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尿毒症属于常见肾脏疾病,可引起比较严重的代谢功能障碍及紊乱。临床治疗本病主要采用血透方式。血透治疗可以清除体内毒素、代谢产物等,维持机体代谢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1]。血透治疗可分为高通量和低通量两种方案,研究认为高通量血透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好[2]。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尿毒症患者行高通量血透治疗的效果,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70 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观察,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70 例尿毒症患者,以单双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36~86 岁,平均年龄(61.23±8.23)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11±0.32)年。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37~85 岁,平均年龄(61.33±8.43)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13±0.4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和家属同意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精神意识正常;研究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文盲;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患其他血液疾病、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心理障碍患者;原发性心脏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低通量血透治疗,治疗期间进行肝素抗凝,血透完成前30 min 停止肝素抗凝。设备使用空心纤维透析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设置为500 ml/min,有效血流速度控制在220~260 ml/min,治疗3 次/周,4 h/次。
1.2.2 观察组 采取高通量血透治疗,设备使用TORAY TS-1.6 U 空心纤维血透器,透析液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设置为500 ml/min,有效血流速度控制在250~300 ml/min,治疗3 次/周,4 h/次。抗凝治疗方式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的肾功能指标 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β2微球蛋白。
1.3.2 对比两组的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症状消失,肾损伤得到控制为显效;患者症状缓解,肾损伤减缓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肌损伤和皮肤瘙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对比[n,n(%)]
2.2 两组的肾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血肌酐(700.12±13.28)μmol/L、血尿素氮(16.42±2.18)mmol/L、β2微球蛋白(13.47±2.31)mg/L 均低于对照组的(723.64±11.84)μmol/L、(23.66±2.58)mmol/L、(18.74±3.2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肾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的肾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
尿毒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疾病一般为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式[3]。尿毒症可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并使肾脏丧失滤毒功能,使毒素、代谢产物等积蓄在体内,从而引起其他脏器功能损害[4]。血透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案,通过透析机可以将血液引出体外,清除其中的毒素、代谢产物等,从而有效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等,减少脏器功能损害,有效控制病情进展[5]。
临床血透治疗可以分为低通量血透和高通量血透两种方式[6]。低通量血透治疗对于小分子有毒物质和多余水分的清除能力较好,但对大分子有毒物质清除能力较差[7,8],仍然会导致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引起各种并发症,使得患者病情持续加重[9,10]。高通量血透治疗采用了弥散方式清除各类有毒物质,对血液中大分子有毒物质仍具有较高的清除效果,有效避免了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的问题,可以延缓病情进展[11-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佐证了上述观点。同时观察组血肌酐(700.12±13.28)μmol/L、血尿素氮(16.42±2.18)mmol/L、β2微球蛋白(13.47±2.3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723.64±11.84)μmol/L、(23.66±2.58)mmol/L、(18.74±3.21)mg/L,差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芬[15]在其研究中也指出:高通量血透治疗下,患者血肌酐为(700.35±20.58)μmol/L、血尿素氮为(16.56±2.01)mmol/L、β2微球蛋白为(13.87±2.28)mg/L、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为5%,均优于常规血透的(726.48±30.65)μmol/L、(23.78±2.87)mmol/L、(18.06±3.21)mg/L、30%。其 研究与本研究论证的观点基本一致,仅存在较小的数据差异,可能与病例数差异等因素相关。实践证实,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高通量血透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毒素清除的覆盖率较高。患者体内毒素减少,病情进展延缓,并发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与低通量血透治疗相比,高通量血透治疗尿毒症患者对于病情的控制效果更好,能够减轻肾功能及心肌损伤,对于降低患者痛苦具有积极作用,建议临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