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急救系统的效果

2022-09-22 14:36:20吴晓婷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病历成功率科室

吴晓婷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宁德 35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危急性疾病,其救治具有很大的时限性,若患者胸痛症状20 min内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救治AMI的主要手段,但PCI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对AMI患者救治流程进行优化,使患者就诊时间得以减短,能够为救治AMI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以使其预后得以改善。相关研究指出,AMI患者救治延误的原因包括急诊救治体系不完善、救治流程不规范、各部门信息采集滞后等。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是至少2个学科针对某种疾病,由多学科专家一起参加讨论而且予以最优诊疗方案的管理方式。近些年,在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急诊救治系统可优化急诊患者就诊流程,将急诊诊疗精细化管理加以达成,从而使患者的就诊时间得以减短,提高其救治成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急救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AMI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②经超声心动图确诊;③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外伤、恶性肿瘤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脏疾病;②合并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或行动不便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40例)及观察组(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8~75岁,平均(58.2±3.8)岁;病程1~10年,平均(4.12±1.02)年;发病至送院时间20~90 min,平均(35.22±3.45)min;PCI治疗时间窗3~9 h,平均(5.56±1.36)h;梗死部位:前壁14例,下壁12例,前间壁8例,高侧壁3例,下后壁3例;学历:初中或以下15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或以上10例;入院时全球冠脉事件登记研究(GRACE)评分低危14例,中危20例,高危6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9~75岁,平均(58.4±3.7)岁;病程1~11年,平均(4.32±1.12)年;发病至送院时间20~95 min,平均(35.89±4.56)min;PCI治疗时间窗3~8 h,平均(5.42±1.12)h;梗死部位:前壁13例,下壁12例,前间壁10例,高侧壁3例,下后壁2例,学历:初中或以下16例,高中/中专14例,大专或以上10例;入院时GRACE评分低危16例,中危19例,高危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

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急诊收治的AMI患者实施急诊常规性管理,即急诊室接到急救电话后将院前可疑的AMI患者快速转入医院,并通知院内做好接诊准备,患者入院后由急诊护士协助患者完成心电图监测及生化指标监测。观察组实施由急诊科与信息部根据AMI患者救治特征共同开发了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具体措施如下。

1

.

2

.

1

设立急性心肌梗死MDT团队 基于AMI中心模式,对MDT团队进行设立,并且将急诊科与心内科作为主导,同时辅以介入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及检验科等,对AMI患者展开多学科联合诊疗,由护理部完成对多学科医护合作团队岗位职责和流程的制定。每班设介入医生、介入护士岗位,介入室医护人员24 h值班,一旦患者入院后立刻启动绿色救治通道对患者实施救治。依据《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及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对MDT团队成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AMI生存链、AMI体征、AMI评估工具、AMI急诊评估、AMI诊疗手段、血管再通治疗、患者治疗关键时间目标等。

1

.

2

.

2

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

1

.

2

.

2

.

1

MDT模式的急救系统组成 系统涵盖了两个部分,具体如下:①数据采集:以蓝牙信号为基础的物联网定位系统:系统能够对患者的手腕带信息进行自动感知,患者入院后被判定为疑似AMI时,急诊护士为患者佩带定位手腕带,系统会自动将短信发动给MDT团队。同时急诊室、心电图室、CT室、导管室等科室做好相应准备,系统会自动获取患者到达地点及时间,并发送至给MDT团队成员,MDT成员可通过系统获取患者实时位置和到达各个科室的时间,从而抢救流程提供精确的地点、时间信息,为抢救争取到更重要的时间。院内急诊系统自动从分诊平台、CT室、急诊收费处、心电图室精准获取患者相关信息,准确展示患者某个时间段内移动轨迹,并记录患者科室停留时间及离开科室时间。②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对患者的基本信息、退出绿色救治通道原因、时间节点信息以及检查报告、病历资料、生命体征趋势图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数据的时可以建立患者救治流程时间轴,依照个人绿色通道治疗流程将患者定位数据加以获取,生成质控图,从而整合出各个步骤执行时间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由系统自动获得AMI数据档案,设立AMI数据库,从物品、人员、药物管理、外界因素等方面展开分析,将急诊流程化管理变为现实,并对数据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1

.

2

.

2

.

2

基于MDT模式的AMI救护流程 ①申请:急诊科医生登入电子病历系统后,将MDT平台打开,选取就诊患者电子病历,再对“新增MDT”进行单击,随后就会有MDT申请表对话框弹出,主治医师可从电子病历系统中自动获取患者信息及简要病史,由主治医师填写患者治疗难点,并邀请其他科室进行联合诊疗。②审核与准入:申请医生发起邀请后,科室主任登录患者电子病历系统展开审核,完成后信息平台自动触发短信,向MDT中心工作者发送信息,相关人员在接收到信息后立即登入平台审核患者病情,审核完毕后平台会自动触发短信给主治医生及科室主任,并通知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知情同意告知,帮助患者家属办理各项缴费等,而且还要将病情汇报工作进行完善。③召集专家:患者信息完成审核后由MDT团队召集专家、MDT会务和后续工作,在平台里录入专家名单后平台会触发向专家发送信息,而且告知MDT的具体时间、地点,专家登入电子病历系统后,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查看,而且探讨相关的准备工作。④专家回复:专家在MDT开展24 h内登入平台而且予以回复,并对急诊科室提出MDT治疗完善评价建议。⑤MDT总结:平台自动收集和整理各个学科专家建议,主治医生根据平台汇总意见填写MDT小结,而且将其打印出来,再由申请医生告诉患者,待其签名确认后保持在病历内,而且交由患者自行保存。⑥MDT反馈:主治医生在MDT开展2 w后向专家反馈患者诊疗效果,主要内容有实施诊疗决策的现实状况、患者病情转归状况,填完反馈内容后会触发平台将相关信息发送给MDT团队成员,使团队成员更好了解患者诊疗情况。急诊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急诊多学科诊疗信息化工作流程

1.3 观察指标

①救治效率:对两组患者的院内分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检查报告判读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做好记录。②救治效果:记录两组救治成功率、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③满意度:评价运用自拟的心内科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其中涵盖对就诊流程、就诊环境管理、救治方案、医疗服务等方面满意度,每项赋值1~4分,总评分为各项评分之和,即0~16分,分值>12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

在院内分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检查报告判读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D-to-B、急诊停留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效率

2.2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心脏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及患者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救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而心脏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心脏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及患者满意率〔n(%)〕

3 讨论

3.1 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对AMI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

PCI是目前治疗AMI常用的手段,但PCI有明确的时间窗,即患者发病12 h内接受PCI治疗视为“最佳时间窗”,准确把握PCI治疗时间窗可提高AMI患者救治效果。成立MDT团队将相关联的科室进行串联形成相互协作的工作模式,并制定AMI患者救治流程,明确各部门在AMI患者救治中的责任分工可优化PCI救治流程,提高AMI患者救治效果。近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信息系统建立的MDT救治模式不仅有效规范患者管理项目,使急诊患者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缩短患者急诊时间,而且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内分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检查报告判读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能有效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这是由于MDT急诊系统与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影像系统、检验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相融合,达成了数据的实时共同分享,对多学科协作颇为有利,提高AMI患者救治效率。同时,系统可通过手腕带标识,自动采集患者到达相关诊室就医流程时间,并对患者进行实时定位,使各科室能及时准确掌握患者就诊步骤,有助于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优化患者就诊流程,节省患者就诊时间。

3.2 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可提高AMI患者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能有效提高AMI患者救治效率。考虑可能由于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通过信息化快速整合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从而有助于临床医生识别高危患者及采取有效的救治方案,从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此外,MDT救护流程可促使各个科室的医护工作者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完全展现出来,将患者各环节救治时间缩至最短,为其介入治疗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因此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

3.3 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对STEMI患者护理满意率的影响

本研究的在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能有效提高MAI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考虑可能由于MDT模式的急救系统的应用使急诊AMI患者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及数字化,不仅减轻了急诊护士工作量。另外,MDT通过对工作流程环节进行质量把控,定期分析急诊AMI患者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从而使急诊AMI患者救治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进而使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大为提高。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病历成功率科室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2:02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强迫症病历簿
趣味(语文)(2021年9期)2022-01-18 05:52:42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