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 刘晓芯 王玉吟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200030
近年来,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的构成比一直居于首位。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具备工作经历,在该领域经过系统理论、实践专门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并能够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的注册护士。随着心血管介入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面临的是介入手术量的快速增长、复杂及疑难手术的增加、新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的问题。然而,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体系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我国目前在ICU、急诊、糖尿病、疼痛等专科开始专科护士培养相关的理论与体系的研究。文献回顾显示,国内对于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的研究刚刚起步,没有明确的概念。由于我国没有成立介入护理的专业委员会,介入手术室护士的准入标准、工作标准也没有统一和规范。大多数介入护理人员尚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各地区、各医院的介入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平台建设,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一对一临床实践带教,对基地培训学员进行培训,培训前和培训后进行考核,从而研究心血管介入专科护士培养的课程设置、内容,规范心血管介入专科护士培养的内容,从而为区县级医院的、偏远地区的心血管介入护士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自2018年3月起,在中华医学会及心血管健康联盟共同认证的“心血管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平台中,参加基地培训的学员有12批、共56名,年龄26~39岁,其中来自三级甲等医院36名(64.28%),二级医院20名(35.71%);职称分布:主管护师9名(16.07%)、护师29名(51.79%)、护士18名( 32.14%) ;文化程度: 本科34名( 60.71%),大专22名( 29.29%);从事心血管介入手术室工作3年以上6名( 10.71%),工作不满3年50名( 89.29%)。学员有来自新疆5名、江苏15名、浙江11名、云南5名、湖南7名、上海13名。每组培训时间为6 w。
1
.2
.1
培训内容来源 介入手术室护士是指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负责手术配合、进行健康宣教及并发症观察与处理等介入护理工作的专业护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承担护佑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等职责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与任何专业人员一样,介入手术室护士的能力是其胜任本职工作的必然要素与特征,通常包括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个人品德、行为规范等。以上能力应当可以经后天的训练、开发而得到有效的提高。融入科学的、符合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再配合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基础。由于我国心血管专科护士专业培训开始较晚,起初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培训模式,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几乎没有。本研究根据高嵩芹研究构建包含5个维度、17项胜任特征要素的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模型,见表1和任雁北等研究构建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5个的心血管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2),设置培训课程,为期6 w 、240学时的培训,其中理论授课为92学时,临床实践为148学时,以提高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能力培养为目的。表1 介入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模型
表2 心血管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二级指标
1
.2
.2
培训内容1
.2
.2
.1
理论知识 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电生理射频消融技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心脏介入诊疗的并发症及防治、重症患者介入治疗。1
.2
.2
.2
专业知识 心导管室的规范管理、心导管室各项信息化应用、心导管室仪器设备操作使用、介入治疗患者监护与急救护理、心血管介入诊疗影像应用、心血管病介入围术期并发症护理、心血管介入诊疗材料应用与准备、心血管专科护士知晓心电图、心血管疾病药物及护理、ECMO的原理及护理。1
.2
.2
.3
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的具体内容包括熟悉环境、各亚学科(冠心病介入、消融手术、先天性心脏疾病介入、起搏器手术)手术的配合、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心导管室专科操作(铺无菌器械车,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除颤仪的使用、主动脉内囊反搏泵操作使用、血管内超声操作使用、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的操作使用、冠脉血管内旋磨仪操作使用等)、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1
.2
.2
.4
临床实践方式 敬洁和王小丽研究认为临床实践应采用导师与学员“一对一”带教,根据学员选定的专科有针对性地选派导师和安排轮转时间,临床实践期间学员的一切操作均在该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护士长委派由护理部任命的带教老师同时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有丰富的心血管介入手术室护理临床经验的护士作为基地带教老师。1
.2
.3
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培训基地管理 该院在2017年参加心血管病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的申报、答辩及现场评审,并获得全国首批心血管专科培训基地资质。1
.2
.3
.1
成立培训基地工作小组 小组成员有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心导管室护士长、带教老师、IT科员所组成。质控组长由科护士长担任,随机进行教学及时间带教质量监督。拟定试题、印制考卷、安排考场、落实监考、评阅试卷、统计分数等工作,在传统的考试管理过程中均由人工完成,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微信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即时通信工具,具有实时互动性,是信息覆盖面与效果可以实现最大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微信非常适合目前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具有方便性、即刻性、快速性的特点。医院信息技术部门人员可利用微信,再结合第三方信息化平台,进行护士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方便、管理简单,同时又可节约耗材,实现资源最大化。1
.2
.3
.2
制订临床培训管理制度 为加强培训基地的管理、规范人员的行为和职责、落实基地建设,制订了临床培训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临床培训管理办法、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学员与带教老师管理制度、专科护士临床培训考核管理制度。使基地培训过程管理做到规范、科学,实施有统一性并且有计划性。1
.2
.3
.3
学员招生条件 ①注册护士,具有成为专科护士的愿望;②从事心血管介入手术室工作经验2年以上;③具有护理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继续提高学历教育的能力。具备上述条件后需要填写报名表申请来基地学习。1
.3
.1
入科评估 入科当日下午发放调查表对学员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员的工作单位、学历、职称、职务、年龄、从事心血管介入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该院已开展的手术类型以及联系方式等,以便更好地制订带教计划。采用自行设计的介入专科护士理论与操作技能等相关知识试卷,分别在培训前后对学员进行考核,然后比较培训前后考核的总得分,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试卷内容包括心血管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及配合、心血管解剖学知识、术中急救、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放射学等相关知识。1
.3
.2
学员对培训安排满意度调查 学员培训结束前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每份问卷内容有6个项次回答,包括:临床实践时间的安排、培训课程内容的安排、基地带教老师实际操作水平、培训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培训期间管理、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每项3个选项: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每批学员的调查项次= 学员数×每份问卷调查项次6。t
=17.580,P
<0.001)。理论培训前成绩为(51.88±7.86)分,培训后为(76.30±6.80)分。学员对改进后的培训管理满意度提高。见表3。
表3 12批学员结业时对培训安排满意度比较(n)
12批学员对培训安排满意度经χ
检验,χ
=49.640,P
<0.01,结果表明,12批学员对培训安排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批学员对培训安排满意度的卡方趋势检验显示χ
=33.020,P
<0.001,结果表明随着学员批次的增加满意度有显著性增加,见图1。图1 学员批次和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学员通过培训后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未培训前的成绩。介入护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于内科、外科的护理学科。由于护理院校课程中缺乏基础的介入治疗护理学知识的教育,加之介入治疗知识更新快,导致心血管介入手术室护士虽然在心血管介入手术室工作,但通常表现为专业介入手术室护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地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紧密结合临床需要的课程设置,请心血管介入医疗专家授课,讲解心血管介入手术的过程,能让学员理解。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提高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能力的前提。
本研究结果表明,第1~3批学员满意度低于90.00%,从第6批学员开始对培训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培训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安排的满意度,以便老师及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问卷调查还涉及培训过程管理的每个环节。通过采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适当微调,不断改进培训的每一细小环节。例如:原本课程设置中不包含心电图的学习内容,通过问卷调查,重新设置课程,让学员学以致用。
考虑到区县级二级医院的实际情况,该基地的建设及课程设计贴合我国专科护理人才需求的规范化培训模式。由于该院是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具备学科发展的专业优势,因此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可充分辐射周边区域甚至外地医疗护理单位,作用不可忽视。同时,该院在基地建设前期就开展带教老师的选拔,已经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基地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培训质量,提升了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能帮助护士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采用使用方便、覆盖面广的微信,并结合信息化平台进行理论考核后,使得培训、学习和考核更加符合专科护理发展的需求,基本解决了原来使用传统纸质试卷进行理论考核时出题者出题思路局限、涵盖面窄、知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提高了护理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水平,发挥了互联网优势,更好地服务护理管理,是护理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经过培训后,考核成绩得分与相关知识与培训前比较均有显著的提高。分析改进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学员在参加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前,接触到的介入护理方面的专科知识较少,她们对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理的认识不具体、不系统、不全面,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经过系统的6 w时间的专科培训后,学员普遍对介入护理专科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更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考核成绩也较培训前有了明显提高,说明系统化、规范化的介入专科培训能在短期内提高介入专科护士的专科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这与胡立珍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心血管介入手术室护理专科化是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新时期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促使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能够、也应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科护士的能力将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
护理工作对于患者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效果,甚至是医疗行为的整体质量。目前,心血管类疾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面临的问题也同时已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培养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并建立适合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模式、课程设置等已经成为重大课题,极大地影响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的持续发展。对心血管介入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使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效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同时得到提升,促进专科整体发展。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