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分层教学的应用

2022-08-04 14:11:44付娜仁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公关世界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分层班级儿童

文/付娜仁(河套学院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及外延

分层教学,作为“因材施教”的现代说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体差异来将其分出层次,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设计教学活动。在其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分层教学心理学支撑;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二者共同论证了分层教学的可能性与实施方略。

同时,分层教学本质上是对学生不同学习、接受的评断以及相应教学方法,最终旨归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种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能够有效应对社会人才需求多层次对不同特质学生的需要。这样的策略应用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中,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发展期望,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从而最终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教师。

二、分层教学的现实需求以及现实意义

1.班级人数过多所引起的教学质量偏低

近些年,由于高考人数的不断增多,各大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扩招,因此便产生了教师数量不足的状况。为解决这种状况,一些高校不得不增加班级人数。但由于班级人数的过多,在师生比过于悬殊的情况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便不能够十分有效地组织课堂、管理学生。同时,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更多注意可能由教学本身转移到对学生的注意当中,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所授内容的讲解。同时,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学生压力增大,也会影响水平靠后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尤其是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学生内化课堂所学知识。另外,根据平时观察,在授课过程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进行实践项目的训练,有效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但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的特殊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尤其是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大班额的教学模式下,靠后的同学势必不能够与老师进行学习互动,这对学生的上课心态、课堂积极性、课堂接受性以及知识接受程度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了解决大班额带来的上述问题,对课堂进行新概念分层教学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

2.学生个体差异的现实情况

个体差异作为人的重要特征体现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传统的大班额教学模式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班级同学的个体差异愈加明显。因此,在不分层教学的情况下,因为课时限度的制约原因,在统一的教学推进计划下,教师不会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而降低提前设计好的平行班级教学进度。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下,一些基础水平不足的学生就会出现无法跟进课程进度的情况,不能很好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尤其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难度相对过大的课。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不积极主动实践、不思考等等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成果的显现。如果采用新型分层教学模式,就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进行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人性化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掌握针对自己设计的不同深度的知识点,使其都能够及时跟进教学进度,从而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

3.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由于学生的原有基础水平以及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程的接收、喜爱、了解状况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结果也是层次分明。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前就根据学生的种种个体差异将其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如讲解程度、考核内容等等。在这样的具体而又分明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更加有效地、有意愿地接受这门课程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并最终投入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框架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分层教学减少了班级中学生的数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向知识学习与利用靠拢,不断学习、消化、吸收课堂内容,让知识的传递减少学生主观的抵触环节,最终能够显示出教学成果的进步。

4.实践能力提升的需要

可以说,学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程是为学生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打基础的一门教学法课程。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高低决定着他们未来教学的好坏与否。在传统的大班级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参与进教师所设计出的教学情境之中,而仅仅是重复“听讲——记笔记”这一环节。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出来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以及实践能力上有十分明显的弱势。正是因为缺少平时课堂上的实际参与,所以久而久之,学生在语言表达层面得不到锻炼,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缺乏有效应对,最终表现于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但是由于分层教学的现实情况,班级人数大大减少,学生能够有效保证在小班教学中参与课堂互动环节,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实操水平在互动中逐渐提升并不断深化,为以后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分层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措施

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科学性的指导方针对分层教学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说,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课程接受性、课程认知性等不同原因,每一位学生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的评判以及心理预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一定要十分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尤其是学生的自身知识基础以及想要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意愿,并进行有效记录分析,从而在不同的评判标准下进行有效取舍,并最终通过不同标准下的相似程度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行之有效的划分。而不是一刀切地仅仅根据学生的一次成绩作为参考标准来进行简单的划分。只有坚持以不同学生的不同期望值的原始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学习情况,而非打着分层教学的旗号减少教师的实际工作,才能够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参与,最终实现学生分层教学的有效进行。

2.坚持发展性原则

对于学生的层次划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因为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以及分成教学的初步实施,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的理解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一些原本基础并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可能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坚持原有的分层模式,那么取得进步的同学就会明显地觉得课程讲解过于简单,从而一方面无法学习更高层次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可能产生骄傲自满自大的心理,这对持久性教学有很大的不利之处。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门课程的时候要坚持教育及学校管理特点中的延续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深入分析不同测试时学生的不同表现,并对其分层所述作出新的规划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分层教学。这样能够再次提升分层教学的人文性、针对性以及效率性,对分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

3.坚持分层授课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了目标明确的分层之后,教师要按照教学进度以及大纲的安排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细化组织,同时要提前通知学生基本学习目标以及所到达的水平层次,以便于分层授课的良好推进以及学生接收程度的提高。

在分层授课中,我们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对能力水平较差的C层次学生,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提前布置好课堂讲解的内容,以便于学生进行充分预习、提前思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要针对C层次学生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提问,来检验其课前预习的成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意地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C层次的学生来提出关于教材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教材知识的探讨。另外,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将讲课速度放慢,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一方面有助于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在其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进行重复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及理解程度。

而对于A、B这两个基础较好的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在对C层次采取的授课流程的基础上深化对学生的课堂预习与课堂所学知识的检验。因此教师可适当选取更高水平的实践来训练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另外,教师可坚持“费曼学习法”的理论依据,让高水平层次的学生对低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最终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四、结语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分层教学的结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了新课标下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抵触情绪。另外,分层教学同样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创新了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水平。在新程标准实施下的今天,分层教学是一个各方受益的良好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分层班级儿童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班级被扣分后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0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体育教学(2009年11期)2009-07-14 04:02:26