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党委书记 陈桂芝
党的十八大以来,齐齐哈尔大学党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努力建强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扎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学校党委增强阵地意识,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擦亮大学马克思主义最鲜亮的底色,坚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是在“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上把牢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获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首批试点校,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有作用。
二是在顶层设计、整合资源上强化政治担当。学校党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列入专项规划,纳入党委工作议程。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中优先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队伍建设等方面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投入专项资金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楼宇设施等软硬条件,定期督查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着力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三是在学科引领、专业建设上突出政治属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学校获批全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通过国家合格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实现了省内一批次招生,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学校坚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的特色教学模式,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一是理直气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第一课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补钙壮骨、丰盈血脉,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 项、全省高校大学生“新思想·我来说”主题竞赛二等奖2项。
二是精心打造思政“金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深刻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省级重点课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研究,发挥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引领功能,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用心把道理讲明、讲深、讲透、讲活,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获省一流课程一门,5 名教师参选全省“新思想百节示范”网络课录制,研究生导师在全国学术交流作大会发言3次,在全省研究生教学交流作教学展示。
美丽的环湖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孙家良/摄
三是发挥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学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建成480 平方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黑龙江省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创优平台,引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区域发展,完成4 届“国培计划”专项培训,为全省培训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500 多人,获省级教学比赛奖项2 个、“精彩系列”教学成果15 项,在“全国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评选中分获2 个年度优秀奖。
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教育引导教师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塑师表,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 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1 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 人,省优秀教师2 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人。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大力加强入职和在职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立德、修德、践德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政治与业务、专职与兼职、教学与科研、育人与育才的关系,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捍卫者和践行者。思政课教师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批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 人获“全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是配齐建强教师队伍。通过柔性引进、特聘教授、招聘选录、校内转岗、动态补充等多种形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师生比达到教育部标准。坚持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构建优秀学术创新团队、一流专业建设团队和一流课程建设团队“三位一体”的优秀团队建设体系。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学科后备带头人培养。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增教授6人、博士14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4 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 人,教师考取博士10 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梯队获批市级领军人才梯队,获批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学校坚持条件保障、经费投入、资源使用、评奖评优等方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访学、研修、培训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标准(试行)》,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三单”政策;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岗位津贴。一系列尊师强师惠师举措,极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充分激发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潜心育人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