2021 年第3 号洪水。
秋汛关键期,黄河干流出现峰高量大的洪水。其中1 号洪水期间,潼关站出现1988 年以来最大洪水,洪峰流量7 480 m3/s;3 号洪水期间,潼关站出现1979 年以来最大洪水,洪峰流量8 360 m3/s。经干支流水库调节,花园口水文站10 月14 日出现4 950 m3/s 的流量,为1996 年以来最大洪水。
据统计,潼关站1 号、3 号洪水共历时28 d,总水量高达92.90 亿m3。受干支流来水影响,黄河下游洪水持续至10 月下旬,经小浪底水库调控,花园口水文站流量大于4 000 m3/s 的历时达570 h,流量持续在4 800 m3/s 左右历时约470 h。
在秋汛期间,渭河华县站出现了流量超过1 000 m3/s 的洪水6次,伊河东湾站出现流量超过1 000 m3/s 的洪水5次,洛河卢氏站出现流量超过1 000 m3/s 的洪水6 次。经水库调节,伊洛河黑石关站出现5 次明显的洪水过程,沁河武陟站出现3 次明显的洪水过程[1]。渭河、伊洛河、沁河出现9 月份同期历史最大洪峰极值,汾河、北洛河出现10 月份历史同期最大洪峰极值,河津站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
由于秋汛期间干支多轮次洪水相互叠加,造成小浪底、陆浑、故县、河口村及东平湖等水库高水位运行,多座水库出现历史最高或次高蓄水位。10 月9 日18 时沁河河口村水库水位279.89 m,为建库以来最高水位;10 月9 日20 时黄河小浪底水库也达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273.50 m;10 月12 日洛河故县水库水位达到537.75 m,为建库以来最高水位;10 月26 日伊河陆浑水库出现建库以来第二高水位319.36 m。多个水库接近饱和状态,诸多不利因素相互叠加,黄河防汛形式异常严峻,防御形式非常复杂。
山东河段是黄河最下游的河段,黄河从河南省兰考县进入山东,从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河段全长628 km,河段的特点为上段宽浅,下段窄而弯曲,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2]。干流自上而下设有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5 个国家重要水文站。
山东河段的来水主要受小浪底水库调度的影响。为了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9 月27 日至10 月9 日期间,小浪底水库持续拦蓄5 000 m3/s以上的洪水(最大入库洪峰流量8 210 m3/s),并维持下泄4 000 m3/s 左右的流量,干流山东段各水文站洪峰形式基本表现为平头洪峰,且起涨、回落较为迅速。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秋汛期间流量过程见图1。秋汛洪水期间,山东河段一直维持较大流量,高村、艾山水文站持续4 500 m3/s 以上流量时间为24 d,利津水文站持续4 500 m3/s以上流量时间为21 d。
图1 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秋汛期间洪水过程线
主槽的冲深和展宽与河道整治和冲刷历时有关[3],挟沙水流冲淤河槽,塑造形态,河槽则约束水流,改变水流的动力,受上游持续大流量洪水影响,山东部分河段主槽形态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图2 为高村9 月20 日至10 月25 日测验断面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未经洪水冲刷前,9 月20 日河道断面为宽浅形式;随着水位起涨,流量增大,左岸开始淤积,右岸在水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下逐渐坍塌,长时间大流量过程使主槽左侧冲淤交替,而右岸则持续坍塌。整个洪水期间主河槽河势整体向右摆动,右岸大面坍塌,左岸大面积淤积出滩,河道向窄深形式发展。根据断面测量结果,洪水期间,高村断面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水深。
图2 高村水文站断面形态变化图
秋汛洪水期间艾山断面形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洪水初期主流靠左,断面整体处于冲刷状态,随着大流量过程的持续进行,主流逐渐向右摆动,左岸呈现淤积态势,右岸则逐渐被刷深,整个河道断面由之前的V 行河槽逐渐向U 形河槽演变,洪水后期,流量渐小,左岸持续淤积,右岸略有冲刷,见图3。
图3 艾山水文站断面形态变化
洪水期间利津断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相比高村、艾山站断面变化程度较弱。随着洪水的持续进行,主槽逐渐刷深,河槽形态变化以下切为主,当流量逐渐减小时,河道又逐步回淤,见图4。
图4 利津水文站断面形态变化
黄河秋汛期间,受降雨影响,山东境内东平湖、金堤河水位大涨,由于黄河下游干流一直持续大流量、高水位过程,山东地区防汛压力非常大,防御形式异常复杂。10 月7 日东平湖水位超警戒水位0.71 m,但受黄河下游流量控制限制,排入黄河的水量有限,高水位及风浪淘刷使东平湖金山坝出现石护坡坍塌险情,威胁着金山坝后民众的安全。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东平湖水位,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南水北调穿黄河工程、八里湾船闸及八里湾泄洪闸被启用,分泄了部分东平湖洪水。由于上游金堤河入黄口——张庄闸(泵站)持续向黄河泄洪,在保证黄河下游艾山站控制流量不超过下游漫滩流量的前提下,必须对东平湖的下泄流量进行精细调度,统筹考虑东平湖和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安全优化调度,相机调整东平湖下泄流量,9 月27 日至10 月27 日秋汛期间,陈山口与清河门两闸频繁调整闸门高度共计50 余次,保证了东平湖的水量顺利排入黄河,同时也保障了东平湖及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为了减轻黄河行洪压力,山东省水利厅下发专项通知,在保障各水库及闸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指导沿黄各市加大引黄用水力度,使黄河干流洪水得以分泄,对山东河段的防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次秋汛洪水期间超警戒河流、水库多,洪水量级大,精准的洪水预报成为防汛决策的重要依据。尽管总体预报精度较好,但在洪水到来之前对降雨的预报误差较大,且中长期预报能力不足,造成部分水库前期蓄水较多,水位较高,没有为防御洪水预留足够的空间。洪水期间部分水文设施被大水冲走或毁坏,给水文测验带来困难,甚至影响了测验精度和测验质量。
建议提高水文气象预报精度和中长期水文预报能力,细化极端天气和超常规洪水的防御方案和安全预案,增强水文设施的抗洪能力,从而为防御非常规洪水、保证汛期水文监测任务正常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