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丽平
睡眠质量差是妊娠晚期女性常见的睡眠问题,以入睡困难、睡眠时长不足、易醒为主,长期睡眠不足会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对孕妇而言,睡眠的缺乏会导致体力不足,进而影响正常分娩进程。数据显示,20%的妊娠晚期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1],部分孕妇甚至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睡眠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等后果,对身体健康及胎儿腹内的生长均会带来不利影响。妊娠晚期的睡眠问题已成为产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之一,考虑到腹中胎儿的安全性,部分改善睡眠药物无法在孕妇中使用,故通过外界干预以此改善孕妇睡眠情况,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探讨的一大热点。因影响睡眠的因素众多且复杂,中医因其多靶点治疗效应,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音乐疗法是一种新型疗法,以心理治疗理论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心理及生理效应,达到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的治疗目的。本研究中采用中医按摩联合音乐疗法,探讨其对妊娠晚期孕妇睡眠质量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江西省高安市瑞州医院妇产科2019年4月—2020年12月入院检查的妊娠晚期孕妇,参与并完成了本次研究的妊娠晚期孕妇共有149例。将其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4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摸球法。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为(28.21±3.14)岁;孕周为31~35周,平均孕周为(33.24±0.33)周。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为(27.43±3.25)岁;孕周为28~35周,平均孕周为(30.23±0.21)周。2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初产妇;②经产科门诊医师检查诊断为存在睡眠问题的妊娠晚期女性;③经评估,机体总体健康无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④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自身或家族存在精神病史者;②妊娠期间存在心脏病、肾病者;③经过临床医师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存在前置胎盘以及胎盘早剥等妊娠疾病者;④依从性较差者。
1.3 干预方法对照组孕妇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期健康宣教、评估睡眠及心理状态、指导呼吸训练保持放松等,同时给予饮食护理干预,讲解分娩相关知识缓解其负性情绪。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按摩联合音乐干预):①中医按摩治疗:取穴太阳、神门、安眠以及内关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按摩力量,压3~5下。而后顺、逆时针分别轻柔按摩30~50次,让孕妇有感觉酸胀感觉,各穴位按压5 min,20~30 min/d,1次/d,直至分娩。②音乐疗法:孕妇取舒适的侧卧位,护理人员使用多媒体软件播放轻柔、欢快的音乐,聆听冥想开郁类音乐如《春天来了》《步步高》等,聆听安神镇静类音乐如《梦幻曲》《烛影摇红》等,此外还可选择《隐形的翅膀》《小星星》等歌曲帮助改善情绪,根据孕妇的喜好调整音乐类型,必要时选择孕妇喜欢的音乐。每次音乐播放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音量控制在40 dB以内适宜。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总分。选择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是否存在睡眠障碍、统计睡眠时长、计算睡眠效率等7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总和为睡眠质量总分(PSQI总分)。②比较2组孕妇干预前后的疲劳评分。评价孕妇的疲劳程度:使用疲劳评定量表(FAI)测量29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为1~7分,从4个因子对孕妇疲劳进行评价。因子1用于测量孕妇疲劳程度,因子2用于测量个体疲劳对特殊情形(热、冷、精神紧张等)的敏感性,用于评价该疲劳是否具有情境的特异性,因子3用于评价疲劳可能导致的心理后果(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因子4用于评价个体的疲劳对睡眠及休息是否产生影响。③比较2组孕妇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情绪状态评价[4]。④生活质量比较。采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LQ-C30)(量表包含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进行评价[5],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总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妊娠晚期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总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FAI因子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因子1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妊娠晚期患者FAI因子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焦虑 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妊娠晚期患者焦虑 抑郁评分比较 (分,
2.4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妊娠晚期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分,
研究证实[6],孕妇的睡眠质量从孕中期至孕晚期逐渐下降,主要与激素水平的改变、子宫膨大对腰骶部的压迫、情绪状态的改变等有关。妊娠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浅睡眠比例增加、深睡眠比例降
低、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降低等,孕妇睡眠结构出现明显紊乱。睡眠质量的下降可直接导致孕妇疲劳症状的加重,对正常工作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催生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重睡眠质量的降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研究中2组孕妇干预前的PSQI评分均处于较低水平,与目前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多项研究证实[8-10],睡眠质量下降可加重孕妇的疲劳症状,对胎儿及孕妇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过度的疲劳还会明显增加产程、加重分娩乏力、增加产后出血风险等。郑建盛等[11]研究显示,睡眠不足是妊娠晚期发生疲劳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均与疲劳的严重程度相关。目前对于普通睡眠质量下降的人群可采用安眠类药物,由于孕妇不适宜使用此类药物,因此关于妊娠晚期睡眠质量下降孕妇的相关问题是产科医生关注的热点。
中医在改善睡眠质量下降方面有一定优势,属“不寐”范畴,患者以入寐困难、寐而不醒为主要表现,甚至彻夜不寐,情志所伤导致经络紊乱、劳逸失调,病机为阳不入阴、营卫失和。中医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主张调节阴阳、活血通络,且最常采用的方法为穴位按摩[12]。本研究中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取穴安眠、内关、神门及太阳穴。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烦、惊悸、心痛、失眠;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主治癫痫、失眠、心痛等;安眠穴在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之中点,主治失眠、眩晕、心悸等;太阳穴主治头痛、疲劳、目涩等。穴位按摩作为中医中重要的治疗手法[13],通过循序渐进的按压,激发人体的经络之气,达到祛邪扶正、通经活络的目的。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结合音乐、医学的新兴治疗方法,以音乐为载体,通过有规律的优美的声波,从而使人体达到情绪与身心的整合,放松情绪改善睡眠[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SQI评分干预后低于对照组,2组干预后FAI因子中,中医按摩联合音乐组1得分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提示中医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对妊娠晚期孕妇睡眠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生理、心理、情绪、社会、认知、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能有效改善妊娠晚期孕妇负性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能改善妊娠晚期孕妇的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疲劳程度,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