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桐
毋庸置疑,教室里总会有书桌、板凳和黑板。书桌和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黑板上的字密密麻麻。虽然每天黑板上的字都会被擦掉,但留在上面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那节课是作文课,语文郭老师拿着教学用具缓步走上讲台:“同学们,这节作文课我给大家分享一篇作文,是一位五年级小学生写的,它发表在报刊上,可见是一篇优秀作文。”接着,郭老师拿了根粉笔,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令我怜惜。同学们看到这四个字,一脸问号。老师看着我们笑了笑,又转过身去,在“令我怜惜”的前面写下了几个字:妈妈这个物种。
瞬间,同学们都惊呆了,过了几秒钟,教室里炸开了锅。大家禁不住讨论起来:“天哪!妈妈这个物种!作者的用词也太大膽了吧?”有位同学举着手说:“老师,这作文题目好像对妈妈不太尊重啊,您确定它发表在报刊上吗?”我也在心里想着,题目的确新奇,还是听老师读吧。“同学们安静一下,我来给大家读一下,带着你的疑问听听吧。”郭老师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走下讲台,朗声读了起来。
“提到我的妈妈,我很无语,如果非要我出个声,那我只有一句:呵呵……”郭老师有感情地读着那篇文章,同学们竖起耳朵听着。听完不禁又发出了感叹:太真实了吧!我的妈妈好像就是这样的!文章语言亲切自然,故事真实感人,角度新颖,全是对妈妈的“批评”,让我们大开眼界,震惊不已——原来作文可以这么大胆地写!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讨论着黑板上的那个作文题,讨论着自己的妈妈。也许是值日生忘记擦黑板了,“妈妈这个物种令我怜惜”几个字一直留到了自习课。
自习课上,教室里鸦雀无声。班主任闫老师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她抬起头看到了黑板上的字,不禁念出了声:“妈-妈-这-个-物-种-令-我-怜-惜,这是什么呀?谁乱写的?”闫老师一脸严肃地说。“郭老师写的,上节课是作文课,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这篇作文。”一位同学站起来解释着。“对的对的。”其他同学随声附和着。
闫老师脸上顿时出现了笑容,“妈妈这个物种?吓我一跳。我还以为这是谁把生物课上的名词安到了妈妈身上!”同学们听了哈哈地笑着……
很长时间过去了,黑板上的那个作文题我依然记得。每当语文课上看到郭老师写粉笔字,我都会想起那件事,想起大家先是惊诧或严肃,然后恍然大悟的表情,紧接着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如何写作文。
指导教师:郭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