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2-08-19 10:58:50杜春玲许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维度量表冠心病

杜春玲 许燕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1]。冠心病患者由于病情长、病情反复、预后不理想,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较重,患者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其中抑郁症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2]。冠心病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疾病预后缺乏信心,影响其治疗配合度及积极性,不利于康复[3]。研究指出[4],提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管理行为,将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疾病,减轻不良情绪。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属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管理措施,该模式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动态病情监测及自我管理指导,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管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应对疾病信心,消除患者不良情绪[5]。既往已有关于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报道[6],但关于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则缺乏相关报告,因此本研究探讨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旨在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同时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7]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IV 版(DSM-5)[8]中对冠心病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条件:认知水平低下、意识模糊;患有精神类疾病;合并聋哑症、恶性肿瘤等疾病;肝、肾严重衰竭或伴有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0~75 岁,平均45.82±3.78 岁;病程1~14 年,平均4.89±0.82 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9 例,Ⅲ级21 例;抑郁程度:轻度30 例,中重度10 例;学历:初中或以下16 例,高中/中专14例,大专或以上1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75 岁,平均45.98±3.87 岁;病程1~15 年,平均5.02±0.98 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8 例,Ⅲ级22 例;抑郁程度:轻度28 例,中重度12 例;学历:初中或以下18例,高中/中专14例,大专或以上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常规心理干预,即由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通过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1.2.2 观察组 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常规心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2 .1 建立“生命网档案” 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护理需求并给予指导,与责任医师及护士共同制订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计划,向患者发放“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健康教育手册”和“患者疾病日记”,向患者讲解档案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责任护士及时将患者干预情况、健康行为及参与生命网讲座的情况记录在“生命网档案”中,确保患者信息得以延续,每4 周调整1 次干预内容。

1.2.2 .2 干预方法 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对患者实施干预,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通过家庭随访及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出院后每周干预1 次,连续干预4 周,持续干预3 个月。

1.2.2 .3 干预内容 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方案内容包括健康宣教、个体化健康指导、健康行为管理、持续监督等4 方面。

(1)健康宣教:患者入组后向患者发放本科室自拟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方法、临床表现、二级预防内容、建立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及康复分期内容。

(2)个体化健康指导:①情绪管理。可通过为患者开展音乐、绘画、沙盘游戏、戏剧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让患者通过参与活动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②症状识别与管理。组织患者及其家属观看冠心病急救视频,让患者及其家属学习简单的急救知识,提高患者家属对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的判断及识别,使家属能在患者急性发作时作出恰当的处理。为患者制作急救卡片,并在卡片上标明患者个人信息、主要联系人、联系电话、急救药物名称、既往病史等,便于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时能向旁人寻求帮助。③自我护理技能操作。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学会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自身不良情绪,并根据评估结果学会调整自身情绪。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会使用血糖仪和血压仪,并将每天血压及血糖测定结果填写在“疾病日记”中。④社区资源的利用。了解患者居家附近是否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评估患者病情恶化时能否及时就医,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干预措施。

(3)健康行为管理:从饮食、运动、压力管理及健康责任等方面评价。① 饮食管理。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每日三餐食谱,并将每日的食谱通过微信发送给患者,让患者及其家属根据食谱制备三餐饮食。②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设计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太极拳等,根据心率调整运动强度,心率应<130 次/min,运动时间应大于30 min,运动频率应为每周3~5 次。③压力管理。帮助患者掌握管理及舒缓压力的方法及技巧,帮助患者应用放松技巧舒缓情绪,如让患者仰卧床上,双手自然平放身体两侧,吸气时紧握拳头5 s,呼气时缓慢放松拳头,让患者感受紧张及放松的感觉,通过训练让患者调整心情,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④强化健康责任感。通过微信定期向患者推送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疾病管理知识,强化患者健康意识,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定期邀请患者在微信群中分享居家康复期间健康管理情况及疾病管理心得体会。

(4)持续监督:指导患者以记日记的方式记录自身遵医行为、执行计划与健康问题的自我反思、现行服药情况、与医疗机构相关的联系方式。由责任护士督促患者每日记录,每周检查日记完成情况,与患者讨论疾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患者详细解答。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3.1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行为: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9]进行评价,量表包括不良嗜好管理、症状管理、情绪管理、急救管理、疾病知识管理、一般生活质量管理、治疗依从性7 个方面,合计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 级评分,总评分27~135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22~0.878,信度系数为0.832~0.896,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2)不良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10](HADS)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抑郁维度和焦虑维度,合计14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0~3 分,总评分0~42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明显。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17~0.882,信度系数为0.824~0.875,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3)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11](SAQ)进行评价,量表包括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5 个维度,采用标准积分法,每个维度总评分0~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05~0.878,信度系数为0.841~0.932,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2 评价方法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组当天及干预结束当天以邮件形式向患者发出相关问卷及量表,并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相关问卷及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收到邮件后要求其3d 内填写完毕并返回,对于未能如期返回的患者,则电话通知其及时填好并返回。本次共发出问卷80份,有效回收问卷80 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由双人核查数据后采用Epidata 3.1 软件录入,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DS 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DS 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分)

2.3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是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维持自身健康的技能[12]。冠心病患者受年龄、学历、认知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对疾病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加之患者出院后缺乏专业、系统的护理指导,从而影响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13]。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属于慢性疾病二级预防体系,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14]。本研究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说明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提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可能由于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提高了患者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认识,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向患者强调自我管理的益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信心,使其对自身行为产生积极态度,强化了患者行为改变的意愿,从而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5]。

3.2 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可减轻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

抑郁症是冠心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冠心病由于具有病情长、预后差、病情反复等特点,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6]。有研究指出[17],压力管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更好地释放内心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通过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压力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可减轻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这是因为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实施压力管理,通过压力管理能密切留意患者存在的压力问题,疏导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应用放松技术调节情绪,使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18]。

3.3 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是衡量慢性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最终目标[19]。研究指出[20],社会支持可通过社会互动关系获得的能缓解及减轻患者个体心理反应,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的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注重社会支持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因此在干预过程中对患者加强社会支持,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 ,说明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可能由于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从护患关系、家庭、个人等多维度对患者人际关系进行干预指导,同时鼓励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因此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强化患者对健康的重视[21]。

4 小结

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且所有病例均源于本院,缺乏大样本随机取样,加之受时间、人力资源的影响,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时间较短,关于基于“生命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维度量表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 15:22:58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