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往复式”支持策略助力幼儿自主探究

2022-09-23 05:50:34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实验幼儿园梅煜琛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9期
关键词:经验玉米探究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实验幼儿园 梅煜琛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说:“课程须和儿童的生活联络,常常运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以唤起其生活的需要,扩充其生活的经验,培养其生活的能力。”基于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念,我园依托园所内的农场资源构建了园本课程“QQ行为课程”,以“自然润泽,和乐童年”为课程理念,以“萌发—探究—表达”为推进脉络,通过“亲亲自然”“勤勤实践”“情情共享”三个部分,着力创设多样化的农忙活动和机会,让幼儿在寻常的生活和劳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发现,从而获得最真实、最丰富的知识经验。“QQ行为课程”实践至今,在推进班本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项目化的视角,尝试借助“三步往复式”的支持策略,开展了主题背景下的自主探究式活动。

现象与问题

自主式的探究活动给幼儿带来更多深度学习、合作互动的机会,但在活动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拘泥于活动预设,限制幼儿的自主探究

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具有偶发性的特点,教师往往没有预设的目标,加之自身教学经验不足,仍会依照原有的教学计划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从而限制幼儿的自主探究。

2.拘泥于活动形式,缺乏有效的支持策略

幼儿的自主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个过程,会更加凸显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前阶段,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仍需教师给予适当的规范指导,但由于教师对幼儿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出现偏差,且缺乏有效的支持策略,进而使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3.拘泥于活动效果,忽视幼儿的多元发展

在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幼儿的认知发展,而忽视幼儿情绪情感的获得、对未知新鲜事物的探索、与同伴间的互助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导致教师过分重视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效果。

实践与探索

探究活动的内核是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经验、丰富能力和表达态度。如何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探究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自主探究活动中提供有效支持。

一、步骤一:“找”,选择合适内容

教师能否准确选择合适的内容是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的起点,我们可以从“找兴趣”“找问题”“找难点”三方面入手,找到开启幼儿自主探究的“触发器”。

1.基于兴趣的找——在话题里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一定会主动探索、实践、思考,并且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的体验。活动刚开始时,教师组织谈话活动——一方面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经验,一方面了解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在“秋收”活动开始之前,幼儿聊起有关玉米和爆米花的话题,乐乐提出:“玉米直接就能做爆米花吗?”从而引发了“晒玉米”的项目活动。当幼儿对某一话题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参与幼儿的讨论,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需要教师有效引导,追随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在兴趣中丰富自己。

2.基于发现的找——在观察时找问题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幼儿自主式的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幼儿在晒玉米时发现了玉米上的霉点

“晒玉米”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晒”,但是在“晒”的过程中,幼儿发现玉米和玉米壳都有发霉的现象,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寻找玉米发霉的原因,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天气、环境等方面的猜想和验证。

在幼儿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在观察中不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主题探究的重要内容,以达到教师根据问题导向而非知识导向去引导幼儿的目的。

3.基于问题的找——在探究中找难点

在幼儿自主探究的主题活动中,有一部分教学活动的产生是为了帮助幼儿解决自主探究过程中的难点。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当幼儿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不断拆解难点,使其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整合提升。在整合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幼儿新经验的产生,并鼓励幼儿再次进行尝试,解决难点,从而获得成就感。

例如,在晒玉米之前,剥玉米成了中班幼儿的认知和操作难点,幼儿需要知道哪些是玉米壳、玉米壳的哪一头是可以分开的、玉米壳的哪一头是连起来的、玉米从哪头开始剥比较容易、什么颜色的玉米壳更容易剥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生成新的探究活动,让幼儿有针对性地带着这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来认识玉米。

二、步骤二:“推”,搭建学习支架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有着天然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教师作为幼儿在自主式探究活动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领者,需要为他们搭建主动学习的支架,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需求并获取能力。

1.搭建经验支架,助推自主探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探索世界来积累经验和学习成长的。”循着幼儿的脚步,我们看到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积累经验,逐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⑴自身经验的迁移:在幼儿从小班到大班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经验是呈螺旋式积累上升的。遇到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来为当下的活动服务。例如,在大班晒柿饼的活动中,幼儿需要给柿子绑上细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迁移中班晒玉米时的绑绳经验以及日常绑鞋带的经验,幼儿通过当下的操作练习,比对哪种方法更牢固、哪种方法更适合绑柿子。

⑵间接经验的获取:当幼儿的自身经验不足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幼儿参考间接经验,如,查找书本、利用网络搜索资源等。例如,在“晒柿饼”的项目活动中,因为教师和幼儿均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在网上搜索了晒柿饼的视频。幼儿通过观看视频,记录视频中出现的晒柿饼的方法,并根据这些关键点来制定自己的晒柿饼步骤,同时收集需要的工具、材料,让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图2.幼儿根据视频资料记录的晒柿饼方法

⑶他人经验的运用: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参与者有幼儿、同伴、教师和幼儿身边其他的成人。当幼儿的探究处于瓶颈时,往往借助他人的经验才能有所突破。例如,同伴腌萝卜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幼儿配出合适比例的盐水;再如,想让玉米快点晒干时,可以听听外婆的经验——壳比较黄的老玉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晒干。

2.搭建元认知支架,助推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在自主式探究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帮助幼儿对所解决问题的目的、过程及结果等有清晰的认识。

⑴计划与准备:培养幼儿做计划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幼儿盲目和随意地操作。当然,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共同商讨、制定计划,随后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以同伴合作的方式自主制定计划。例如,幼儿制作柿饼时,用箭头图的方式标注序号,有效帮助自己按计划一步一步地探究实践。

图3.做柿饼的计划

⑵适宜与多样:教师要让幼儿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快速地选出简单、实用又便捷的方法。

例如,在选择削柿皮工具的探究活动中,幼儿先收集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削皮的工具,通过逐个尝试、比对选择了最适合的削皮工具,并且通过向保育员请教了解了它们的使用技巧。

图4.削皮工具

3.搭建评价支架,助推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搭建评价支架,帮助幼儿及时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最终促进其发展。

⑴借助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具有导向性,是指教师更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对幼儿的探究质量与水平作出判断,肯定探究结果,找出问题。例如,晒玉米前需要给玉米绑上绳子,在幼儿绑绳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这个结打得比那个结好,不容易松开。”此时,教师的评价不但能让幼儿增强自信,而且还能让幼儿明白正确操作的方法,更能激发幼儿的潜能。

⑵借助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幼儿的探究活动告一段落后由教师给出的,是为了解探究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晒玉米的探究过程、发现和感受等内容,用图画书的方式记录下来,做一个回顾与评价,并鼓励幼儿和同伴、家长分享本次探究活动中的所思所得,最后请同伴、家长和教师在图画书的最后一页用贴“玉米”的方式进行他评。

三、步骤三:“做”,体验成功的快乐

1.在“试错”中发现问题

自主式探究活动是让幼儿在具体的行动中进行探究,就如在晒玉米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主动去观察玉米的变化,并通过亲身实践积极投入到观察玉米的过程中,带着情感去关注晒玉米的成果。例如,幼儿两次晒玉米均因为发霉而失败时,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幼儿失败的原因,而是将其视之为丰富幼儿经验、满足幼儿体验的良好契机,将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探寻、比较、思考来解决问题,幼儿从中感知到玉米发霉、变得皱巴巴的原因。通过寻求帮助,幼儿在一次次“试错”的过程中得以成功,也让教师看到幼儿自主探究中的学习情感亦在真实地萌发。

2.在验证里找到真相

对于幼儿来说,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自己设计的方案或计划通过实验操作被验证成功。在做爆米花时,幼儿先向父母请教了做法,然后在家人的协助下成功做出了爆米花,这时他们品尝到的一定不止爆米花的香甜,更多的是成功的快乐。

3.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在幼儿自主式的探究活动中,合作是幼儿与同伴之间为了解决某个学习方面的问题而进行的协调活动。如,在“晒玉米”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不知道剥玉米壳的方法,于是在其他幼儿的帮助下一起尝试、合作剥玉米壳。除此之外,幼儿还分组合作进行绑玉米、晒玉米的活动,在合作中幼儿一起尝试、相互学习,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收获与展望

教师的“三步往复式”支持性策略是伴随幼儿的自主探究不断循环往复进行的,它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把握幼儿自主探究式活动的内核,即让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经验、获取能力和表明态度。

一、收获

1.促进了幼儿的多元发展

在教师的“三步往复式”支持策略下,幼儿不仅能沉浸式地通过自主探究来建构新的经验,还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习得各种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幼儿对未知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从而获得了多元的发展。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探究活动的过程是自由开放的,教师需要用心去聆听、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问题,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

通过“找、推、做”的支持策略,教师明确了自己在幼儿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应采取怎样的态度、使用怎样的资源,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的多元发展。

二、展望

1.不同年龄段的尝试

本文大部分案例来自于中班的班本项目,如何在不同年龄段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策略,尤其是小班幼儿能否在此支持策略的带动下提高自主探究的水平,这是我们继续探索的方向。

2.支持策略的拓展应用

目前,本文提到的“三步往复式”支持策略仅用于科学探究类的班本化项目,我们可以思考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探究特点,此支持策略是否适合其他领域的探究、是否能融入到基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类探究活动中,从而支持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多元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猜你喜欢
经验玉米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收玉米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我的玉米送给你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玉米
大灰狼(2018年6期)2018-07-23 16:52:44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