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晓 郑娟娟 林家荣
气管插管后咽喉疼痛、咳嗽和声音嘶哑是引起患者术后焦虑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0%~70%[1]。拔管期间咳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甲状腺切除术后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出现颈部血肿,开腹术后伤口裂开和颅内手术后脑出血[2,3]。目前已经证明多种药物单独使用可以减少反复咳嗽,如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和瑞芬太尼[4~8]。但这些研究均为单一用药,效果虽然优于安慰组,但实际效果不明显。甘草味甘性平,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清热解毒、缓急定痛、调和诸药的功能,以和诸药解百毒而享有盛名。本研究拟评价利多卡因联合甘草溶液术前漱口对手术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拟行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的受试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手术类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或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静注利多卡因1.5mg/kg组(L组)、甘草溶液术前漱口组(G组)、静注利多卡因1.5mg/kg+甘草溶液术前漱口组(LG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各30例。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①拟行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者;②手术类型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或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者;③年龄18~60岁;④ASA分级Ⅰ或Ⅱ级。
1.3 排除标准①有咳嗽、声音嘶哑或咽喉疼痛、吸烟、声乐表演、近期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术后误吸、肥胖、怀孕、服用止痛药、皮质类固醇和钙通道阻滞剂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禁忌证者;②预计插管困难、气道分级(Mallampati,MP)>2级、面罩通气困难需要经口或鼻腔通气、喉镜检查分级(Cormack-Lehane)Ⅲ或Ⅳ级、插管尝试次数>1、需要口胃或鼻胃管者。
1.4 方法于麻醉诱导前5min,L组和LG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批号:20180523,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mg/kg,G组和LG组用甘草溶液(0.5g甘草配置成30ml溶液)术前漱口30s,N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均不给予术前用药,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静脉输注复方林格氏液5ml·kg-1·h-1维持液路,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面罩吸氧(氧流量2~4L/min),嘱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颈上抬,使口、咽部和气管成一直线以便直视插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批号:20180223,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05mg/kg、芬太尼(批号:2243123,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μg/kg、丙泊酚(批号:2504213,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2mg/kg、顺式阿曲库铵(批号:20171103,江苏英东药业有限公司)0.15mg/kg诱导,待肌松药完全起效后,用右手拇指推开患者下唇和下颌,食指抵住门齿,左手持可视喉镜沿右侧口角进入口腔,压住舌背,将舌体推向左侧,镜片移到口腔中间慢推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看到会厌后挑起会厌暴露声门,右手持气管导管沿喉镜片压舌板凹槽放入,到声门时轻旋导管插入气管,拔导丝,将气管导管轻轻送入声门3~5cm,拔出喉镜,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气囊打气,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听诊器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确定导管是否已在气管内,放置牙垫,固定气管导管和牙垫,调节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0mmHg(1kPa=7.5mmHg),术中吸入2.5%~3%七氟醚(批号:17112821,上海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持。术毕静注昂丹司琼0.1mg/kg。拔管前用12F软吸管轻轻抽吸口腔分泌物,同时将吸气压力控制在50cmH2O以下。气管拔管后,患者被送至麻醉恢复室实施标准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案。手术结束时静注酮咯酸30mg,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用药次数。如果静息时疼痛数字评分>3分,则静脉单次注射吗啡(2mg),每隔5min重复1次,直到疼痛数字评分≤3,随访至术后7d。
1.5 观察指标①主要指标:术后24h内咽喉疼痛、咳嗽和声音嘶哑的发生率。②次要指标: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插入的阻力(无/轻度/中度);确认插管成功的时间(定义为从张口插入喉镜片到确定放置ETT的时间);气管插管总时间(定义为从确认放置ETT成功到取出ETT的时间);口腔吸引时吸管上有无血迹;取下ETT时上面有无血迹;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手术类型、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四组患者术中插管阻力、插管成功时间、气管插管总时间、吸管血迹、ETT血迹和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G组术后咽喉疼痛、咳嗽与声音嘶哑发生率最低,N组发生率最高,L组和G组无显著差异,见表3。
表1 四组患者手术前基本情况(n=30)
表2 四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对比(n=30)
表3 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30)
为了保证围手术期全身麻醉患者气管的通畅性与安全性,临床上经常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来建立良好的机械通气条件,从而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误吸的风险。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操作,它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缺氧或CO2潴留,对围手术期患者维持体征及抢救生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气管插管也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插管后咽喉疼痛、咳嗽或声音嘶哑等。Combes等[9]研究结果显示,气管导管施加在气管壁上的压力引起的呼吸道刺激和炎症,插管过程中的创伤,以及粘膜脱水可能是插管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诱因,但实际工作中,这些并发症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未使用有效药物或方法来预防和减少其发生。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式来预防和减少气管插管后咽喉疼痛的发生,非药物方式主要是注意气管导管的种类和置入方式、熟练进行气管插管操作,避免暴力操作,或者通过针刺穴位手法镇痛等[10]。药物方式包括使用肌肉松弛药、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等[11]。其中利多卡因是临床上预防插管后发生咽喉疼痛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是一种中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可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所需的离子流而稳定神经细胞,从而产生局部镇痛效果。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减轻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但效果可能受药物浓度、给药途径等因素的影响,且如果加大给药剂量也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12]。而甘草作为一种补益的中草药,具有抗过敏、抗炎以及保护气管黏膜的作用,无论是单用还是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都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
在本研究中,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G组术后咽喉疼痛、咳嗽与声音嘶哑发生率最低,N组发生率最高,L组和G组无显著差异,说明患者在麻醉诱导前5min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甘草溶液漱口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咽喉疼痛、咳嗽和声音嘶哑的发生,而在麻醉诱导前5min单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L组)和单纯给予甘草溶液漱口(G组)的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报道在儿童全身麻醉诱导前5min含漱甘草溶液可有效减少咽喉疼痛的发生[13],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麻醉诱导前利多卡因与甘草溶液联合使用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气管插管后咽喉疼痛、咳嗽与声音嘶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