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荣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我国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立德树人。但是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并没有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进行有效渗透,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想要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视角和理念,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改善,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下面就针对视角更新策略改善—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其一,在教学中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但是在具体教学活动落实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严重时还导致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把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当作教育的重点,在德育教育方面并没有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充足的资金,缺乏完善的德育教育教学体系,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形式化比较严重,缺乏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其二,德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目前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形式过于古板,并且也没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数学课程结合不紧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并不能起到一定的现实作用,也不能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进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严重的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其三,德育教育与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脱离。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和老师也认识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但是采取的德育教育形式只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并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和数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实际行动来做出示范,也没有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贯穿和渗透,这就让德育教育对实际教学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
2.1 在教学当中利用德育小故事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版。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调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教材上相关的数学内容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不得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还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1]。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德育教育素材进行充分挖掘,并对其进行灵活应用。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加入一些名人轶事,数学小故事或者学生比较关注的一些社会新闻来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有效实现小学数学的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分享著名数学家欧拉的故事。有一天小欧拉帮爸爸放羊,他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他最喜欢读数学书,后来爸爸的羊群越来越多,原来的羊圈容纳不了100多只羊,这时爸爸就想建一个新的羊圈,他就将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进行了测量,正打算动工的时候发现篱笆的材料不够,当爸爸想要将羊圈缩小的时候。小欧拉说他有办法不用缩小羊圈也可以容纳这么多羊群。但是爸爸并没有理会小欧拉的意见,这时小欧拉就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停的给爸爸解释,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向爸爸展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小欧拉只是简单的移动了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解决了羊圈篱笆材料不足的问题,完成羊圈改建之后小欧拉非常自信的对爸爸说“现在你看篱笆的面积是不是够了”。当时小欧拉的父亲特别高兴,觉得如此聪明努力的小欧拉天天放羊有点可惜,后来就带着小欧拉认识了大数学家伯努利,最后小欧拉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在13岁的时候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最年轻的大学生。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欧拉在家里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还能够边放羊边看书?他是如何做到在13岁的时候成为了大学里面最年轻的大学生呢?并且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小欧拉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刻苦努力勤奋学习的情景,从而让学生学习小欧拉身上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追求知识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2.2 在教学当中利用数学题目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经常会设置一些相关的应用题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应用题大多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数学题目当中的故事情节来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促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对题目当中有关的德育教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认知,不断深化学生的德育意识,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2]。
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的时候为学生设置了如下应用题:“小红的妈妈带着小红去阿姨家做客,为了表达心意在去往阿姨家的路上,妈妈买了一个10斤重的西瓜,买了4斤的葡萄,三斤苹果,其中西瓜三元一斤,葡萄5元一斤,苹果4元一斤,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小红的妈妈购买这些水果总共花了多少钱?”这虽然是一道混合运算应用题,但是老师可以根据题目当中的故事情节寻找与立德树人有关的契合点,比如老师可以根据题目当中的“做客”话题与学生展开交流“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去别人家做客呀?那在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你们需要注意什么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题目里面蕴含的相关德育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效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这时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了积极思考,并相互分享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到别人家做客一定要讲礼貌,不能乱拿人家的东西。有的学生认为到别人家做客一定要讲卫生,要懂得餐桌礼仪,不要乱翻主人的东西等等。这就在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3 在教学中利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待人处事以及与人交往的态度方面体现出来,并且人在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受到别人良好品质的影响促进自身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意见,以礼貌的方式来处理组内成员之间因为意见不合所产生相关矛盾,促进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最后通过团队的努力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数学任务,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3]。相比于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来说,小组合作的方式更能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认真聆听别人,学会包容别人,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解决问题“间隔排列”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上设置的小兔与蘑菇的相关排列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和学习,在合作探究任务结束之后,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刚才在小组探究的过程当中,你们认为谁的表现是最棒的?谁给你们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启发是最大的?”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就将相关的德育知识进行了渗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欣赏别人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当然学生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这对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4 在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法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开展德育教育,结合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熟悉和理解,并将相关的德育知识进行有效渗透,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历史资源的拓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通过身边实际发生的一些事迹来为学生传递一定的正能量,从而为学生树立一定的榜样,让德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于“测量”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将操场的测量等生活应用问题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将绿色公益活动理念进行有效渗透,培养学生定的环保意识。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生活情境中来思考如何测量学校操场上的绿植板块的长和宽,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帮助学生树立坚持事实的学习态度。
再比如老师在开展“时分秒”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主题图为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熟悉的情境“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大家一起来进行倒计时,10,9,8,7,……0”。通过这个生活情境就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对时间单位秒来进行认知。同时老师也可以将过马路看红绿灯的交通安全生活案例引入课堂,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而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案例中对时分秒的知识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对时间的长短进行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2.5 在教学当中通过学生的表现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将立德树人理念进行有效渗透,提高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效果。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德育方面的正确引导,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和约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这对于后期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直观的理解和认知,老师就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图形道具。有些学生就对老师课堂上使用的道具非常感兴趣,但是他在研究和观察的过程当中没有细心呵护道具,让道具出现了一定的损坏。针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老师需要利用德育知识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扣分制,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罗列出来,如果哪位学生出现了扣分单上的行为,出现一次扣一分。刚才有学生损坏了老师的道具,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就要进行扣分处理,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及时改正,在以后学习过程当中积极表现争取弥补上扣掉的分数。这样学生的道德素养就可以通过分数直观的体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自身良好道德素养培养方面产生一定的紧迫感,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老师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寻找数学知识与德育教育知识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拓展,从而利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进而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向德才兼备的人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