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扮演区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探索

2022-12-21 10:06:37■文/杨
幸福家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同伴教师应幼儿

■文/杨 曦

一、全面审视影响幼儿扮演活动的因素,反思、调整、优化

(一)空间布局的局限性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笔者结合所在幼儿园对扮演区目标维度的分类,将扮演区活动分为音乐表演与角色扮演。在创设扮演区初期,笔者按照美工区、建构区、音乐区的布局理念,准备了相应的道具,如音乐器具、服装头饰等。由于没有进行分类归置,狭窄的空间布局与杂乱的道具导致幼儿丧失参与扮演区活动的兴趣,他们觉得扮演区的活动无趣且困难。

结合扮演区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之前创设的区域进行调整,采用开放式的格局,为幼儿提供了开阔的空间。同时,笔者将多样化的道具放置在幼儿便于取放的置物架上,并借助常见的现代多媒体,如交互式一体机、小音箱、蓝牙话筒等,激发幼儿欣赏、观看、扮演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可见,环境对幼儿参与扮演活动的兴趣具有直接影响。

(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教师应依据主题计划以及班级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材料投放。随着时令季节的到来,在自然环境的烘托下,我园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材料,如鹅卵石、芦苇、稻子等,让幼儿沉浸在主题活动的氛围中。教师提供的材料仅仅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平台,他们在活动中会产生新的想法。比如,在“三只小猪”活动中,幼儿更愿意寻找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材质的房子,进行更为真实的扮演活动。高结构的材料会影响幼儿的扮演活动,投放材料的适宜性也是影响幼儿扮演兴趣的重要因素。

又如,在进行“拔萝卜”活动时,有的幼儿选择用椅子假装萝卜,有幼儿反驳道:“萝卜是长在泥土里的,它怎么会在地上呢?”幼儿又从餐厅拿了一个黄色的柿子假装萝卜藏在椅子底下,由此开始了拔萝卜活动。因此,教师应观察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活动情节的发展对现有的材料进行调整。

(三)扮演兴趣的影响力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感受。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支持幼儿在扮演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历体验。同时,中班幼儿的动手能力逐渐发展,表达欲望更加强烈,因此他们更容易与同伴合作进行扮演活动。幼儿对于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会激发幼儿对扮演的兴趣。

二、开放呈现多样化的幼儿扮演活动形式,理解、创编、合作

(一)自主选用、灵活搭配

道具是幼儿进行扮演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在乐器节奏活动中,幼儿会跟着音乐敲击、拍打音乐道具;在剧本扮演活动中,幼儿会根据已熟悉的故事情节,结合歌词提示或词语提示,借助道具与同伴一起演绎故事情节。幼儿还会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下,对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加工。比如,在“三只小猪盖房子”音乐活动中,幼儿觉得音乐的节奏太快了,他们合作将八分音符打出了四分音符的节奏感。在同伴的帮助与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对扮演区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同时,他们通过灵活使用道具,自主选择音乐节奏,不断更新自己对扮演活动的理解。

(二)自主扮演、创意呈现

随着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中班幼儿逐渐在模仿中加入了创新行为。在活动中,由于不同幼儿对歌词的理解不同,他们呈现出的表演形式与效果也不尽相同。在扮演活动中,幼儿的个性与能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具有号召力的幼儿会主动占据舞台上“主角”的位置,增加扮演角色,创新扮演情节。幼儿对绘本与音乐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活泼鲜明的角色与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扮演活动的热情,推动幼儿积极呈现故事情节。例如,在扮演活动“龟兔赛跑”中,乖乖套上兔子的头饰慢慢地跑,边跑边说:“兔子还小,它还是个小婴儿。”丁丁立刻说:“那我就是乌龟宝宝,走得更慢了。”在音乐快结束的时候,小兔子一下子跑到了终点,丁丁着急地说:“应该乌龟赢才对。”小兔子反驳道:“我才不会休息呢,我要急着回家吃东西了。你下次也可以跑快一点呀。”小乌龟马上说:“好吧,那下次我就开着汽车来,肯定很快。”在龟兔赛跑的扮演活动中,幼儿在原本角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故事的创编,没有受原本情节的限制。

(三)交流互动、表达感受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自主尝试协商、分配角色,进行简单的合作表演。幼儿会主动跟着音乐节奏用肢体进行表达,伸手、下腰、转圈、踮脚,等等。同时,扮演区中也会出现“小老师”指导同伴的情形,他们会不停地追问同伴:“学会了吗?记住了吗?”幼儿在表达意见和接受意见的过程中交流彼此想法,积累了活动经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四)探索讨论、自主分配

中班幼儿对低结构的材料与留白空间较为感兴趣,在扮演区活动中,他们会灵活运用多种材料,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鳄鱼是幼儿都害怕的动物,但也是幼儿最喜欢扮演的角色。“太阳公公出来了,挂在天空哈哈笑,小鳄鱼们出来啦……”幼儿戴上鳄鱼头饰,并模仿它爬行的姿势出场,将地垫打开关上、打开关上,大吼道:“大鳄鱼来啦!”夸张的动作和嗓音把一些幼儿吓跑了,这时,丁丁拿出了在“三只小猪”中扮演大灰狼的头饰,戴上爪子和尾巴,慢慢地走出来,用低沉的嗓音唱道:“太阳公公出来了,挂在天空哈哈笑,大灰狼们出来啦……”搞笑的声音把氛围逐渐变得欢快起来。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投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供幼儿随时取用,增加幼儿的扮演兴趣。

三、自主搭建支持幼儿扮演活动的平台,评价、表达、创造

(一)在合作游戏中,开展有意识、有目的的扮演活动

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由小班的平行游戏(自己扮演自己的角色)逐渐过渡,开始进行联结游戏(选择不同的道具,模仿同伴的行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因道具、角色等发生冲突,他们会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用轮流、交换、等待、石头剪刀布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在互动过程中,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能逐步发展,他们逐渐尝试先询问同伴喜欢的角色、想要的道具等,再自主分配角色、自主规划扮演活动。

(二)在动手动脑中,发展艺术表达与创造能力

1.促进幼儿多样化表达。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语言分配角色、协商选择道具、解释角色行为,等等。多样的形式、同伴的配合、自由的表现机会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支架,激发了幼儿参与扮演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同一个故事画面,幼儿会灵活运用低结构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扮演活动,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

2.提升幼儿学习品质。在扮演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或音乐节奏,尝试改编故事情节、增加扮演角色、丰富扮演道具,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在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或是阐述自己的经历时,从一开始断断续续地联想逐渐过渡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幼儿在向教师、同伴提供问题解决方法时,能够做到有理有据,思路清晰,这体现了幼儿学习品质的进步。

3.建构幼儿评价方式。评价环节是发展幼儿反思能力与解析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对扮演过程进行回忆、梳理、反思,能够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在评价环节,幼儿通过自评,可以在回顾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互评,利用绘画表征(呈现出幼儿自然真实的状态)与观察记录(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等,建构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总而言之,新的形式蕴含着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在扮演区活动中,教师要立足于隐形推动者的身份,认真开展空间布局、材料投放、内容铺垫等协助工作,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同伴教师应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