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霞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设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通过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想政治元素,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
(一)课程教学目标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设计初步》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前面所学《园林制图》《园林树木》《园林花卉》等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有序衔接的纽带。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以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为己任。不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种,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专注自己做的事情,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工匠精神”将贯穿《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始终,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二)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依据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院系实际教学情况,将《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五个模块:园林组成要素表现;园林设计图识读与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识读与绘制;园林景观透视图绘制方法;园林景观设计图色彩表现。针对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不同的思想政治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诗词文化、时政要闻、综艺节目、歌曲、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使教学内容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能获得当代大学生的认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推进。
(三)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实践教学是培养同学专业技能的一个实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面对这种情况,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传承“工匠精神”、讲“工匠故事”,学做时代“工匠”,鼓励学生克服眼前的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建立自信。
(一)思想上的潜移默化。思想上的引导,不是“一节课”“一次课”就可以实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深入渗透。在《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
1.将“工匠精神”贯穿教学始终。在开学第一课,利用职教云平台,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发布讨论话题——什么是“工匠”?同学们在平台上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概括工匠就是拥有一技之长的工程师。接着引出第二个话题——从“工匠”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通过讲述工匠故事,或者观看工匠故事小视频,或者阅读工匠故事的报道,让同学们体会“工匠”精神——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成为一名“工匠”的专业学习目标,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2.感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通过让同学们在课后观看《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了不起的匠人》《留住手艺》《新青年老手艺》等纪录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工匠故事”,进而提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思想上提升了学生对“工匠”的认可度,有意识的传承“工匠精神”,指导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
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对职业的认同感。通过讲述、观看各行各业的“匠人故事”“劳模故事”,让学生知道任何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取得的,而是通过不断的积累、沉淀,最后获得的。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根本。做为当代大学生,在面临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如作业多、任务重,工作量大等,就是要耐得住,经得起不断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日积月累的磨练到达一个新台阶。体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成功喜悦,从而喜欢自己的专业。
(二)教学内容的渗透。《设计初步》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动手能力较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既具有识读园林工程图纸的能力,又具备绘制园林工程图纸的能力,同时还能进行一些小型绿地方案设计的意向创作。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知识点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表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
(续表1)
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设置了5个模块,20个项目,54个任务。将教学任务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总结概括。如表1所示。
1.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专业知识的“新”“奇”“趣”等特性,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情怀。
在模块二园林设计图绘制与识读项目三园林设计分析图图纸绘制与识读任务五园林景观设计节点分析图识读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对园林景点的认识从造园要素的角度转变成园林景观,进而将思想情感融入到景观当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首先对图纸中的景点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找到一个引入思想政治元素的切入点,以植物造景为例,根据图纸中的植物结合自身的特点,发现植物景观“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每个季节都可观赏。以季节的变化为线索,引出设计的主题——光阴的故事,让观赏者可以联想到古人的教诲,同学们朗诵或演唱“明日歌”,结合自己的初高中生活经历,劝诫大家不要虚度光阴。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唯有珍惜时间,把握每一个今天,努力奋进,才能让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将歌曲或诗词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不仅给同学们的设计素材提供了参考,还为引导学生作出更有文化内涵作品奠定了基础,这也正是《设计初步》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2.景观元素中的文化。在模块三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绘制与识读项目三植物种植设计施工图绘制与识读任务一植物种植设计施工图识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施工图纸的识读同学们只是了解了图纸的内容,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种植,通过对选择植物的分析,如自然式水体驳岸种植柳树,“柳”与“留”谐音,折柳送行,抒写惜别深情,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达眷眷难舍之情,寄情于景。休闲广场四周种植海棠,会联想到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使景观具有诗情画意,欣赏者看到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风景画。在水体的附近,蜿蜒曲折的小路周边柳树、桃树、连翘交替种植,就会让游览者想到一首古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风景正是园林设计的初衷,为今后园林景观的营造提供了借鉴素材。
实践证明,将思想政治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从思想上改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发现《设计初步》课程的趣味性,进而喜欢所学课程,乃至所学专业,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符合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实践教学的融入。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靠的是一个团队,协同合作是任何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精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到小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大家相互信任、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集全体小组成员的想法与构思,提交一份“精品”成果。通过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认真、求真务实地做设计、做施工,具备“艺心、匠心、初心”三心合一的职业素养,更好地用行动诠释团队合作的理念。
1.培养学生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1/3的任务设置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与小组之间要有竞争,激发小组成员不服输的心理。要求每组成员安排合理,比如男生、女生之间的协作,宿舍与宿舍之间的配合等。任务布置一定是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不能靠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这样在解决问题之初,每组的同学都要积极参与、相互沟通,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任务完成过程中,组员都会认真负责,积极上进,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沓,不抄袭,不弄虚作假。这样通过一个任务的完成,建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相帮助,协同合作,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打造设计“精品”。在完成课程内容实训过程中,同学们会经历反复、多次的修改,这个过程是非常枯燥的,一次两次大家还可以接受,但是再修改下去,很多同学失去了耐心,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将“精益求精”“卓越创新”的精神树立在学生的思想中,对大家“设计精品”的完成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在模块五景观设计图色彩表现项目一植物色彩表现任务一植物平面色彩表现技法实训操作中,首先教师对上色过程进行一个简洁的说明,并进行演示操作;接着让同学们运用自己对色彩的认识,给植物图例着色;进而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告诉大家在着色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的方法。同学们采用的上色工具不同,有彩色铅笔、有马克笔等,处理问题方法也各有特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达到有教无类的教学效果。这样大部分同学会自觉在这个方面加强练习,学生的淡彩表现能力会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实施专业思想政治教学,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