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崔瑞琪 兀晓云
黄河三门峡医院泌尿外科,三门峡 472099
膀胱肿瘤作为临床常见泌尿系统肿瘤,患者症状以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为主,同时可伴有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等严重症状。针对该疾病目前主要以绿激光气化电切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能够在保留患者膀胱的基础上切除肿瘤,治疗效果显著。但张小青等指出,由于该治疗方法具有应激性及创伤性,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时间较长,且极易发生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在围术期应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临床研究表明,常规护理更多的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对治疗的配合,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已逐渐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够通过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并根据患者手术特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而达到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膀胱肿瘤绿激光气化电切术患者手术结局、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P
>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经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均符合膀胱肿瘤相应标准;②沟通能力及认知能力正常,能够配合护理工作;③符合绿激光气化电切治疗指征,并接受该治疗;④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膀胱疾病;②伴有心、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严重障碍;③伴有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或内分泌功能障碍;④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
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1)术前护理:①宣教:告知患者治疗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术后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回答患者存在的疑虑;②术前准备:术前1 d要求患者进流食,并常规指导患者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并进行常规灌肠。(2)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常规体温护理。(3)术后护理:①饮食指导:待患者肛门排气后,给予患者适量流食,术后2~3 d后,逐渐过渡至半流食及普食;②运动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平卧6 h,术后1 d帮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及肢体活动,术后2~3 d,指导患者下床活动;③疼痛干预: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对伴有严重疼痛的患者,适当增加药物的用量;④常规护理:术后通过导尿管对患者膀胱进行冲洗,并在术后7~10 d去除导尿管。研究组患者行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
.2
.1
术前护理 包括:①健康宣教:在常规告知患者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告知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相应措施、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评估患者认知水平及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针对存在疑虑或伴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可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其不良情绪,并邀请既往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分享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经验,以提高患者配合程度;②肠道准备:术前1 d指导患者正常进食,并于术前4 h对患者进行静脉补液。1
.2
.2
术中护理 包括:①环境温度控制,术前1 h将手术室温度调整至29 ℃,并使用电热毯对手术床进行适当升温,对术中使用的灌洗液进行升温处理,将其温度控制在37 ℃,待手术结束后,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 ℃;②体温控制:术中对患者体位进行监测,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加温处理,可采用棉被遮盖患者暴露部位。1
.2
.3
术后护理 包括:①限制液体输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手术当日输液量控制在2.0~3.0 L,术后3 d将输液量控制在1.0~1.5 L/d;②疼痛护理:术后帮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之后通过播放音乐、观看电视节目及进行呼吸训练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伴有严重疼痛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药物;③早期活动:术后2 h即开始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术后6 h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且翻身频率为1次/2 h,术后1 d,可指导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坐起、站立及床边活动,术后2 d,帮助并鼓励患者在病房周围进行走路训练,患者早期活动程度应以保证其康复速度且患者能够耐受为基础;④饮食干预:术后2 h给予患者20 ml温水,如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则可在术后4 h给予其200 ml葡萄糖口服液,并与术后6 h给予患者适量流食,术后1 d即可给予患者普食并提高患者饮水量,使每日饮水量>2 000 ml;⑤导尿管护理:进行膀胱冲洗控制冲洗液温度及流速,以降低其对膀胱壁的刺激,按时对患者会阴部位进行清洁,频率为2次/d,并将导尿管留置5 d左右。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24 h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其分数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类型。分别于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社会、心理及角色4个评分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高。
P
<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手术结局
P
<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P
<0.05)。见表4。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P
<0.05)。见表5。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
绿激光气化电切术作为临床上治疗膀胱肿瘤的常用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切除肿瘤,并保留膀胱原有功能,但由于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性,加之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法了解程度较低,难以在术后开展有效的治疗,进而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极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患者治疗的围术期内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护理模式。
快速康复外科由Kehlet提出,该护理模式通过在围术期对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通过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并在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进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结局指标及术后康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膀胱痉挛、尿外渗及血块积存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该结果与赵凯丽等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其原因包括:①多数患者因对电切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措施的认知水平较差,进而导致其在围术期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落实,而通过术前强化访视,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手术方法及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论的认知水平,进而为护理工作的落实奠定了基础。②常规护理患者在术前需进行12 h的禁食,且术后仍须待排气后方可进食,患者禁食时间较长,加之术中应激反应,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而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中,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显著缩短了患者禁食时间,进而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③李小瑞等研究发现,术中冲洗液及静脉输入液体温度较低可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术后恢复及术后疼痛程度。因此,本研究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同时调整手术室温度并对患者采取保暖措施,有效降低了机体应激反应程度。(4)术后早期运动干预已逐渐被应用于外科手术后,该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血运能力,进而促进其运动功能的康复。潘兰等指出,早期运动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同时对避免压疮及血块堆积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的改善主要受以下方面因素影响,①该模式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因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均得到有效改善。②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能够避免患者生活质量受不良因素的影响。③患者在得到有效健康宣教后其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术后恢复速度的提高,更进一步加强了患者面对疾病及术后生活的信心。
综上所述,对膀胱肿瘤绿激光气化电切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结局、术后恢复,同时对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